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父母情绪调节困难对流动儿童对立违抗症状的影响: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和儿童情绪调节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22 04:39

  本文关键词:父母情绪调节困难对流动儿童对立违抗症状的影响: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和儿童情绪调节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 父母情绪调节困难 亲子冲突解决方式 儿童情绪调节 ODD症状


【摘要】:本研究以来自北京10所小学的369名有对立违抗(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症状的流动儿童及父母、349名无ODD症状的对照组流动儿童及父母为被试进行了问卷施测,探究了父母情绪调节困难对流动儿童对立违抗症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和儿童情绪调节(情绪调节与情绪消极和不稳)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经过分析发现:(1)ODD症状流动儿童的父母情绪调节、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儿童情绪调节显著差于对照组儿童;(2)总体上,父母情绪调节困难、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和儿童ODD症状之间两两相关显著,而儿童情绪调节与这几个变量相关不显著;(3)父母情绪调节困难能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ODD症状,并进一步通过亲子冲突解决方式对流动儿童ODD症状产生影响;(4)儿童情绪调节(儿童情绪调节与儿童情绪消极和不稳)仅在父母情绪调节困难对儿童ODD症状的直接影响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对亲子冲突解决方式所起的中介作用并无调节作用。在对有ODD症状的流动儿童进行干预时,不仅要培养儿童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也应提升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并改善亲子冲突解决方式。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中华女子学院心理系;山东乐陵市挺进小学;
【关键词】流动儿童 父母情绪调节困难 亲子冲突解决方式 儿童情绪调节 ODD症状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SH014) 2013年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3D009012000004)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自主项目资助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引言与当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差(刘正荣,2006),面临着更多的内化情绪问题和外化行为问题(Hu,Lu,Huang,2014;胡进,2002;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2009;王芳,吴晓丽,沈玉林,王惠凤,2005),且这些内外化问题都会阻碍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Cheung,2013)。其中一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栾文敬;路红红;童玉林;吕丹娜;;家庭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蔺秀云;李文琳;李泽;王中会;范腾燕;刘杨;;对立违抗儿童家庭问题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杨国威;吴玲;金莉;丁菊清;庞青卫;彭民金;高梦婷;左丹;;建始县婴幼儿腹泻两周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年08期

3 刘园园;;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现状与应对[J];池州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 叶蓓;朱晓华;方拴锋;任灵敏;;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影响的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年05期

5 曹乐溪;朱莉琪;;公益组织课外辅导对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4年02期

6 刘艳;;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J];学前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7 刘朔;刘艳芳;王思钦;刘红升;;父母教养方式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8 陈珊;李其原;;复原力理论视角下流动儿童的问题与发展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发稳;族际冲突信息的加工机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卓玉郎;424名高中生考试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茆怡娟;;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研究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8期

2 茆怡娟;王守恒;;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研究文献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3 邓远平;林赞歌;;流动人口家庭环境特点及其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管以东;;影响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反思[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2期

5 赵娟;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养方式的质性研究[J];青年研究;2004年08期

6 王飞;;五省部分地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7 许丽芬;;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余毅震,胡虞志,王玉玲,尹玉娥;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6年02期

9 马燕,李玉茹,宋光,郑玉梅;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心理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5期

10 施学忠,吴敏,陈姜,邓广峗;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的实质[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2 陆芳,陈国鹏;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3 王家鹤;;情绪调节:国外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视角[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4 朱艳新;周春雷;杨子波;;浅析情绪调节的内涵及特点[J];成功(教育);2007年10期

5 刘璐;方平;;情绪关注性欺骗与情绪调节[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6 刘启刚;;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与测量手段述评[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7 赵联防;;情绪调节的研究及其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张伟亚;刘阳;;我国情绪调节研究内容与方式的变迁及展望[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刘启刚;;情绪调节的影响效果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9期

10 罗鸣鸣;张野;;浅述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卢家楣;;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程族桁;;我国情绪调节研究内容与方式的变迁及展望[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黄敏儿;王筠榕;曹敏莹;王玲芝;袁俏芸;廖文娜;邓欣媚;;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习惯[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罗鸣鸣;张野;;浅述无意识情绪调节的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5 王国芳;杨晓辉;韩鹏;Jack Mearns;;中文版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的修订及其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温瑶;甘怡群;谢晓非;;地震灾后医务工作者的情绪调节与工作倦怠、投入的关系[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婷;甘怡群;;反馈类型与情绪调节内隐理论对词汇判断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过程:生理反应、主观感受及表情行为的变化[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邵景进;张大均;江琦;吴明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杨海燕;;大学生情绪调节对记忆的影响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鑫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赵鑫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刘迎春 费纯;情绪调节提升劳动者深层扮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汪芬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书写表达:情绪调节的良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丁卫红(作者单位:芜湖市体委业余体校);网球比赛重在情绪调节[N];安徽经济报;2005年

6 府谷县关工委办公室;“走基层、访民情、听民声”专访府谷县关工办[N];西部法制报;2012年

7 石阡县汤山中学 王胜刚;后进生心理矫正初探[N];贵州民族报;2010年

8 卢金增 刘云;“心理矫治”课开进劳教所[N];检察日报;2006年

9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李玲;帮老年人走出丧偶之痛[N];健康时报;2006年

10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总指挥室干部 魏待征 陈保笏;低分培训压力的心理调试[N];人民公安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2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伟娜;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对情绪反应的调整机制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文海;青少年情绪调节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蒲;青少年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路涛;军人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春花;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唐文文;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及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允丽;父母的元情绪理念、4岁幼儿的抑制控制与其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梦婷;节奏结构对情绪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丁南翔;无意识情绪调节在挫折情境下的调节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肖博文;恐惧管理防御机制中的情绪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车先伟;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从休息到习惯化[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晁婷;自伤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17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17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1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