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中泰皮影戏文化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18:05
   中泰两国睦邻友好,自古就交流很频繁,政治、经济、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使得中泰自古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绵延至今。华裔泰人遗传下来的中文基础和相似的生活饮食习惯,使得中泰两国人民文化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经深刻地影响了泰国文化。中泰两国交往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西汉平帝元始年间,从此以后,在中泰两国官方和民间的交往过程中,汉文化对泰国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皮影戏俗称“灯影戏”,又有“电影始祖”的美称。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汉朝(公元前200年),兴盛于隋唐,到公元十世纪宋朝进入极盛时代,十三世纪传入西方。而对于泰国皮影戏起源于哪里、起源于什么时候,没能一个明确的结论。在泰国,关于皮影戏的起源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但是,没有一种说法提到泰国皮影戏的起源与中国有关系,也没有文献提到泰国皮影戏文化与中国皮影戏文化有相关性。然而,研究发现,中国和泰国的皮影戏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决定寻找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必须研究两个问题:1.时间上看,中国皮影戏的起源比泰国皮影戏的可考起源早将近两千年,且中国与泰国自古就交流很频繁,难道其中没有交集?2.地理位置上看,印度尼西亚爪哇哇扬戏被证明是在中国皮影戏的影响之下产生的,也将近有两千年历史。泰国比印尼距离中国更近,且有陆地相连,印尼两千年前受到中国皮影戏影响,难道泰国没有受到影响吗?经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从历史文献资料中和中国和泰国皮影戏文化的相似比较中发现了中国和泰国皮影戏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了泰国皮影戏文化受到中国皮影戏文化影响的证据,也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同时,论文还从表达思想、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中泰皮影戏之间的异同。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方略的展开,中泰两国加强文化交流,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两国皮影文化的比较,提出了加强两国皮影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的建议和意见,更好地帮助两国减少文化上的隔阂,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合作与发展,从而促进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友好交往与共赢。
【学位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J83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的依据
    2. 研究意义
    3. 技术路线
    4. 文献综述
        4.1 对中泰皮影戏文化的研究现状
            4.1.1 中国皮影戏文化的研究现状
            4.1.2 泰国皮影戏文化的研究现状
        4.2 对中泰皮影戏文化研究存在的不足
            4.2.1 中国皮影戏文化研究存在的不足
            4.2.2 泰国皮影戏文化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中泰皮影戏的起源与流变
    1.1 中国皮影戏的起源与流变
        1.1.1 中国皮影戏的起源
        1.1.2 中国皮影戏的流变
        1.1.3 中国皮影戏的流派
        1.1.4 中国皮影戏文化的目前情况
    1.2 泰国皮影戏的起源与流变
        1.2.1 泰国皮影戏的起源
        1.2.2 泰国皮影戏的流变
        1.2.3 泰国皮影戏的流派
        1.2.4 泰国皮影戏文化的目前情况
第二章 中泰皮影戏文化的相互交融
    2.1 中国与印尼皮影戏的关系
    2.2 印尼与泰国皮影戏的关系
    2.3 中国与泰国皮影戏的关系
        2.3.1 中泰两国关系往来
        2.3.2 中泰两国皮影戏的相关性
第三章 中泰皮影戏之间的异同
    3.1 表达思想的异同
        3.1.1 表达思想的相同
        3.1.2 表达思想的差异
    3.2 表现内容上的异同
        3.2.1 表现内容上的相同
        3.2.2 表现内容上的差异
    3.3 表现形式上的异同
        3.3.1 表现形式上的相同
        3.3.2 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3.4 艺术形式上的异同
        3.4.1 中泰皮影艺术形式的差异
        3.4.2 中泰皮影戏形式的相同
第四章 加强中泰两国皮影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4.1 中泰皮影戏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
    4.2 中泰皮影戏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可行性
    4.3 中泰皮影戏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紧迫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江;;“全国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学术讨论会在沪召开[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2 张进峰;文化一元论与文化比较研究[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周安伯;文化比较研究方法论之我见[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郭英剑;全球化语境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求实 创新 建基地 比较 研究 争一流 ——延边大学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中心简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徐新建;;差异的“东方”与“内部”的关联——东方文化比较研究[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年01期

7 王玉霞;;中西方礼仪文化比较研究——以宴饮礼仪为例[J];兰台世界;2010年09期

8 王爽;;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中西方姓名密码的烙印为视角[J];理论月刊;2010年09期

9 时亮;;“熟人社会”还是“熟人逻辑”——略论中西法文化比较研究中的一个误区[J];法制与社会;2011年02期

10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四化[J];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蓝劲松;;自我的文化比较研究——兼谈自我的“研究纲领”[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树人;;有关中西思想文化比较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以鲁迅、胡适、陈寅恪、金岳霖、冯友兰为例[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虞珊珊 实习生/高岩;《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一书出版[N];广西日报;2004年

2 肖离;中国哲学应有自己的体系[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晶淑;关于中日韩三国的七夕文化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贺文娟;《商周文化比较研究》(第四章第一节)翻译报告[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汀;《商周文化比较研究》(第四章第二节)翻译报告[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小龙仙(PHOPA CHULALAK);汉秦相同谜底的动物谜语文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5 谢德辉;中泰皮影戏文化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6 薛一梅;中日樱花文化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7 赵艳;中俄沐浴文化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周晓江;中西沐浴文化比较研究和我国沐浴发展趋势探索[D];江南大学;2004年

9 邓凌志;中日两国企业文化比较研究——兼论中日企业合作中的文化摩擦[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孙亚男;《商周文化比较研究》(第一章)翻译报告[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26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2826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e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