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语言政策思考.doc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语言政策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dfjmvg964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语言政策思考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语言政策思考.doc“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语言政策思考摘要:“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官方语言或国家通用语言有近50种,加之重要的区域民族或部族语言则不下200种。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语言能力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语言政策,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语言政策进行了一定思考,着重探讨“关键语言”政策和对外汉语政策两个方面,并为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关键词:“一带一路”语言政策“关键语言”对外汉语一、引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中长期经济战略决策,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占世界人口的63%,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然而,要实现“一带一路”倡导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毫无疑问,相应的语言服务必须跟进。因此,“一带一路”为我国语言能力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语言政策,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语言政策进行了一定思考,着重探讨“关键语言”政策和对外汉语政策两个方面,并为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语言政策发展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国家语委原副主任李宇明在《“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一文中谈到,“实现‘五通’,当然需要语言互通”,“欲表情、通心,需用本区域各国各族人民最乐意使用的语言”。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相应的政策协商、贸易往来以及设施建设等,无不需要语言的辅助,准确、恰当的语言沟通将为经济互惠铺路搭桥;同时,“一带一路”也是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新平台,不论是学习各国文化还是宣传中国文化,要想真正实现表情达意、民心相通,把握好各国语言及汉语的载体作用,颇为重要。语言政策指人类社会群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对某种或者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等。上海海事大学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所所长张治国认为,“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教育、文化等领域进行国际接触、国际合作的活动日益增多,在这些活动中,不管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语言都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语言政策来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一带一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战略决策,但目前我国的语言市场却无法满足新形势的语言多元化、多语种、多层次的需求。因为,我国目前进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外语语种目前还不到70种,而俄罗斯仅莫斯科语言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开设的外语语种就超过100种,英国社区公共服务使用的语言超过150种,美国蒙特雷地区培养的外语人才超过200种。我国语言教育存在的语种单一化、布局不平衡、外语人才缺乏等问题在“一带一路”经济热潮中必将阻碍我国参与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脚步。另外,在“汉语热”“功夫热”的潮流中,“一带一路”作为对外文化传播的极佳契机,需要我们牢牢把握并积极利用。因此,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语言政策是“一带一路”顺利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然选择。三、“关键语言”学习引领“五通”实现自2006年美国提出“关键语言(Criticallanguage)”的概念以来,其已成功实施了包括“国家旗舰语言启动项目”“关键语言奖学金项目”在内的“国家安全教育项目”,旨在让更多的美国人从小掌握关键语言,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关键外语人才以及相关师资。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也日益认识到关键语言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制定应对国际事务和突发事件的关键语言政策,建设国家多语言能力人才资源库。”“一带一路”覆盖了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涉及的国家官方语言或国家通用语言有近50种,加之重要的区域民族或部族语言则不下200种。其中,官方语言最多的是新加坡,包括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印度尼西亚官方认可的民族语言多达200多种,英语、俄语、阿拉伯语是沿线国家三大语种,华语使用相对比较广泛的仅有新加坡、文莱、越南和马来西亚。而我国目前内地教授的沿线官方语言仅20余种,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如此复杂的语言文化需求。虽然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发挥重要的媒介作用,但如果使用沿线国家的本土语言交流,无疑会增加两国信息沟通的通达度,减少产生误解和矛盾的可能性。“一带一路”带来的国际市场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培养相关的“关键语言”新型人才,通过学习各国语言、理解各国文化,真正做到懂民情、知民心,从而适应多边贸易激增、技术交流频繁等的经济发展需要,为顺利实现“五通”加油助力。因此,积极制定以“一带一路”为背景的“关键语言”政策是必要的且明智的选择。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应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一带一路”相关语言教育政策的调研、制定、监督等工作,制定相应的“关键语言”列表;其次,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扩大高校外语语种教学数量,培养“关键语言”的师资力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关键语言”教育教学,还可以设立“关键语言”奖学金,调动学生学习运用的积极性;再次,积极调整“关键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借鉴欧盟母语加两门外语的“1+2”政策,采取英语+“关键语言”语种、专业+“关键语种”等模式,并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外语人才的交换培养和师资交流。四、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中国文化传播目前,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保守估计已超过了1亿,已有100多个国家近25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同时汉语课程已经走进了世界各地的小学,到2011年为止,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在世界开办了近300多所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语言“走出去”的方式,促进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而要想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这个新平台,对外汉语教学还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一带一路”理念下的新出路。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两点:首先,教材编订和教学方法缺乏“因地制宜”的针对性,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来说,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吸收、有损于学习的热情;其次,对外汉语师资力量较薄弱,“供不应求”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真正合格的人才更是缺乏,不少对外汉语教师懂汉语却不懂中华文化,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看作到海外“混饭吃”的“伪教师”也屡见不鲜。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渠道,也是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微窗口”,面对以上问题,必须完善对外汉语政策。对此,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提升教材质量,以普适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方法编写简洁易懂、富含特色的对外汉语教材,增强教材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根据“一带一路”中各国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年龄阶段来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热情;其次,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对外汉语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和职业自信,认识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语言政策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6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8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