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中“一带一路”报道的概念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02:55
【摘要】: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为中国谋求新的发展模式。各国新闻媒体争相对此进行报道,且观点不一。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常用概念隐喻蕴含说话者的情感态势和意识形态,对受话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趋势有着很大的塑造作用。因此概念隐喻在政治议题使用中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本研究以George Lakoff的概念隐喻为理论依据,选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中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语篇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语篇中所呈现的概念隐喻类型,通过分析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探究《经济学人》杂志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从而揭示其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通过研究,发现《经济学人》中的概念隐喻类型主要有13种:“战争隐喻”、“旅途隐喻”、“人物隐喻”、“方位隐喻”、“建筑隐喻”、“容器隐喻”、“身体隐喻”、“游戏隐喻”、“关系隐喻”、“直线隐喻”、“水隐喻”、“圆隐喻”和“商业隐喻”。通过分析,发现《经济学人》杂志既塑造了正面的中国形象,也塑造了负面的中国形象,但以负面的为主,亦即:中国肩负重责,为世界稳定、健康的发展做出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创造发展机会,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面临各种实际困难,一些国家担忧中国在此名义下怀有其他战略目的和野心,可见威胁论的声音依然强烈。对《经济学人》中有关“一带一路”报道的概念隐喻分析有助于了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对中国政策的看法和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本研究是一次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带一路”问题的有益尝试。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
本文编号:2713785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春玲;李海樱;徐绍华;;“一带一路”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陈风华;董成见;;基于语料“一带一路”系统功能语法理论阐释[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3 林民旺;;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5期
4 贺梦依;;政治隐喻中的意识形态[J];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09期
5 文旭;;政治话语与政治隐喻[J];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09期
6 陈锡喜;;论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总体性及领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凤群;;隐喻和政治神话的实现:美国总统演讲的批评隐喻分析——从里根到奥巴马[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程丽丽;卢卫中;;英汉“LOW”/“低”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J];枣庄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 郑保卫;李晓喻;;西方国家主流杂志封面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解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10 贺梦依;;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与意识形态研究综述[J];凯里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2713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27137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