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百年尺度干旱化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9-03-16 11:07
【摘要】:为了充分了解"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百年的干旱变化规律和趋势,探索其干湿变化情况,本文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Index)1901-2013年12个月和3个月尺度的0.5°×0.5°数据,结合线性趋势、PCA主成分分析、Mann-Kenndall非参数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多时间尺度下干旱趋势和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百年尺度内(1901-2013)干旱指数和面积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干旱化进程缓慢,60%以上地区呈现缓慢变湿趋势,SPEI指数发生显著上升地区面积百分比为25.38%,发生显著下降地区面积仅占12.02%。MK检验和PCA分析均显示15°~35°N的中低纬度地区干旱化程度最为严重,主要地区为北非及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常年呈现显著干旱状态,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半岛以及中国和蒙古两国干湿变化季节性特征明显。基于Morlet小波分析的周期分析显示,年际和季节SPEI指数的周期特征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尺度越小干湿变化交替越明显,尺度越大虽有全局特征但所展示的周期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最终得到可用显著周期年际SPEI变化显著尺度为2~4 a,干旱特征在此尺度的周期中时间变化显著。
[Abstract]: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laws and trends of drought changes in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past century, and to explore the changes in dry and wet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Index) data for 12 months and 3 months from 1901 to 2013 are used. Based on the linear trend, 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used. Mann-Kenndall nonparametric test and wavelet analysis are us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trend and periodic variation in multi-time sca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ought index and area of the study area fluctuate in the 100-year scale (1901-2013), but the process of drought is slow, and more than 60% of the areas show a slow trend of becoming wet. The area percentage of areas where the SPEI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as 25.38%, and the area of the area with significant decrease only accounted for 12.02%.MK test and PCA analysis. The drought degree in the middle and low latitudes of 15 掳~ 35 掳N was the most serious. The main areas are North Africa and the Arabian Peninsula and the Iranian Plateau, showing significant drought all the year round, while Russia, Kazakhstan, the Indian Peninsula and China and Mongolia have obvious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ry and wet changes. The periodic analysis based on Morlet wavele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eriod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annual and seasonal SPEI indices are not only similar but also have some differences. The smaller the scale, the more obvious the alternation between dry and wet changes. The larger the scale is, the larger the scale has global characteristics, but the period shown cannot pass the significance test. Finally, it is found that the significant scale of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SPEI change is 2 ~ 4 a, and the time variation of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is remarkable in the period of this scale.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16032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61046、41771470) 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2016M6 02909) 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201591101) 新疆大学博士启动基金(BS15024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项目(2014KL005)
【分类号】:P426.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保梁;杨庆;马柱国;;全球不同空间尺度陆地年降水的年代尺度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2017年03期

2 苏京志;温敏;丁一汇;郜永祺;宋亚芳;;全球变暖趋缓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16年06期

3 蒋贤玲;马柱国;巩远发;;全球典型干湿变化区域水汽收支与降水变化的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2015年05期

4 葛全胜;郑景云;郝志新;;过去2000年亚洲气候变化(PAGES-Asia2k)集成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学报;2015年03期

5 栗健;岳耀杰;潘红梅;叶信岳;;中国1961-2010年气象干旱的时空规律——基于SPEI和Intensity analysis方法的研究[J];灾害学;2014年04期

6 张岳军;郝智文;王雁;李明明;陈二萍;李芬;张永瑞;;基于SPEI和SPI指数的太原多尺度干旱特征与气候指数的关系[J];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09期

7 周丹;张勃;罗静;张春玲;安美玲;王东;;基于SPEI的华北地区近50年干旱发生强度的特征及成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4年04期

8 秦大河;;气候变化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7期

9 庄少伟;左洪超;任鹏程;熊光洁;李邦东;董文成;王利盈;;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在中国区域的应用[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3年05期

10 段莹;王文;蔡晓军;;PDSI、SPEI及CI指数在2010/2011年冬、春季江淮流域干旱过程的应用分析[J];高原气象;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双双;芦佳玉;延军平;刘宪锋;孔锋;王娟;;1970-2015年秦岭南北气温时空变化及其气候分界意义[J];地理学报;2018年01期

2 梁丰;刘丹丹;徐红梅;孙嘉骏;冯雪菲;慕万峰;;不同干旱指数集对1961-2009年东北地区干旱描述的比较[J];水土保持研究;2018年01期

3 秦胜;刘冬鹏;李伟;张琦炎;郭智恺;;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值的实验法评测[J];制冷学报;2018年01期

4 李双双;延军平;孔锋;高文兰;王娟;赵怡;;极点对称模态分解下西安高温天气的趋势特征[J];地理研究;2018年01期

5 杨永鹏;孟进宝;韩龙武;李勇;蔡汉成;朱兆荣;;青藏铁路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J];中国铁道科学;2018年01期

6 万红莲;宋海龙;朱婵婵;张蓓蓓;张咪;;1368-1911年宝鸡地区旱涝灾害链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8年03期

7 张丽艳;杨东;马露;;京津冀地区气象干旱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17年12期

8 孙艳芝;沈镭;钟帅;刘立涛;武娜;李林朋;孔含笑;;中国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力效应分析[J];资源科学;2017年12期

9 刘维成;张强;傅朝;;近55年来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原气象;2017年06期

10 李小云;杨宇;刘毅;刘慧;;政府调控对农户抗旱行为的影响及效应研究——以华北平原地区为例(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7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HENG Li-Jing;ZHU Jiang;John ABRAHAM;;Global Upper Ocean Heat Content Estimation: Recent Progress and the Remaining Challenges[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5年06期

2 蔡英;宋敏红;钱正安;吴统文;栾晨;;西北干旱区夏季强干、湿事件降水环流及水汽输送的再分析[J];高原气象;2015年03期

3 解承莹;李敏姣;张雪芹;关学锋;;青藏高原南缘关键区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高原降水的关系[J];高原气象;2015年02期

4 宋斌;智协飞;胡耀兴;;全球变暖停滞的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学报;2015年02期

5 李如琦;唐冶;肉孜·阿基;;2010年新疆北部暴雪异常的环流和水汽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5年01期

6 GAO Yongqi;SUN Jianqi;LI Fei;HE Shengping;Stein SANDVEN;YAN Qing;ZHANG Zhongshi;Katja LOHMANN;Noel KEENLYSIDE;Tore FUREVIK;SUO Lingling;;Arctic Sea Ice and Eurasian Climate:A Review[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5年01期

7 SONG Yi;YU Yongqiang;LIN Pengfei;;The Hiatus and Accelerated Warming Decades in CMIP5 Simulations[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4年06期

8 许建玉;王慧娟;李宏毅;;夏季青藏高原地区水汽收支的初步模拟分析[J];高原气象;2014年05期

9 丁一汇;柳艳菊;梁苏洁;马晓青;张颖娴;司东;梁萍;宋亚芳;张锦;;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联系[J];气象学报;2014年05期

10 葛全胜;郑景云;郝志新;张学珍;方修琦;王欢;闫军辉;;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J];地理学报;201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北方未来干旱化发展趋势预测意见[J];中国基础科学;2005年01期

2 张瑞兰;;宁夏中部干旱带基本气候特征与干旱化[J];宁夏农林科技;2006年05期

3 郭建平,高素华,毛飞;中国北方地区干旱化趋势与防御对策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3期

4 贾铁飞;20世纪后期呼和浩特地区气候干旱化趋势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2年03期

5 梁泽学,江静;中国北方地区1961~2000年干旱半干旱化趋势[J];气象科学;2005年01期

6 刘芳圆;肖嗣荣;张可慧;穆仲义;;河北省干旱化初探[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3期

7 李伟光;易雪;侯美亭;陈汇林;陈珍莉;;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中国干旱趋势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年05期

8 薛德强;王建国;王兴堂;龚佃利;;山东省的干旱化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7年03期

9 马柱国;任小波;;1951-2006年中国区域干旱化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年04期

10 张建兴;马孝义;赵文举;郝晶晶;屈金娜;;黄土高原地区干旱长期变化趋势及预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斌生;王维;;咸阳市近二十年气候干旱化趋势及农业生产适应对策[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2 王斌生;王维;;咸阳市近20年气候干旱化趋势及农业生产适应对策[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芳圆;肖嗣荣;张可慧;穆仲义;;浅议应对河北省干旱化[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4 赵西社;王维;王小克;王斌生;;咸阳市气候干旱化趋势 小麦稳产高产的对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马柱国;符淙斌;;1951-2004年我国北方干旱化的基本事实[A];全国旱情监测技术与抗旱减灾措施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期嘉宾:气候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符淙斌 采访人:本报记者 郑菲;解读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区域干旱化[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魏景云;我国气候干旱化趋势严重[N];经济日报;2003年

3 杨帆;三江源干旱化趋势加剧[N];中国环境报;2006年

4 李力;完善抗旱服务网络[N];经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晓敏;中国干旱化趋势及西南极端干旱成因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高谦;多模式动力降尺度与偏差订正相结合的中国区域极端温度模拟及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3 徐芬;2012~2013年冬季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的多尺度动力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4 庄少伟;基于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的中国区域干旱化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41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2441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1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