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中智医学论文服务网:代写医学论文,医学论文范文,论文发表,医学硕士论文,医

发布时间:2016-06-23 17:07

  本文关键词: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特点与饮食行为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特点与饮食行为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特点对其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江苏省金坛市302 名五年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于2010 年5 月至6 月对其进行饮食行为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问卷调查。利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从单因素分析结果中选择P < 0.05 的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间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缺陷、攻击行为因子分及总分与饮食量表得分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儿童注意缺陷得分与女性儿童思维问题得分与饮食行为量表得分负相关。结论学龄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与饮食行为之间关系密切,应积极开展以学校为基础包括心理、营养及饮食在内的健康相关行为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干预措施。
关键词:学龄儿童;饮食行为;行为问题;儿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on diet behavior,providing scientificknowledge for nutrition instru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302 fifth-grade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from Jintan weresele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nutritional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behavior was conducted among them from Juneto July 2010. The effect factors of diet behavior were analyzed with un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The variable(P < 0.05 inun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was selected to establish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The univariate linear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nxious/depressed,social problems,thought problems,attention problems,aggressivebehavior score and total score in boys and girl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et behavior score. Multiple linearregressions showed that attention problem scores in boys and thought problem scores in girl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with diet behavior score.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psychological behaviors of school-age children areclosely associated with diet behaviors. It is necessary to add health-related curriculum on risk behaviors prevention intoquality education,carry out comprehensive behavior surveillance on psychology,nutrition and diet,and conduct earlyintervention in adolescents.
Keywords:school-age children;diet behavior;behavior problem;children;n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中智医学论文服务网-代写医学论文,代发表论文,代写医学职称论文,医学论文范文,医学论文下载,正规期刊发表,保证录用。联系QQ:252839431 252763814 528043826 569736387 客服电话:027-51831531邮箱:zzyxlww@163.com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饮食行为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心理障碍、行为及情绪因素对儿童饮食习惯的影响。在不同的心理刺激下,人们饮食行为也可能发生相应变化。疾病谱的改变、“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出现都启示我们,在考虑生物因素对疾病与健康作用的同时,还须高度重视心理因素对个体健康的影响[1]。为此,,我们对江苏省金坛市部分小学生进行了饮食行为及行为问题的调查,分析存在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教育。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于2010 年5 月至6 月对江苏省金坛市2 所小学(薛埠小学、朝阳小学)302 名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170 名(56.3%),女132 名(43.7%),平均年龄(11.37±0.67)岁。
1. 2 研究方法
1. 2. 1 儿童饮食行为调查 参照文献[2-5]设计自填式调查问卷,经知情同意和适当讲解,由小学生自主填写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及其家庭一般情况(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家长职业和文化程度等)、三餐安排、常吃的零食、是否吃早餐、早餐食物、就餐地点、在外就餐的比例、蔬菜水果的食用频率等。问卷依照选项按1~5 级评分(1 =差,2 = 不好,3 = 一般,4 = 较好,5 = 非常好),得分越高,代表饮食习惯越科学合理。
1. 2. 2 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本研究与青少年自评量表(Youth’s Self-Report,YSR)的中文版权拥有者——香港中文大学梁永亮教授合作进行,已取得量表原作者Achenbach 同意及授权,根据2001 年最新版修订适用于中国大陆6~18 岁儿童和青少年的标准测验。YSR 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关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测评工具之一。本研究采用的YSR 由能力量表和问题量表两部分组成。能力量表包含活动性、社会性和学校表现3 个内容。问题量表由124 个条目构成,除问话方式采用第一人称外,在内容和结构上与家长用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r Checklist,CBCL)大致相同。纳入统计分析的条目共106 个,每个条目按最近6 个月的表现分3 级评分即“不准确”记0 分、“有时或有点准确”记1 分、“非常准确或经常准确”记2 分。累计条目得分为YSR 总分。量表评分含8个因子综合征:(1)退缩行为(withdrawn);(2)躯体主诉(somatic complaints);(3)焦虑/抑郁(anxious/depressed);(4)违纪行为(delinquent behavior);(5)攻击行为(aggressiveBehavior);(6)社交问题(social problem);(7)思维问题(thought problem);(8)注意缺陷(attention problem)。其中(1)、(2)、(3)得分之和为内向因子,(4)、(5)得分之和为外向因子[6]。
1. 3 质量控制参照文献[2-5],正式调查之前进行预调查,以测试调查问卷内容是否适用,调查运用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调查人员在调查前经过统一培训,对调查表的每个问题都有统一要求和一致理解。问卷填写完毕,经调查人员检查后当场收回。调查表经编号、复核合格后输入电脑,EpiData 3.0 软件双人双机录入。
1. 4 统计学处理将EpiData 数据核对后转入SPSS 13. 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包括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线性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本研究统计分析P 值无特殊标注均取双侧值,检验水平α = 0.05,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饮食行为问卷得分比较男性儿童饮食行为平均得分为(63.91±5.36)分、女性儿童平均得分为(64.62±5.23)分。不同性别间饮食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67,P > 0.05)。
2. 2 行为问题量表得分比较男性得分高于女性的项目有总分、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缺陷、过失行为、攻击行为及外向行为;而女性高于男性的项目有焦虑抑郁、退缩行为、躯体主诉及内向行为。10 个因子中除过失行为及外向行为不同性别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05)外,其他因子及总分不同性别间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 3 饮食行为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分析
2. 3. 1 男性儿童饮食行为与行为问题关系分析以被调查男性儿童行为问题因子分及总分为自变量,儿童饮食行为量表得分为因变量,在检验标准α = 0.05 水平上,对男性儿童饮食行为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从中探讨在自然状态下行为问题对饮食行为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饮食行为同焦虑抑郁、退缩行为、躯体主诉、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缺陷、过失行为、攻击行为因子成负相关(P < 0.05)。对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在检验标准α = 0.05 水平上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饮食行为同注意缺陷因子成负相关(P < 0.05)。见表2。
2. 3. 2 女性儿童饮食行为与行为问题关系分析以被调查女性儿童行为问题因子分及总分为自变量,儿童饮食行为量表得分为因变量,在检验标准α = 0.05 水平上,对女性儿童饮食行为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从中探讨在自然状态下行为问题对饮食行为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饮食行为同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缺陷和攻击行为因子成负相关(P < 0.05)。对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在检验标准α = 0.05 水平上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饮食行为同思维问题因子成负相关(P < 0.05)。见表3。
3 讨论
3. 1 学龄儿童不同性别行为问题差异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男性儿童YSR 得分高于女性的项目有总分、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缺陷、过失行为、攻击行为及外向行为,而女性儿童高于男性的为焦虑抑郁、退缩行为、躯体主诉及内向行为。其中,过失行为与外向行为不同性别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性别儿童有不同的生物特性和个性特征,加上家长受传统思想影响,对女性儿童行为习惯要求偏高,更加注重女性儿童的行为健康,对男女儿童教养方式和期望存在差别,导致行为问差异较大。此外,可能女性儿童多数天性温顺,依从性强,而男性儿童多易叛逆、冲动,容易产生某些过失行为。
3. 2 学龄儿童饮食行为与行为问题的关系进食行为与人的情绪相关。心理学家认为,焦虑时食欲大增,而爱吃东西是一种减轻焦虑情绪的方法,通过咀嚼食物,可使人脸部肌肉紧张度减低,从而可间接释放焦虑情绪[7]。本研究的单因素线性回归显示,儿童焦虑抑郁因子分值越高,饮食行为量表得分越低。抑郁不仅影响个体心理行为,对个体饮食行为也有影响。国外研究发现,食欲下降是抑郁的一个突出症状[8-9],因饮食紊乱而接受临床治疗的青少年常伴较高水平抑郁[10]。此外,有发现个体在焦虑、紧张时有可能通过大量进食宣泄情绪,但大量进食只能暂时缓解焦虑,之后又会对暴饮暴食行为产生负疚和抑郁情绪[11]。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儿童社交问题得分与饮食行为量表得分成负相关。这可能因为有社交问题的个体存在人际焦虑,感到被人拒绝时,就会产生低自尊而采取不适当的进食方式,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此外,本研究的单因素线性回归显示,男女性儿童攻击行为因子分与饮食行为量表得分呈负相关,可能由于有过失和攻击行为的儿童自控能力较差,会较多摄入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以满足口腹之欲,从而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研究认为,进攻性特质是饮食障碍患者最重要的精神病理内核[12]。本研究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男性注意缺陷得分与女性思维问题得分越高,饮食行为量表得分越低。这可能是因为存在注意缺陷的男性儿童进食过程中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如电视节目、同伴游戏等,从而影响食欲,也会促使其吃饭速度加快,进而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养成偏食、挑食的饮食习惯,不利于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女性儿童思维问题得分与饮食行为得分呈负相关,可能由于在食物选择上女性儿童易存在误区,不利于建立科学的饮食观念;也可能由于存在思维问题的女性儿童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往往会遭遇挫折和失败,进而引发焦虑,而暴饮暴食可能成为其排遣不良情绪的一种方式,从而形成不良饮食习惯。
3. 3 启示解决儿童饮食问题不应单单考虑生理因素,还要考虑心理和行为因素。学龄期是儿童心理成长和体格发育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是许多问题行为的主要形成期。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必然会影响其正常生活进程,阻碍良好饮食习惯的建立和保持。因此,对于不同性别、不同行为问题者,采取不同的营养干预措施,使之得到纠正和改善,在均衡营养的基础上,养成良好进食的行为习惯,促进儿童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3-5.[2] 徐越,张新卫,张雪梅,等. 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J].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629-630.[3] 汝骅. 中小学生及家长营养态度、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37- 1339.[4] 王爱红,胡利丰,李辉. 宁波地区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7):62-630.[5]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155-160.[6]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委会. 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 北京: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7] Fernandez-Aranda F,Penas-Lledo E,Jimenez-Murcia S,et al.Specific eating disorder clusters based on social anxiety andnovelty seeking[J]. J Anxiety Disord,2010,24(7):767-773.[8] Nowson CA,Torres SJ,McCabe M. Depression,Nutritional riskand eating behaviour in older caregivers[J]. J Nutr HealthAging,2010,14(6):442-448.[9] Hrachovinova T,Kahleova H,Hackerova P,et al. Changes ineating behavior,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type 2 diabetes after a 3-month-intervention with low-fatvegetarian diet and conventional diabetic diet[J]. Diabetologia,2009,52:S392-S392.[10] Tomori M,Rus-Makovec M. Eating behavior,depression,andself-esteem in high school students[J]. J Adolesc Health,2000,26(5):361-367.[11] Fulkerson JA,Sherwood NE,Perry CL,et al. Depressivesymptoms and adolescent eating and health behaviors:amultifaceted view in a population-based sample[J]. Prev Med,2004,38(6):865-875.[12] 申远,春波,吴文源. 进食障碍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 上海精神医学,2003,15(增刊):4.

[相关文章]

  • 全血细胞减少与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
  • 儿童保健门诊学龄儿童智力测试结果分析

  •   本文关键词: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特点与饮食行为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0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0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f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