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理论阐释与路径探索——基于连云港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桥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理论阐释与路径探索——基于连云港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桥通道视角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十五以来中国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1208 12939字 投稿:金磱磲
全文7页 共12939字
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加强水利项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水利部《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依照本办法管…
“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理论阐释与路径探索——基于连云港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桥通道视角的研究◎ 古龙高 古 璇 赵 巍摘 要:本文立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视角,在对“一带一路”交汇点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践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带一路”交汇点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绵阳市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省政协安排,我委牵头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及游仙区政协、安县政协、江油市政协,由绵阳市政协主席张世虎、副主席陈友学带队,配合省政协调研组,于6月23日至25日对绵阳市新型工业化与工业园区建设进行了联合调研。省、市政协调研组深…
第32卷第8期经济地理Vol.32,No.8十五以来中国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研究
2
张旺1,,申玉铭1※,曾春水1
(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中国北京100048;412007)
2.湖南工业大学长株潭两型社会研究院,中国湖南株洲
摘要:促进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大发展是实现其产业转型的重要领域。以我国49座地市级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
象,并将之分成东、中、西和东北4大板块,煤炭、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石油、森工和其他城市6种类型,特大、大和中小城市3个规模;采用服务业增加值、就业人数、分行业增加值和单位从业人员等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分析了其服务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特征;随后剖析了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最后根据“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指导思想,按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提出了加快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服务业;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462(2012)08-0057-07
TheStudyonServiceIndustryDevelopmentofResources-BasedCitiesSinceTenth
Five-YearPlan
2
ZHANGWang1,,SHENYu-ming1,ZENGChun-shui1
(1.CollegeofResourceEnvironmentandTourism,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
2.InstituteofTwo-orientedonSocialConstructioninChangsha-Zhuzhou-Xiangtan,Hu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uzhou412007,Hunan,China)
Abstract:Promotingtheserviceindustrydevelopmentofresources-basedcitiesisimportantdomainforachievingtheir
industrialtransformation.Inthisresearch49Chinesetypicalresources-basedcitieswereselected,firstlytheyweredividedtheminto4largeparts:east,middle,westandnortheastparts;thendividedtheminto6types:coal,coloredmetallurgical,blackmetallurgical,petroleum,forestindustryandothertypecities,thirdlydividedtheminto3scales:supercity,megapolis,smallandmedium-sizedcity;itanalyzedtheirscale,speedandstructurecharacterofserviceindustrydevelopmentfromstaticanddynamicstateusingincreasedvalue,employmentnumberandotherdatasuchassectorvalue,employmentpersonnelworkedinunitsinstatisticsyearbooksonrelatedyearofChinesecitiesandsomerelatedstatisticsyearbooksofcities.Followingthepaperanalyzedthereasonofserviceindustrydevelopmenthysteresis.Onthebasisofguidingideologythatvaryingoneachkinds’citiesandcurrenttimebasedondataforgivingclassificationguidance,lastlyitputforwardthepolicysuggestionofacceleratingserviceindustrydevelopmentaccordingtotheprincipleofpertinenceandmaneuverability.Keywords:resources-basedcities;serviceindustry;industrialstructure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具有强烈资源指向性的特殊城市类型。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因“资源诅咒”而导致的“荷兰病”、制度弱化、“挤出效应”、生态环境恶化和区位交通限制效应等潜在危险。因而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该类城市第一、二、三产业比重明显不协调,第
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不够[1]。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是资源型城市实现成功转型的重要途径,而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类城市转型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故促进资源型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就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文献检索表明目前国内外对资源型城市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专门研究甚少,大多只在探讨产业
收稿时间:2012-03-01;修回时间:2012-06-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69)作者简介:张旺(1974—),男,湖南汨罗人,在读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E-mail:zhangwang0902@163.com。※通讯作者:申玉铭(1968—),男,河南浚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业地理。E-mail:shenyuming@263.net。
58经济地理第32卷
转型时提及。国外多结合转型成功的案例城市展开研究[2-3],国内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业转型的战略、困境、对
4-6]
策及模式[1,,二是产业结构优化与转换[7-8],三是产业转型与发展的案例、实践与启示[9-10]。另外专门关于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仅有3篇[11-13]。综合前人的研究,他们大多从产业整体转型的视角来探讨发展服务业的障碍、重要性和行业选择等,也有几个学者探讨了案例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而在国家层面上对各区域、各类型和规模的资源型城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尚未见到;另在静态格局上研究得多,在动态演进上研究不够。基于此,本研究将搜集相关数据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类型和规模的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特征,并解释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意在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促进服务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1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分类方法
1.1研究区域
本研究以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2年界定的47座地级资源型城市[14],再增补没有包含在其中的国家发改委2008、2009年确定两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中的江西省景德镇市和湖北省黄
石市,共计49座(图1)。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以各市区为范围,不包括市辖县。1.2数据来源
由于在中国的统计体系中,只有“第三产业”的概念,为便于按国际惯例和比较分析,本文将“服务业”等同于“第三产业”。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2、2004、2007、2011)及一些相关年份资源型城市的统计年鉴。因缺少各城市生产总值的缩减指数,各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只能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和各省(市、区)GDP指数进行统一平滑缩减,以增加数据在时间上的可比性。1.3分类方法
49个资源型城市按所在区域分属于“十一五”期间中国内地被划分的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按资源种类可划分为煤炭城市、有色冶金城市、黑色冶金城市、石油城市、森工城市和其他城市六类(图1);按市区人口规模分为特大城市(≥100万人的:唐山、邯郸、大同、抚顺、大庆)、大城市(50万—100万人的:邢台、阳泉、长治、赤峰、本溪、阜新、盘锦、葫芦岛、鸡西、鹤岗、伊春、淮南、马鞍山、淮北、枣庄、东营、平顶山、焦作、黄石、攀枝花、白银)和中小城市(<50万人的:晋城、朔州、乌海、辽源、白山、松原、双鸭山、七台河、黑河、铜陵、景德镇、萍乡、鹤壁、濮阳、郴州、云浮、广元、达州、六盘
Fig.1
图149座资源型城市分布示意图
Thespatialdistributionof49Chinesetypicalresources-based
cities
第8期张旺,申玉铭,曾春水:十五以来中国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研究59
水、铜川、金昌、石嘴山、克拉玛依)三类。
2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分析
2.1资源型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2.1.1服务业发展规模。从各区域、各类型和各规模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和单位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分析整个资源型城市及非资源型地级城市相应指标来比较分析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根据相应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2.1.1.1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从各板块来看,静态层面2001、2006、2010年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及全部资源型城市的增加值比重均值都低于非资源型地级城市的均值水平。动态层面而言,2001—2010年除东部外,其他各板块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与非资源型地级城市基本稳定不同,其不增反降说明它们近10年来服务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还在不断弱化。
从各类型来看,静态层面2001、2006、2010年资源型城市的增加值比重均值也都低于非资源型地级城市水平,特别是石油城市的水平更远远滞后。动态层面来讲,2001—2010年,除石油城市的增加值比重均值稳步上升外,其他各类城市及全部资源型城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有色冶金城市的降幅最大。
从各规模来看,静态层面2001、2006、2010年各规模城市的增加值比重均值也均低于非资源型地级城市水平。动态层面而言,2001—2010年除特大城市增加值比重的均值稳步上升外,其他各规模
城市及全部资源型城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
以中小城市的降幅最大。
2.1.1.2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变化。从各板块来看,静态层面2001、2006、2010年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及全部资源型城市的就业人数比重均值都低于非资源型地级城市的均值水平,特别是东北地区各年份的甚至都还低于全部资源型城市水平。由此可见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远远少于非资源型城市的。动态层面而言,2001—2010年除中部地区略小外,其余板块和全部资源型城市就业比重均值的增幅都大于非资源型地级城市的增幅,这说明近10年来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且强于非资源型地级城市水平。
从各类型来看,静态层面2001、2006、2010年各类城市的就业比重均值也都低于非资源型地级城市水平,特别是有色冶金、石油城市的水平更远远滞后;而森工和其他城市就业人数的比重均值都高于全部资源型城市的,但低于非资源型地级城市的。由此说明有色冶金、石油城市服务业的吸纳就业能力相当低下,而森工和其他城市的则相对较高。这是由于前两类城市正处于繁荣期,劳动力还集中于资源采掘行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就相应较低。动态层面来讲,2001—2010年除其他城市外,其余各类城市就业比重均值的增幅都大于非资源型地级城市的。这说明近年来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增速快于非资源型地级市,以森工城市表现最为突出。
从各规模来看,静态层面2001、2006、2010年
表1各种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2001、2006、2010年)/%
Tab.1Theproportionofincreasedvalueandemploymentnumberonserviceindustryforallkinds
ofresources-basedcities(2001,2002,2006)/%
资源型城市分类
年份
比较项目
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煤炭城市有色冶金城市黑色冶金城市石油城市森工城市其他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
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37.9332.1136.9035.6635.1830.2939.1834.1030.7225.0837.0133.6514.6630.8837.9636.2536.7838.1627.6135.5334.5129.0138.3736.7935.6233.3341.2752.25
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35.8634.5437.1838.2130.6236.7637.7437.2825.6429.7935.0238.7014.5833.7535.3942.2535.3941.5531.3538.2435.1234.1334.0139.4334.2237.0341.4254.25
各板块城市
各类型城市
各规模城市
全部资源型城市均值
非资源型地级城市均值
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32.3938.1035.2338.6228.8540.7235.1640.4125.6431.8732.5239.2219.0435.2436.5945.3336.2140.2934.4841.1032.3536.0132.4841.8232.6339.6941.1955.60
注:非资源型地级城市是指除4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包括5个计划单列市)、17个省会城市以外的其余202个地
级城市,下同。
60经济地理第32卷
各规模城市的就业比重均值也均低于全国非资源型地级城市水平,尤以大城市的最低,说明大城市吸纳服务业就业人数能力最低。动态层面而言,各个时段各规模城市就业比重均值的增幅均大于非资源型地级城市的,说明其吸纳就业能力增速快于非资源型城市。
2.1.2服务业发展速度。将49个资源型城市2006年、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折算成2001年的不变价,计算出这两年相对于2001年的增长率,再求出各区域、类型和规模城市增长率的均值见表2。
表2各种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各时段的增长率/%Tab.2Theincreaserateofserviceindustryonallkinds
ofresources-basedcitiesineachperiod/%
传统行业合计占服务业总值的平均比重为46.11%,而全国同期为36.00%;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这两大现代服务业的平均比重分别为9.25%和8.34%,而全国同期分别为12.0%、12.6%(图2)
。
资源型城市分类各板块东部地区城市东北地区20.6713.7636.36
中部地区23.2018.2439.99西部地区27.587.9736.34
各类型煤炭城市24.3919.6344.36城市有色冶金城市40.991.9042.66
黑色冶金城市29.484.7333.26石油城市31.152.074.86森工城市47.4813.0675.44其他城市10.0115.1626.38
各规模特大城市46.9424.2582.78城市大城市32.272.6923.41
中小城市22.9422.4247.68
全部资源型城市均值28.2514.5845.06非资源型城市均值32.5425.7569.87
图28座典型资源型城市的服务业内部结构(2009年)
Fig.2Thesectorstructureofserviceindustryabout8
typicalresources-basedcities(2009)
从各板块来看,除东部地区2001—2006年时
段外,其他各板块服务业的增长率均值都低于非资源型城市的;其他地区各时段的增长率均值都低于全部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水平。
从各类型来看,除2001—2006、2001—2010年两时段的森工城市外,其他类型城市服务业的增长率均值都低于非资源型城市水平。
从各规模来看,除特大城市2001—2006年、2001—2010年时段外,其它规模城市各时段服务业增长率的均值都低于非资源型城市水平。除特大城市外,不同时段各规模城市增长率的均值有时高于、有时却低于全部资源型城市的水平,说明各个时段各规模城市服务业增速不够稳定。2.1.3服务业内部结构
2.1.3.1服务业增加值的内部结构。同以传统行业为主的全国性服务业结构相比,资源型城市服务业结构更加老化:传统服务业比重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现代服务业比重则反之。以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为例,阜新、焦作等8座典型资源型城市的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三大
进一步地,以焦作、晋城为例,在其服务业内
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行业合计占服务业比重分别均超过50%,大大高出全国(36%)十几个百分点,而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则十分低下(图3、4),两市三者之和均不到10%,低于全国13.29%的水平。这样使得资源型城市普遍呈现服务业发展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弱、行业传统特性更强的局面。
2.1.3.2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内部结构。根据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首先界定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个行业为传统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其它9大行业为现代服务业。考虑到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在此采集2003、2006和2010年3个年份第三产业各行业单位从业人数作为基础数据,计算各板块、类型和规模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服务业就业总人数比重的均值(表3)。
从各板块来看,除东北地区外,静态层面3个年份东、中、西三大板块及全部资源型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均值都低于非资源型城市的均值水平。动态层面而言,2003—2010年仅有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就业比重均值的增幅大于全部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这说明近年来其它板块城市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在落后于全国非资
第8期张旺,申玉铭,曾春水:十五以来中国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研究61
Fig.3
3焦作市2009年服务业的内部结构
Thesectorstructureofserviceindustryabout
Jiaozuoin2009
Fig.4
4晋城市2009年服务业的内部结构
Thesectorstructureofserviceindustryabout
Jinchengin2009
源型城市水平,这说明资源型城市在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升级方面还不够理想。
表3各种资源型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重/%
Tab.3Theproportionofemploymentnumberonmodernserviceindustryofallkindsofresources-basedcities/%
资源型城市分类
东部地区东北地区
各板块城市
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煤炭城市有色冶金城市黑色冶金城市
各类型城市
石油城市森工城市其他城市特大城市
各规模城市大城市
中小城市
全部资源型城市均值非资源型城市均值
55.0047.3853.4950.1451.2254.0555.0448.4853.3648.4853.3649.9851.1553.89
58.4654.1656.5054.6153.0157.4058.2852.3957.6452.3957.6455.0455.5256.51
59.1956.9657.0658.3349.6057.7658.6459.5558.5259.5558.5256.3057.5858.73
从各类型来看,静态层面而言,只有2003、2006年的黑色冶金和石油城市、2010年的森工城市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均值高于全国非资源型城市的,说明各类型资源性城市服务业就业结构不够理想,偏重于传统服务业。动态层面来讲,2003—2010年煤炭、森工和其他城市现代服务业就业比重均值的增幅高出非资源型城市的,这表明近年来大多资源型城市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强于非资源型城市的。
从各规模来看,静态层面3个年份,只有大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均值大于全部资源型城市的,但除2006外其它各年份都小于非资源型城市水平的。说明各规模城市的就业结构欠佳,而大城市服务业就业结构相对较优。动态层面而言,除特大城市各时段增幅较大外,其它规模城市现代服务业就业比重均值各时段的增幅不够稳定。2.2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成因解析
2.2.1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一直呈现“二、三、一”的“锁定效应”,且受资源禀赋的影响,大多数第二产业比重在60%以上,产业体系带有显著的重化工业特征。经济发展对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制造业)增长的路径依赖较强,城市产业结构难以对资源型产业的衰退产生缓冲作用,产业转型的基础薄弱[5]。因而政府或行业组织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结构调整侧重放在第二产业的内部优化升级上。上述资源条件和政策惯性这两方面的影响使得资源型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相对缓慢,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就更加缓慢。另外近年来石油、煤炭和有色冶金等燃料或原料资源价格上升,对服务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2.2.2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低。由于资源型城市多脱胎于国有企业体制下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受原计划经济体制的“功能性锁定”因素影响,大型国有矿业企业往往集生产经营、生活服务、邮电通讯、科教文卫、治安消防甚至社区管理于一体,“企业办社会”呈现范围广阔、规模庞大、功能多重的格局。
企业办社会给城市服务业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利因素,成为了影响服务业大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之一。首先,它将大量服务内部化,缩小了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减少了对金融、信息和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其次,企业重复建设市政工程、文教卫生等设施,既浪费了大量资金,造成城市建设的不经济;这些设施的利用管理又效率低下、运行不畅,影响了城市服务设施效益的充分发挥。第三,企业对其开办服务机构的高额生活福利补贴使得市属商业机构及个体经营者面临不公平竞争,致使生活型服务业发展困难,整个资源型城市的服务业社会化水平难以提高。
62经济地理第32卷
2.3.3城市发展水平偏低。服务业发展优劣取决于城市化的质量好坏和城市规模的大小。一般而言资源型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业配套程度偏低,城市化水平普遍不高。首先由于一般按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统计城镇人口,而资源型城市非农人口包含了矿区、林业系统的人口,这些人口根据户籍制度是计算在城镇人口当中的,但他们在公共服务等方面并未享受到较高质量的城市文明,所以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率是虚高的。其次,城市平均规模较小,关联度较弱[15],外向服务度不高。如2010年49座资源型城市属于特大城市的只有5个,而有23个属于中小城市,其平均人口规模仅为82.59万人,远远小于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135.42万人的平均人口规模。城市规模越小,其规模报酬递增效应难以显现,规模经济的作用就越弱,区域中心城市的外向服务功能就越弱,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射能力也就越小。2.3.4市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高。虽受近年资源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2010年资源型城市人均GDP的均值为51385元,高于44440元的全部地级以上城市水平,但受资源产品的利税被国家平调上收的影响,资源型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却较低。以2009年黑龙江省7个资源型城市为例,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可消费支出的平均值为12834、8813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的17175、12265元低4341、3452元。故低下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直接导致城市对服务业需求的拉动作用不足,也就不能推动服务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吸纳就业能力也就相应难以提高。2.3.5人才、科技的制约。由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挖掘和初加工,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不需要较高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除了主要的科技、管理人员为外迁进来的外,一线生产工人大多来自周边农村地区,文化教育程度较低、技能单一。这一方面导致了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结构较为单一,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技术技能都停留在较低层次,择业范围狭窄,难以从第二产业转换到服务业。另一方面科技投入和工程技术人员又主要集中在资源型产业及其相关科研机构,研发领域和人才专业的构成比较单一,使现有企业难以向服务业延伸、转型。而现代服务业如交通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教服务和房地产管理等对高新科技、知识型人才等的需求却十分迫切,短期内资源型城市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还不
能跟上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除了上述五大主要原因外,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还受区位偏离、空间布局分散、投资不够、开放不足和体制机制不活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3政策建议
根据上文的分析,不同板块、类型和规模的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各有特点,因此要根据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城市规模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确立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和思路,以促进资源型城市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因篇幅所限,下面以资源型城市类型中数量最多的煤炭城市为例,给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有关建议。3.1以完善产业集群的相关支撑体系为切入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煤炭城市转型一般还得凭借其煤炭资源禀赋进行产业依托式转型,而延长煤炭产业链(如煤—电、煤—焦、煤—化、煤—路等),构建煤炭产业集群是转型的必由之路。成熟的煤炭产业集群又离不开政府、行会、科教、金融和中介组织等之间的通力协作与强力支撑。因此为完善交通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法律与商务服务等相关支撑体系,应按市场化、社会化模式将原隶属于煤炭企业的自我生产服务功能通过企业和职工购买、外包等方式剥离出去,为生产性服务业拓展空间,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经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作用,以此带动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煤炭采选和化工等第二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互动,不断产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活力。3.2以城区和矿区的空间结构重组为契机,发挥服务业集聚效应
煤炭城市大多是“缘矿而建”的,在矿区周围设立生活区,形成“一矿一城”、“一城多镇”和“多中心”等格局,空间形态普遍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功能分区紊乱混杂,内部布局较为分散。因而要遵循“集聚要素、整合设施、统筹城乡、融合空间”的布局策略,以“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为导向重构紧凑型空间结构模式,通过城乡居民点重组、产业空间重组、生态空间重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重组等措施,在城区和社区构建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在矿区和园区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尽力突破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制约,充分发挥煤炭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综合服务职能,提高服务业的集聚效应,以
第8期张旺,申玉铭,曾春水:十五以来中国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研究63
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推进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促
成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的良性互动。3.3以职业技术培训促进转岗就业为动力,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
考虑到煤矿工人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单一等实际情况,根据再就业和新产业发展的需要,可组成若干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层次的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根据被培训者的文化、技术基础,将要从事的工作和国家将要发展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新产业,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进行培训。对下岗、失业矿工免费提供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转岗培训,加强对下岗职工从事服务业的实用技术培训,建立服务业培训基地,为再就业创造条件,着重引导转岗煤矿工人到民营企业就业或自谋职业,到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就业或组织劳务输出,从事物流配送、商贸流通、住宿餐饮和社区服务等服务业,以提高煤炭城市的服务业就业比重。
3.4以国家对煤炭城市的专项支持为先导,突破服务业发展瓶颈
首先,利用国家“增强资源型城市基本公共保障能力,加大专项转移支付”的专项政策,促进煤炭城市非营利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其次,要落实国家对资源型城市“安排生态治理工程”的优惠政策,将生态环境治理与煤炭城市当地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拉动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再次,用足用好国家对资源型城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扩大服务业实用人才的培训和输送[16]。第四应积极争取国家代发的地方债券,加大煤炭城市的民生工程、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及人居环境改善的投入,围绕拓宽城市服务功能,以提高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水平。最后,依靠中央财政给予煤炭城市吨煤35元的专项补助等资金来源,并建议改变煤炭企业国税和地税
的上交和留成比例,在煤炭城市建立经济转型服务
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煤炭城市发展服务业。参考文献:
[1][2][3]
张秀生,陈先勇.论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经济评论,2001(6):96-99.
James·C.TransformationofanIndustrialCity:High-techComestoPittsburgh[J].ManagementReview,1985(5):24-39.HenningsG·,KunzmannK·R.PrioritytoLocalEconomicDe-velopment:IndustrialRestructuringandLocalDevelopmentRe-sponsesintheRuhrArea—theCaseofDortmund,InSthr,Wal-terB·(eds):GlobalChallengeandLocalResponse,LondonandNewYork:Mansell,1990:199-223.[4][5][6]
王亮,宋周莺,余金艳,等.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战略研究——以克拉玛依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8):1277-1282.张米尔,武春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35-38.
曲建升,高峰,张旺锋,等.不同资源类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基础与模式比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2):12-16.[7][8][9]
沙景华,佘延双.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比较研究[J].中国矿业,2006,15(8):4-7.
刘佳杰,温晓丽.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1(1):234-235.王晟昊.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16(5):41-46.[10][11][12][13][14][15][16]
钱勇.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理论与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5(12):24-29.
李武军.以义马市为例探索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路径[J].决策探索,2008(10):31-32.
刘好香,李志红.郴州市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30(2):89-92.
高素香.资源型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评析[J].生产力研究,2009(16):141-143.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J].宏观经济研究,2002(11):37-40.
赵勤.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探析[J].商业经济,2008(8):93-95.
关源良.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试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产业发展战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0(14):35-36.
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山
西省晋城市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9,
第32卷第8期经济地理Vol.32,No.8十五以来中国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研究2张旺1,,申玉铭1※,曾春水1(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中国北京100048;412007)2.湖南工业大学长株潭两型社会研究院,中国湖南株洲摘要:促进资源…
股票技术分析借用通金魔方之慢牛成交量三五战法 细心的股友会发现我的实盘案例讲课中经常运用到5日均量线运行于55日均量线之上这个术语,量能是我讲课的核心,我们知道成交量是市场所有参与者一买一卖形成的,在副图指标上以红绿柱状表示,成交量本质上讲都是真实的…
怎样申请法律援助(一)申请人申请法律援助必须认真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并向法律援助处递交下列材料:1、本市居民身份证或暂住证;2、民政部门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困难证明;3、申请援助事项的有关案情材料(即证据);4、法律援助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
交通安全班队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让他们知道一些常见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2、让学生熟知自己要遵守的有关交通法规。3、教育学生要从小服从交警的指挥,注意交通安全。【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让他们知道一些常…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理论阐释与路径探索——基于连云港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桥通道视角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3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5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