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挫折情境下心理弹性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8-19 08:11

  本文关键词:挫折情境下心理弹性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14年

挫折情境下心理弹性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

钟振  

【摘要】:本研究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探讨不同心理弹性的大学生在挫折情境下的攻击行为的特征,旨在揭示挫折攻击理论所忽略的内隐攻击以及心理弹性在挫折情境与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作用。实验一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中国版心理弹性量表》为工具对湖南工业大学21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施测,根据施测结果确定高心理弹性水平组38人,低心理弹性水平组42人参加“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在挫折情境下外显攻击的特点”的行为实验。实验二共施测304名大学生,根据施测结果确定高心理弹性水平组46人,低心理弹性水平组34人参加“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在挫折情境下内隐攻击的特点”的行为实验。 实验一的结果显示,经历挫折前,高低心理弹性组的外显攻击行为差异不显著;挫折后,高低心理弹性组的外显攻击行为差异显著;低心理弹性组在挫折后的外显攻击行为显著高于高心理弹性组,心理弹性水平与有无挫折情境的交互作用显著。实验二的结果显示,在对攻击性词汇的反应时上,高心理弹性组在挫折前后的反应时差异边缘显著,低心理弹性组在挫折前后的反应时非常显著,心理弹性水平的高低和挫折情境的有无交互作用显著;在非攻击性词汇的反应时上,高低心理弹性组在挫折前后的反应时差异都不显著,心理弹性水平与挫折情境无交互作用。 本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心理弹性水平的不同能够影响到大学生在遭遇挫折后的攻击行为反应,相比于高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而言,低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在挫折情境下更容易产生外显攻击行为;心理弹性水平与挫折情境存在交互作用。(2)心理弹性水平和挫折情境的交互作用能对大学生的内隐攻击行为产生影响,在遭受挫折后,低心理弹性水平大学生的内隐攻击倾向更明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张建东;大学生心理挫折的反应、成因及教育疏导[J];教育探索;2005年03期

3 叶茂林;材料性质与内隐攻击性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4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认知[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5 杨治良,刘素珍;“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6年02期

6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年08期

7 李晓明;谢佳;;偶然情绪对延迟选择的影响机制[J];心理学报;2012年12期

8 刘轩;高正亮;;大学生攻击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03期

9 王艳霞;;浅析高校挫折教育与挫折攻击行为的预防[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爱国;常璞;;竞赛情境启动对运动员内隐身体攻击性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2 杨丽芳;;内隐社会认知视角下的攻击性与学生良性竞争的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3 李闻戈;工读学生与普通学生攻击性行为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的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叶茂林;刺激物属性与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冯永辉;国内近十年来内隐研究综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6 孔一;;攻击动机与有悖常理的杀人案[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周莹;张修竹;;内隐攻击性的研究方法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08期

8 时慧洁;时秋英;;心理弹性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14年13期

9 盛婉玉;李辽;;网络虚拟社区中大学生人格异化问题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吴翔宇;;迟子建小说“傻子”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建构[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禄小平;;对幼儿有效道德认识建构的思考[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方芳;;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李建荣;钱成宏;;体育教学中“攻击性行为”的判断与预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4 杨丽珠;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石磊;陈珑;毕竟优;李敏;钱嘉骏;黄振寰;;军校学员心理弹性与军校生活适应[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建英;李义安;;高中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仇新明;;“同伴关系”研究探析[A];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江苏省教育经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坤;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测评方法和教育干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7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柳;沙岗村儿童抚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于晓波;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弹性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梁庆婷;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原雪雯;4~6岁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丹;3~5岁幼儿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学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晓燕;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妮;9-11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白新荣;不同性质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理论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2 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张建东;大学生心理挫折的反应、成因及教育疏导[J];教育探索;2005年03期

4 余毅震,史俊霞,黄艳,王俊;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关系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0期

5 王俊;余毅震;;攻击行为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配对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3期

6 姚玉华;陈道湧;周峰;刘庆元;;父母教养方式与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9期

7 李晓文,孙晓玲;青少年理想自我表征的丰富性及其调节作用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4期

8 周爱保,陈晓云,刘萍;刺激属性对内隐社会知觉的影响[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9 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10 陈建文,黄希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林英;大学生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增强心理弹性——放得下[J];青海科技;2001年04期

2 谭晟;;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压力适应[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6期

3 王红晓;;心理弹性与高职生心理健康[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任学亮;李文珠;;论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J];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5 曹瑞;卢国华;;心理弹性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03期

6 王玉花;;从心理弹性理论视角看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10期

7 应湘;方佳燕;白景瑞;;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教育导刊;2011年03期

8 赵淑娟;郑秀娟;刘嘉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及启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8期

9 李艳;陈昌文;;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魅力中国;2009年34期

10 孟利艳;;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影响及其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秋萍;唐日新;罗洁琴;;初中学生心理弹性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书萍;;上海市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探索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春兰;关荐;;中学教师心理弹性模型的建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骆鹏程;李永鑫;;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任彩霞;;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江明辉;;大学生挫折心理及其心理弹性干预[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7 吕薇;王振宏;;积极情绪、心理资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6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8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9 于晓波;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弹性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琳;不同情境下心理弹性教师的解释偏向特点[D];宁夏大学;2014年

2 钟振;挫折情境下心理弹性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聂一奇;大学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姚明;心理弹性和音乐背景对大学生挫折情境下情绪反应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璐;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及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花晨阳;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贺华志;武警机动部队新兵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应激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石美玲;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许书萍;上海市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探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湛守香;对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质性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挫折情境下心理弹性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7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7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1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