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 ——以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1 06:24
当前教育国际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教育合作是经济合作在文化领域的反映,各国在教育领域的互通合作,是实现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有效途径,同时作为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将发挥特殊的沟通功能,实现各国问的彼此了解、消弭文化隔阂,进而有利于世界和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2005年成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作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近年来随着自贸区合作机制的不断成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两地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作为教育合作的一种特殊形式,教育服务贸易一方面体现了一种营利性经贸关系,另一方面也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手段,能够为经贸关系提供文化认同,对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与合作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是今后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又一大渠道。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从提出教育服务贸易概念入手,归纳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基本形式,进而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的时代背景,指出当前留学生教育在中国对东盟教育服务贸易中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作为本文的基本研究视角。第二部分总结了中国对东...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国际服务贸易
(二)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
四、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评析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对东盟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
一、教育合作协议的签署方面
二、来华留学生人数方面
三、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
第三章 中国对东盟教育服务贸易的意义
一、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认同
二、是发展东盟公共外交,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需要
三、是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应有之义
四、有利于提高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五、有利于改善中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格局
第四章 中国对东盟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效应
二、中国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三、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四、区位优势
五、语言(专业)优势
六、成本优势
第五章 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分析
(一) 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广阔,但开发不足
(二) 留学生教育的整体结构性失调
(三) 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化程度较低
(四) 地缘政治因素对于教育服务贸易的影响
二、微观层面分析
(一) 双方学分、学历和学位互认制度不完善
(二) 留学生奖学金覆盖率与东盟留学生总人数不相适应
(三) 我国高等教育海外宣传力度不够
(四) 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方面的不足
第六章 对策分析
一、宏观层面对策
(一) 加强教育服务贸易的顶层设计
(二) 改进现有的留学生政策,开发东盟留学市场
(三) 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着力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
(四) 实现双方教育合作的方式多元化和层次纵深化
(五) 以华文教育为重点,开拓职业教育服务贸易新领域
(六) 发挥地方优势,发展东盟教育合作
二、微观层面对策
(一) 推动并完善中国与东盟的学历学位互认制度
(二) 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在内容和形式上突出课程特色
(三) 高等院校应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国际化教学需要
(四) 加强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及治理对策研究[J]. 马静.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2]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探讨[J]. 杨玲. 特区经济. 2014(02)
[3]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现状与发展战略探析[J]. 卢蓬军.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3(10)
[4]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性合作的方略研究[J]. 刘玉成. 广西教育. 2013(35)
[5]中国对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公共外交刍议[J]. 李涛. 云南社会科学. 2013(05)
[6]中国高等教育服务出口影响要素及提升对策研究——后危机时期[J]. 杨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13(15)
[7]中国-东盟警察教育训练合作质量保障探析[J]. 唐博,尹彦.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6)
[8]21世纪初来华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 程家福,范海洲,陈松林,董美英. 中国高教研究. 2012(11)
[9]论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J]. 李美娟,刘睿. 教育与经济. 2012(03)
[10]中国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及发展对策[J]. 杨行玉. 东南亚纵横. 2012(07)
硕士论文
[1]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研究[D]. 曾喆.广西大学 2014
[2]中国—东盟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研究[D]. 孙维克.广西大学 2013
[3]中国—东盟跨境教育政策研究[D]. 杨延军.广西师范学院 2010
[4]中国西南地区—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研究[D]. 张雪莲.厦门大学 2009
[5]关于东盟籍留学生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D]. 马龙珠.广西师范大学 2008
[6]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研究[D]. 陈芳兰.广西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08958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国际服务贸易
(二)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
四、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评析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对东盟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
一、教育合作协议的签署方面
二、来华留学生人数方面
三、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
第三章 中国对东盟教育服务贸易的意义
一、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认同
二、是发展东盟公共外交,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需要
三、是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应有之义
四、有利于提高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五、有利于改善中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格局
第四章 中国对东盟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效应
二、中国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三、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四、区位优势
五、语言(专业)优势
六、成本优势
第五章 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分析
(一) 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广阔,但开发不足
(二) 留学生教育的整体结构性失调
(三) 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化程度较低
(四) 地缘政治因素对于教育服务贸易的影响
二、微观层面分析
(一) 双方学分、学历和学位互认制度不完善
(二) 留学生奖学金覆盖率与东盟留学生总人数不相适应
(三) 我国高等教育海外宣传力度不够
(四) 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方面的不足
第六章 对策分析
一、宏观层面对策
(一) 加强教育服务贸易的顶层设计
(二) 改进现有的留学生政策,开发东盟留学市场
(三) 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着力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
(四) 实现双方教育合作的方式多元化和层次纵深化
(五) 以华文教育为重点,开拓职业教育服务贸易新领域
(六) 发挥地方优势,发展东盟教育合作
二、微观层面对策
(一) 推动并完善中国与东盟的学历学位互认制度
(二) 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在内容和形式上突出课程特色
(三) 高等院校应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国际化教学需要
(四) 加强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及治理对策研究[J]. 马静.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2]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探讨[J]. 杨玲. 特区经济. 2014(02)
[3]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现状与发展战略探析[J]. 卢蓬军.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3(10)
[4]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性合作的方略研究[J]. 刘玉成. 广西教育. 2013(35)
[5]中国对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公共外交刍议[J]. 李涛. 云南社会科学. 2013(05)
[6]中国高等教育服务出口影响要素及提升对策研究——后危机时期[J]. 杨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13(15)
[7]中国-东盟警察教育训练合作质量保障探析[J]. 唐博,尹彦.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6)
[8]21世纪初来华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 程家福,范海洲,陈松林,董美英. 中国高教研究. 2012(11)
[9]论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J]. 李美娟,刘睿. 教育与经济. 2012(03)
[10]中国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及发展对策[J]. 杨行玉. 东南亚纵横. 2012(07)
硕士论文
[1]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研究[D]. 曾喆.广西大学 2014
[2]中国—东盟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研究[D]. 孙维克.广西大学 2013
[3]中国—东盟跨境教育政策研究[D]. 杨延军.广西师范学院 2010
[4]中国西南地区—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研究[D]. 张雪莲.厦门大学 2009
[5]关于东盟籍留学生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D]. 马龙珠.广西师范大学 2008
[6]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研究[D]. 陈芳兰.广西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08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35089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