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的空间响应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的空间响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杨保军陈怡星吕晓蓓朱郁郁
“一带一路”战略的空间响应
稠
提要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央应对
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从历史出发,多维度解读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世界经贸格局变化轨迹,梳理了大国崛起过程中“对外策略变化”和“内部格局调整”的内外呼应与联动逻辑,重新审视了既有国家空间开发格局,提出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我国空间开发格局也应实现从单向开放向全面开放、从海陆分割到海陆统筹、从中心聚集到门户引领的总体策略转型。关键词
“一带一路”战略;空间响
应;海陆统筹;内外联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361几upf.201502002
文章编号1000一33磊(2015)02-0006—18
作者简介
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
授级城市规划师,yangbj@caupd.com
陈怡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总
规划师,高级城市规划师
吕晓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研
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城市规划师
朱郁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
总规划师、规划三所所长,高级城市规划师
翟
万方数据
‘‘
一带一路”战略的空间响应
杨保军
陈怡星
吕晓蓓
朱郁郁
SpatialResponsetothe“One
BeltandOneRoad”Strategy
YANG
Baojun.GHENYixing.LOXiaobei。ZHU
Yuyu
Abstract:“OneBeltandOne
Road(OBAOR)”is
a
significantstrategic
decision
madeby
the
Chinese
CentralGovemmerit
to
tackletheprofoundchangeofthe
global
situation
and
to
accommodate
both
thedomesticandintemational
situa—
tions.Froma
historical
perspective,thispaperinterprets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theOBAOR,analyzes
the
global
trendofeconomicandtrade
growth,studies
the
rationalesofChina’s
intemational
cooperation
by
referringto
both”external
policychange”and’’internalstructuraladjusting”during
the
rise
ofChinaandre—
views
the
current
strategies
of
national
spatial
development.It
is
arguedthatalongwiththe
implementationofthe
OBAORstrategy,China’s
overall
spatial
de—
velopmentpolicies
wouldbe订ansformed
from
one—way
opening
to
full
opening,
from
fragmented
land—and
ocean—orienteddevelopmentto
integrateddevelopment,
andfromcentralorchestratingtogatewayleaderships.
Keywords:OBAORstrategy;spatialresponse;landand
ocean
integration;domes—
ticandforeign
linkage
1
解读:“一带一路”战略意义
1.1
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衰演替与内涵价值
1.1.1古代丝绸之路的地理范畴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等产品,但最终演变为一条东方与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通路和纽带,是
中国x,t夕F政策的空间载体(王晓泉,2014)。
陆上丝绸之路发源于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起于西汉都城长安(东汉延伸至洛阳),穿过中亚、西亚,直达罗马帝国;因其走向不一,可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北方丝路又称为草原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到达现今新疆一带后,划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南方丝路,也称“蜀身毒道”、“茶马古道”,是一条起于现今四川I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孔道,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沈济时,
2010)。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要道,也称“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陆芸,2013),可分为东洋航线、南洋航线与西洋航线(张勇,
2015年第2期总第222期
2014):东洋航线主要通往朝鲜及日本;南洋航线通往东南亚及南亚各国;西洋航线通往西亚,最远可达东非,经中转后可进入地中海到达欧洲(李庆新,2006)(图1)。
1.1.2丝绸之路是一个经贸、政治和文化并行的多元交流系统
在开启丝绸之路以前,中国的边疆政策一直是“以剿为主”,修建万里长城是这一策略的核心表征。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将汉朝对西域的控制手段从“军事制服”变成了“广地万里,重九译,威德遍于四海”的相互交流,代表了中国对外政策不只靠武力征服而且有经贸融合。并且,伴随丝绸之路的开拓,中国逐步将单一的朝贡关系转变为朝贡贸易与市舶贸易、官方和民间交往并行的多维国际贸易体系。
正是因为多维贸易体系的存在,使得丝绸之路虽始于经济贸易,而又远远超出这个范畴,文化的影响甚至更为深远。从唐玄奘到意大利传教士马可?波罗,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都是沿着这条路展开,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与此同时,伴随下南洋人口迁移,东方儒家文化圈得以形成,成为沿线地区构建国家文化共鸣与价值认同的联系纽带。
因此,丝绸之路构建了一种独特的“东方外交智慧”,是一种与单边获利的西方殖民模式完全不同的合作共赢模式,其核心价值是“以柔克刚、和平共荣”,它是和平的而不是暴力的,是平等友好的而不是欺压掠夺的。
通路。早在张骞出使西域开通陆上丝路以后,汉朝商人已开始尝试海上贸易。东汉时期,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海上丝路。但海上丝路真正的兴盛起于唐末宋初,通航国家数量也有了极大提升,宋代达到58国,元代达到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郑和下西洋时通航范围已经
1.1.3丝绸之路是一个海陆互补的多线通路系统
古代丝绸之路既不是单纯的“海权经济”,也不是单纯的“陆权经济”,而是海陆联动的多线通路系统,以求在不同国力条件和外部政治环境下,通过海陆通道相互替代转换以实现国家对外贸易通路的总体畅通。
唐末之前,陆权经济强于海权经济,陆上丝路发展快于海上丝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是政府层面对丝路建设的开端。经过了魏晋时代短暂衰落,到隋唐时期再度繁荣,丝绸之路进入全盛时期,新的商路支线被不断开辟,远达中、西、南亚以及欧洲。而唐末因“安史之乱”带来中原政权再度陷入更迭纷争,奥斯曼帝国的建立进一步阻断了欧亚大陆的来往,陆上丝路贸易逐渐走向衰落。
伴随唐末陆上丝路的衰退,海上丝路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
远至东非。直到明末开始实施海禁,官方贸易衰退,而民间走私仍旧屡禁不止;到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海权丧失,海上丝路让位于西方殖民贸易(李庆新,,2006)。
纵观历史,海上丝路与陆上丝路始终并行发展,由于古代中国西北战事频繁,东南沿海也时有倭寇或海盗为患,海船通道的兴衰更替取决于不同历史时期的陆上与海上的国家实力,为国家正常外贸与外事活动提供多重保障;南方丝绸之路的存在和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海陆联通”走廊始终是中国构建对外贸易走廊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海陆多通道形成了中国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并重的多个窗口与不同扇面,陆上丝路主要面对中亚伊斯兰文明国家,海上丝路主要面对东亚、南亚及东南亚佛教及儒家文化地区。
1.1.4丝绸之路是一个内外联动的多维发展系统
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不仅带来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拓展,也带来内部城镇格局的深刻转变。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终点[毫大利】
;
起点
【拜占直】
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城镇格局从长江黄河一线的中原地区向沿边沿海地区拓展,
陆t簋■之曩
0‘-士坦丁量【渡舸
西汉时期【中国】
长安
、确、、.【一拉伯】’、巴■遮▲
哺侧
同时也奠定了沿线城镇的聚居模式、建设传统和职能特征,促进了中国城镇类
\
、+一.囊。孟
■七簋一之■郑朝下西洋
(1405?1433)
▲
型从政治文化中心和农业中心地向手工业和工商业城镇等多种类型的转变。
陆上丝路推动了广漠西北地区的人口聚集和城镇发展。在汉代通过丝绸之路成功地将中原农耕技术引入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军事戍边、屯田、移民活动以及宗教文化传播就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初步发展,逐步以驿站为基础形成复杂的城镇网络。隋唐时期,沿线城镇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呈现出商贸业、手工业
㈣。.:=?m4。’n…_憎
田沿海港口至囊
:未要警笋蠢
图1
Fig1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Ancient
SimRoadandMaritime
SilkRoad
以及交通运输等职能集聚的特征。同时,由于复杂的军事政治和民族文化特
资料来源:归纳整理自《丝绸之路》(沈济时,2010)与《海上丝绸之路》(李庆新,2006)
7
万方数据
欧美
◆
ll亚洲
●
I欧美
,_一
,,,
、
荚圈德圈、苏联
l
’占~_
…-
、、
法国。ⅫI
,
、
、
,
一拉蕾.m-中朋wf印直::.,
英国.、
。,一∥i
,
i一
、、、
\\701美国
{\●
、、,一一,
环大西洋地区
四要匿Ⅲj
图2环大西洋时代世界格局示意图
Fig2
The
world
喊一纛
Era
图3环太平洋时代世界格局示意图
Fig3
The
world
pattern
in
the
pattern
intheAtlanticRimPacificRimEra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征,屯田军镇和佛教文化城镇发展极具特色。其一是为稳定国家安全,在西域设置都护府,包括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其二是河西走廊地区军粮储备类型的军镇数量繁多;其三是在西域地区,自汉代就因宗教文化而新兴起多个文化中心,到唐代则形成了著名的疏勒、于阗、楼兰、龟兹四大佛教文化城镇。
海上丝路则推动了中国沿海港口城镇的开发和内陆手工业城镇的兴起。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琅琊港(青岛)、褐石港(烟台)、徐闻(湛江)、合浦(防城港市)、南海港(广州)五大港口格局,到唐代又新增了东莱、永宁(今温州)、梁安(今泉州),其中广州港最大。而在宋元鼎盛时期,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东海航路和南海航路,其中,泉州刺桐港凭借其介于东海航路和南海航路之间的区位优势,成为了“世界最大港口之一”。广州、泉州和明州分别设立了市舶司。此外,景德镇等内陆手工业城市也随着海上丝路的发展而繁荣。
线控制和对外贸易,以海上航线为契机,大力发展国际商贸,开拓殖民地。随后,以英美为主的两次工业革命,率先抓住了建设成为工业强国的机会,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图2)。
环太平洋时代(20世纪中至21世纪初),新科技革命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美日及东亚主导的世界贸易格局。以亚洲环太平洋地区的崛起,美国西海岸、El本、亚洲四小龙及中国的兴起为标志,世界贸易的重心也由环大西洋地区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首先是19世纪美国西海岸开发,以硅谷为代表,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格局。其后,1960—19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亚洲第一个世界强国。1960—1990年代,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亚洲四小龙”通过三次承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完成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过渡,最终步入或接近发达经济体。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依靠出口和制造业实现了经济的
济体主导,世界贸易格局再一次发生变4L②。
,
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近50年的变化
来看,人口方面以中国、印度、东盟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地区城镇人口世界占比上升明显,而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先发地区比重逐渐下降。进出口贸易方面,欧美Et的主导地位在减弱,以中国、东盟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
地位稳步上升9。
从反映世界贸易格局的三大自贸区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在上升,而北美、欧洲自贸区则在下降一。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变化来看,2010年后新兴市场经济体已经成为全球投资的热点地区⑨(图4、图5)。
以上趋势表明,在未来35年里,全球经济格局、贸易格局、生产格局和服务格局将进一步发生变化,这意味着中国的贸易方向和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首先,环印度洋地区将成为全球增长潜力空间最大的地区,中国的国际贸易方向也将面临着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从远程贸易为主转向远程贸易和近域贸易相结合。欧美发达国家是中国外贸出口的传统市场,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严重,东南亚、南亚、中亚以及拉丁美洲、非洲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新方向。中国对亚洲国家和地区出口额2000年以来按照年均25%的速度增长,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12%提高到2013年的23%。2008—2012年中国对
1.2世界政治贸易格局中的中国策略转
型
1.2.1
腾飞。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标志着美国、中国、日本作为世
世界贸易格局演进:环大西洋时界前三大经济体格局的形成(图3)。
环印度洋时代(2l世纪后).国际金融危机与新兴经济体崛起背景下多极主导的未来世界贸易新格局。2010年后,世界挺过了金融危机难关,以中国、东盟、印度为主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始崛起①,推动世界经济向多极化迈进(世界银行,2011),全球增长呈现更加多元特征,全球经济局势不再由单一经
代一环太平洋时代一环印度洋时代
环大西洋时代(15—20世纪初),在地理大发现与工业革命背景下,欧美海上强国主导世界贸易格局。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和殖民地贸易的拓展,世界贸易的重心从原来环地中海沿岸向环大西洋海上欧洲国家转移。尤其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凭借着航海技术、航
受
万方数据
2015年第2期
,,,,’。。
’’、、Ⅲ●^
、、
,,’
、、
&盟1扎
,一,一~、、\
,,,,
\、
f』
一。
mw
.,:鱼
201
中冈
.,。
,兰m”、
雌,,,,’二:、、.●欧辩1,。
,,
÷_
、、-*:”欧美日占
÷■-j
l
、、
j
’8
,
j
‘”4。;。.。,;。。、j
、
。:4…““II3年
I-.F±201,3
I
非洲
印童
rj。
÷_疆n
,/
,/
I!
一
蹄善加沮占欧美加澳占”““…““
?
..
、安非印东盟占/7、L,。。触
j..2013璺
、、…,7
,/’’投丁M
,,/
,
、、中非印东盟占/
..一
蠢■蕾●毫蛆、、
、、~…一’7
、、、
、、‘~一。._/
图4
2013年世界主要国家FDI净流入量占比
Fig5
R.ado
图52013年世界主要国家,地区进出口占比图
andexportanaongmajorcountriesof
资料来源:归纳整理自2013世界经济年鉴
the
world
in
2013
ofimport
居首(图6)。
,其次,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朔位将从底层逐步上升到中间层次,获私输入与输出全球布局的重大机遇。中自正由投资的承接地向投资国转变,呈习高水平的“引进来”和大规模“走目去”并存的特征。2000年以前,中国又外投资额一直小于50亿美元,2013年中国吸引投资和对外投资均突破lOOO,l'i美元,对外直接投资与实际利用外资考本接近。同时,中国与世界贸易第三丘
entitiesin
in
2050
,/~、、、,,,,,,7
,,,,7
、、√’
、、、、、、,,/:=一、、、….”
、./…6l。ib2…≥
≮孽号/足、、掌溯,≯毒要歹≮j:塑!/八、、、■籼夕、、、:=/
图6
Fig6
Forecast
ofthe
2050年世界前10大经济体分布预测
distribution
of
world’S
top
10
economic
资料来源:归纳整理自2014年普华永道研究报告theworld
级的国家在发展水平上已逐步拉开梯庄差异:①从城镇化发展水平上看,环E
2050
、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比有明显提高,传统发达市场如中湾、北美洲和欧盟比重下降。自年起,东盟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继美次盟以外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不含也区),且中国也已经成为东盟地区
除其内部国家外最大的贸易伙伴。根据2014年普华永道等机构对2050年前世界十大经济体的预测,总量上环太平洋地区仍将是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而环印度洋地区将成为与环大西洋同等量级的经济地区⑥,但增量上却是环印度洋地区
度洋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城镇化昌不足30%,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接:j』55%;②从工业化发展阶段上看,中自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部分新兴市场目
家和地区仍处于工业化初期;③从产且
结构来看,环印度洋国家的主导产业自
图7
Fig7
201
3年世界各国城镇化率情况
rate
图8
country
Fig.8
2013年世界各国产业结构情况
structure
Urbanizationintheworldin2013
by
Industrialintheworldin2013
bycountry
资料来源:归纳整理自世界银行数据库.资料来源:归纳整理自世界银行数据库.
万方数据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的空间响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8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18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