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1-11-23 05:46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对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结构和培养内容提出了现实要求。当前,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逐渐专门化、制度化,但面对新的要求仍存在复合人才培养不足、国家和区域覆盖不全、组织与师资队伍结构固化、学科归属不明等问题与挑战。基于现状和问题,可从国家层面、院校层面以及学科知识层面出发,开展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与全面布局,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多元化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历,全面系统地开展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
二、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发展进程与困境
    (一)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发展进程
    (二)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挑战
        1. 复合型人才培养不足。
        2. 国别和区域覆盖不全。
        3. 组织与师资结构的固化。
        4. 学科制度的挑战。
三、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
    (一)国家层面:开展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与全面布局
        1. 建立专项资助项目。
        2. 实施全盘精准布局。
        3. 突破现有学科限制。
    (二)院校层面:构建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
        1. 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组织机构。
        2. 形成多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
        3. 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三)学科知识层面:强调多元化的学科知识与实践经历
        1. 学习多方面的学科知识。
        2. 掌握多样的研究方法。
        3. 具备实践经历与他者思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化[J]. 李晨阳.  世界知识. 2018(02)
[2]“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J]. 陈海燕.  中国高教研究. 2017(06)
[3]以深化地区国别研究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J]. 陈岳,莫盛凯.  教学与研究. 2016(07)
[4]“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 周谷平,阚阅.  教育研究. 2015(10)
[5]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知识转向”的意义[J]. 秦亚青.  中国社会科学. 2013(12)
[6]美国大学区域研究:发展、影响及争论[J]. 刘宝存,孙琪.  比较教育研究. 2013(11)
[7]区域研究及其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 王周谊,耿琴.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13 (01)
[8]中国的中东研究:1949~2010年[J]. 孙德刚.  西亚非洲. 2011(06)
[9]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论地区研究与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追求[J]. 任晓.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10]学术界何以有负于国家:区域研究的衰落[J]. F.福山.  国外社会科学. 2005(03)



本文编号:3513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3513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3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