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人格在家庭教养方式和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发布时间:2017-07-02 21:20

  本文关键词:人格在家庭教养方式和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犯罪青少年 家庭教养方式 人格 同伴关系


【摘要】:为考察人格、家庭教养方式和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三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49名在押男性犯罪青少年。结果表明:(1)不同罪名犯罪青少年的同伴关系有显著差异,故意伤人或致死、抢劫显著好于强奸、偷窃;(2)18岁及以上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显著好于18岁以下,16岁以下入狱显著好于16岁及以上入狱;(3)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人格内外向对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4)人格内外向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犯罪青少年 家庭教养方式 人格 同伴关系
【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未成年人犯罪与人格特质、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06JJ4049)成果
【分类号】:B844.2;G78
【正文快照】: 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接影响到的是个体的人格发展。[5]这一点在针对犯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青少年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6]而人格特征与同伴系。[1]研究者发现,同伴关系糟糕的青少年容易出现关系之间又有着复杂的关系。但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惠群;;劳改营的亚文化群[J];今日苏联东欧;1991年03期

2 李菁;;已判决在押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关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刘勇;社会关系中的人格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王中会;罗慧兰;张建新;;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5 蔡迪;邹泓;刘艳;;犯罪未成年人友谊质量的特点及其与支持性父母教养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瑜;;中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年13期

2 邱冠寰;;体育教学环境中大学生自我价值个体变异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10期

3 王俊;;人的本质理论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昆明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闫瑞红;雷璇;张澜;;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22期

5 李先宾;刘金同;张燕;史高岩;;人格与童年受虐及养育方式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6 龙丽琼;;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7期

7 李先宾;徐清芝;张燕;史高岩;刘金同;;高中生290名童年期受虐及养育方式对人格影响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8 卢勤;;大学生自我概念在温暖理解式养育方式及性别角色之间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11期

9 侯筱菲;毛富强;梁瑞华;冯秀娟;刘霞;刘宏伟;刘佩佩;;4种类型单亲家庭亲子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10 韩煊;吴汉荣;;416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其人格和父母人格及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校医;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福珍;;儿童人格研究进展[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2 李留艳;张艳;;某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及影响因素分析[A];2014年河南省护理健康教育学术会议暨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健康教育研修班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雪峰;苏联劳改营史研究(1918-1960年)[D];吉林大学;2011年

2 韩煊;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孔庆胜;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特征发育的双生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萍;社会公德思维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泓;刘艳;李小青;蔡颖;;中学生情绪智力的结构及其与人格五因素、友谊质量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刘艳;邹泓;;中学生的情绪智力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韩国玲,刘桂兰,阿怀红,张玉美,卓玛;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环境调查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2005年07期

4 黄希庭;张庆林;;个性的系统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5 周宗奎;亲子关系作用机制的心理学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6 庞丽娟;幼儿被拒绝社交地位的矫正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年01期

7 曾琦,芦咏莉,邹泓,董奇,陈欣银;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2期

8 贾海艳,方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9 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J];心理学报;1983年02期

10 吴放,邹泓;幼儿与成人依恋关系的特质和同伴交往能力的联系[J];心理学报;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新;;犯罪青少年的情感和意志结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1988年01期

2 B.尤斯季茨基;屠荣生;;容易导致子女犯罪的四种家庭类型[J];外国教育资料;1982年01期

3 杨坚,杨德森,龚耀先;违法犯罪青少年家庭特征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年03期

4 王敏;;试论社会如何应对犯罪青少年[J];青年文学家;2010年12期

5 申存慧;犯罪青少年的社会化基础——电影《新警察故事》的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05期

6 杨丽蓉;李沛亨;;四川省攀西地区犯罪青少年心理特征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4年03期

7 迟书君;父母道德品行低劣对子女道德社会化的影响[J];道德与文明;1986年03期

8 李慧民,杨桂云,王黎;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金灿灿;兰岚;;犯罪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的元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2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珍玉;;犯罪青少年心理疏导与沟通技巧[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马家瑜;;简析违法犯罪青少年之心理特征及防范对策[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俊杰;路翰娜;林勇;曹莉萍;沈雪春;;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调查及与家庭环境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关天夫 吕娜;犯罪青少年多为性观念与性行为“偏离”[N];中国妇女报;2009年

2 张原;塘沽政协13年关注困难群体[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光;犯罪青少年应对方式问卷的建构与特征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李娟;犯罪青少年的道德情绪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慧;重庆市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特征、影响因素及随访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朋飞;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二者关系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5 刘宇;小组工作介入犯罪青少年帮教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王平;非监禁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个案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7 赵汗青;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宋西俊;男性暴力犯罪青少年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金蓉;王阳明的“致良知”说对犯罪青少年矫正的借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茜;叙事治疗模式下犯罪青少年矫治个案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人格在家庭教养方式和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犯罪青少年 家庭教养方式 人格 同伴关系




本文编号:511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511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b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