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剖析.doc
本文关键词: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剖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sdhdjhty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剖析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剖析[摘要]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对其心理状况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性指导。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 2010 年 3 月~2012 年 8 月收治的 68 例行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4 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护理。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均进行焦虑测评量表(SAS)和抑郁测评量表(SDS)的评测,对比两组患者 SAS 和 SDS 评分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心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干预后第 4 周末,研究组 SAS 评分为(44.6±7.3)分,对照组 SAS 评分为(47.3±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 SDS 评分为(39.3±6.8)分,对照组 SDS 评分为(43.1±7.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等级为优 20 例(58.8%),差 2 例(5.88%),对照组护理满意等级为优 14 例(41.2%),差 6 例(17.6%),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安全感、满足感及尊重感分别为 94.1%、91.2%及 88.2%,对照组安全感、满足感及尊重感分别为 58.8%、55.9%及 1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脑动脉瘤行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心理行为干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状况,提高心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利于病情的预后康复,临床效益较为可观。[关键词] 心理护理;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c)-0124-03脑动脉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以 50~54 岁为高峰期,多表现为劳累或激动时的突然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恶心、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导致短时间的大量出血死亡[1]。伴随着这些症状的出现,不可避免地会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产生影响,再加上患者对病情预后的未知性,无疑会加重其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同时还会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对于其预后康复是极为不利的。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极大关注。据有关文献报道[2],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此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效果,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故我院为落实优质化护理服务,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护理对患者的影响,分析了 6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给予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10 年 3 月~2012 年 8 月收治的 68 例需行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其中,男 48 例,女 20 例;年龄(51.95±3.1)岁;大学文化 7 例,高中文化 17 例,初中文化 18 例,小学文化 26 例;颅内颈内动脉瘤 34 例,脑前、中动脉瘤 16 例,脑后动脉瘤 11 例,其他部位 7例。所有患者均经 MRI、CT 及全脑血管造影定位,确诊为脑动脉瘤,其诊断符合人卫版第 7 版《外科学》教材中关于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不存在精神心理疾患,能够配合本次调研的全部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4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文化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1.2 方法两组患者在脑动脉瘤介入术后,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护理。1.2.1 成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本次心理护理干预小组均为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较高的护士组成,其中包括 2 名护师和 1 名主管护师,干预频率为 2 次/周,每次持续 30 min。1.2.2 心理行为干预护士应以亲切、温和的口吻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在沟通中,护士可以采取诱导式发问,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制订出个性化的心理行为干预计划。在明确个性化干预计划后,护士应灵活选取多种沟通方式并重的沟通技巧(如暗示、解释、鼓励、安慰及心理疏导),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角色的转变,纠正其原先不良的生活习惯,并鼓励其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护士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制订健康宣教处方,主要从心理层次出发向患者讲解情绪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着重分析抑郁和焦虑对患者病情预后康复的负面影响,并组织患者成立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护士需及时矫正患者中的错误认知,深化正确认知概念,建立认知重建,进而使患者向利于病情好转的方向发展。1.2.3 现身说教由于患者对于手术预后效果的不确定性,常常会诱发或者加重不良情绪,所以针对这方面情况,护士需要预见性发现问题,并提出策略性解决性方案。可以定期组织座谈会,邀请经手术治疗预后明显的患者参加并给予现身说法,让心理存在疑虑的患者做的心中有数,同时获得治疗经验和心得体会,并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2.4 放松疗法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区环境,让患者能够体会到居家型病房的舒适感受。在病房中可播放轻音乐,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同时强化训练患者肌肉自我放松的能力,包括头面部、颈部、背部、肩部、腹部及下肢肌肉的放松,其中以头面部肌肉训练最为关键。患者需每天进行 20 min 的肌肉放松训练,要求患者能够自行运用自如,通过肌肉的放松,可以有效地舒缓其情绪,达到镇静的疗效。1.3 观察项目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 4 周末均给予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及焦虑状态的评测,以了解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状况。其中 SAS 量表包括一共包括 20 个条目,总分为 100 分,每个条目分别按照Ⅰ~Ⅳ级进行等级评分,最后叠加各个条目的所得分数再乘以 1.25 便是患者的实际分值。SAS 的焦虑状况等级划分如下:①无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经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一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 检验。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其 SAS 和 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第 4 周末,研究组 SAS 和 SDS 评分相较于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 0.05);研究组 SA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2.2 两组患者心理舒适度比较研究组安全感、满足感及尊重感分别为 94.1%、91.2%及 88.2%,对照组安全感、满足感及尊重感分别为 58.8%、55.9%及 1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剖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3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6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