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22:3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分享“中国经验”,体现“中国智慧”,致力于世界经济大融合,通过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应对经济危机和资源危机,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丰富“一带一路”研究的理论基础,需要人们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力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从联系视角看,世界各国之间在方方面面具有密切联系,存在交集。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方面看,追求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是每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而具体到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又有各不相同的问题和困难。从实践视角看,“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直视“一带一路”建设推行过程中仍存在的协调联动难度大,各国支持程度不统一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究其解决办法和应对策略。从系统学视角看,“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国可看作一个系统,每个国家皆是一个要素或子系统,当参与国大于三个,则国与国之间发展还会产生非线性相互作用,随后体现在经济、文化、资源等方面的交流互利。在此理论的支持下,“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发展策略可以形成“1+1>2”的协同效果,可以使经济发展由无序逐渐转变为有序。从人类命...
【文章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与不足
二“一带一路”建设动力机制相关概念阐析
(一) 动力机制的研究现状
1. 相关概念阐释
2. 相关研究进程
(二) 机制研究中存在问题
1. 缺乏研究方向
2. 缺乏深入讨论
三“一带一路”建设动力机制的理论基础
(一) 辩证唯物主义
1. 普遍联系
2. 矛盾观点
3. 实践观点
(二) 系统哲学理论
1. 系统思想
2. 耗散理论
3. 协同思想
(三) 命运共同体思想
四“一带一路”建设动力机制的内涵阐释
(一) 从“供求关系”探讨机制内涵
1. 生产上的协作
2. 产品上的关联
3. 金融上的支持
4. 技术上的联合
(二) 从依存关系分析机制依据
1.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形成
2.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表现
3.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特点
(三) 从多维开放分析机制活力
1. 协作开放
2. 对等开放
3. 深度开放
4. 包容共赢
(四) 从文化相容深化机制内涵
1. 形成人文合作的基础
2. 促进文化经贸的发展
3. 拓宽文化交流的广度
五“一带一路”建设动力机制的机理分析
(一) 各国经济的依存性构成运行前提
1. 我国经济发展欢迎搭乘“便车”
2. 各国经济发展需要“中国支持”
(二) 各国经济的开放性降低运行难度
1. 建立各国经济对接式开放模式
2. 形成互联互通的全球伙伴网络
3. 打造中国与世界的利益共同体
(三) 各国文化的相容性拓宽运行道路
1. 以文化自信提升各国的政治互信
2. 在文化的个性与共性上达成共识
(四) 各国发展的协同性升华运行意义
1. 促进共商共建共享局面
2.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六“一带一路”建设动力机制的实践提升
(一) 保持各国的经济依存性
1. 遵循现有的国际经济运行规则
2. 由独立发展到连线发展的转变
(二) 保持各国的经济开放性
1. 不只中国主唱,还要世界合唱
2. 坚持融合联动共享发展理念
(三) 实现各国的文化相容
1. 打破文化壁垒
2. 形成文化共识
(四) 实现各国之间的协同发展
1. 坚持以实践为本
2. 坚持以互利为先
3. 坚持以道义为重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习近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的理论思考[J]. 段光鹏.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8(04)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德贸易发展的新机遇---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J]. 杨文烨,张阿钊.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07)
[3]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本源与中国智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高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4]“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基础及未来指向[J]. 陈玉斌,刘友田. 南方论刊. 2018(07)
[5]“一带一路”倡议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新实践[J]. 余达淮,曲韵畅. 红旗文稿. 2018(12)
[6]“一带一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J]. 范虹邑. 绥化学院学报. 2018(06)
[7]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下的“一带一路”建设[J]. 邱玥.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8]“一带一路”倡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J]. 杨志,秦臻. 教学与研究. 2018(01)
[9]“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建构——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到包容性全球化[J]. 刘卫东,Michael Dunford,高菠阳. 地理科学进展. 2017(11)
[10]“一带一路”的理论涵义与创新[J]. 程国强. 北方经济. 2017(10)
硕士论文
[1]丝路精神研究[D]. 商明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
[2]黄丘区野外不同被覆坡面侵蚀动力机制试验研究[D]. 秦东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
[3]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视野中的“一带一路”[D]. 邹敏.山西财经大学 2018
[4]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角下“一带一路”的创新实践研究[D]. 张潇.集美大学 2018
[5]“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辽宁经济对外开放研究[D]. 张滋林.辽宁师范大学 2018
[6]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研究[D]. 杨丰宁.辽宁师范大学 2018
[7]“一带一路”战略研究:机遇与风险[D]. 杨策.东北财经大学 2017
[8]“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哲学思考[D]. 崔占民.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7
[9]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D]. 李珺.辽宁大学 2017
[10]“一带一路”背景下四川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对策[D]. 邓辉燕.四川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99688
【文章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与不足
二“一带一路”建设动力机制相关概念阐析
(一) 动力机制的研究现状
1. 相关概念阐释
2. 相关研究进程
(二) 机制研究中存在问题
1. 缺乏研究方向
2. 缺乏深入讨论
三“一带一路”建设动力机制的理论基础
(一) 辩证唯物主义
1. 普遍联系
2. 矛盾观点
3. 实践观点
(二) 系统哲学理论
1. 系统思想
2. 耗散理论
3. 协同思想
(三) 命运共同体思想
四“一带一路”建设动力机制的内涵阐释
(一) 从“供求关系”探讨机制内涵
1. 生产上的协作
2. 产品上的关联
3. 金融上的支持
4. 技术上的联合
(二) 从依存关系分析机制依据
1.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形成
2.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表现
3.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特点
(三) 从多维开放分析机制活力
1. 协作开放
2. 对等开放
3. 深度开放
4. 包容共赢
(四) 从文化相容深化机制内涵
1. 形成人文合作的基础
2. 促进文化经贸的发展
3. 拓宽文化交流的广度
五“一带一路”建设动力机制的机理分析
(一) 各国经济的依存性构成运行前提
1. 我国经济发展欢迎搭乘“便车”
2. 各国经济发展需要“中国支持”
(二) 各国经济的开放性降低运行难度
1. 建立各国经济对接式开放模式
2. 形成互联互通的全球伙伴网络
3. 打造中国与世界的利益共同体
(三) 各国文化的相容性拓宽运行道路
1. 以文化自信提升各国的政治互信
2. 在文化的个性与共性上达成共识
(四) 各国发展的协同性升华运行意义
1. 促进共商共建共享局面
2.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六“一带一路”建设动力机制的实践提升
(一) 保持各国的经济依存性
1. 遵循现有的国际经济运行规则
2. 由独立发展到连线发展的转变
(二) 保持各国的经济开放性
1. 不只中国主唱,还要世界合唱
2. 坚持融合联动共享发展理念
(三) 实现各国的文化相容
1. 打破文化壁垒
2. 形成文化共识
(四) 实现各国之间的协同发展
1. 坚持以实践为本
2. 坚持以互利为先
3. 坚持以道义为重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习近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的理论思考[J]. 段光鹏.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8(04)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德贸易发展的新机遇---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J]. 杨文烨,张阿钊.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07)
[3]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本源与中国智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高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4]“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基础及未来指向[J]. 陈玉斌,刘友田. 南方论刊. 2018(07)
[5]“一带一路”倡议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新实践[J]. 余达淮,曲韵畅. 红旗文稿. 2018(12)
[6]“一带一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J]. 范虹邑. 绥化学院学报. 2018(06)
[7]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下的“一带一路”建设[J]. 邱玥.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8]“一带一路”倡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J]. 杨志,秦臻. 教学与研究. 2018(01)
[9]“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建构——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到包容性全球化[J]. 刘卫东,Michael Dunford,高菠阳. 地理科学进展. 2017(11)
[10]“一带一路”的理论涵义与创新[J]. 程国强. 北方经济. 2017(10)
硕士论文
[1]丝路精神研究[D]. 商明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
[2]黄丘区野外不同被覆坡面侵蚀动力机制试验研究[D]. 秦东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
[3]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视野中的“一带一路”[D]. 邹敏.山西财经大学 2018
[4]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角下“一带一路”的创新实践研究[D]. 张潇.集美大学 2018
[5]“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辽宁经济对外开放研究[D]. 张滋林.辽宁师范大学 2018
[6]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研究[D]. 杨丰宁.辽宁师范大学 2018
[7]“一带一路”战略研究:机遇与风险[D]. 杨策.东北财经大学 2017
[8]“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哲学思考[D]. 崔占民.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7
[9]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D]. 李珺.辽宁大学 2017
[10]“一带一路”背景下四川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对策[D]. 邓辉燕.四川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99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34996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