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中国金融支持研究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中国金融支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首次倡导的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型区域合作战略,我国通过这一战略,依靠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互联互通、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经济共同体。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在各地区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省份金融和经济发展较落后,因此“一带一路”经济建设面临着金融资源区域优化配置的问题;我国参与“丝绸之路”建设的地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目标,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对金融资源的极大需求,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金融支持的规模提出了要求;由于我国各地区金融和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在“一带一路”战略各地的金融支持中,还面临着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区域金融资源配置、金融规模和区域金融结构这三大金融支持问题,从理论出发,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各区域的金融和经济发展现状,探究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提高金融支持的规模和效率。区域金融支持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中的重要理论思想,提出“一带一路”中国金融支持的内涵和研究范畴,指出了我国“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持面临的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区域金融支持的内涵,对区域金融支持的机理进行理论研究。进而,结合“一带一路”金融支持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从中测度出我国金融支持的区际差异,得出了区域金融支持的作用程度及相对水平。最后,本文对如何统筹规划区域金融发展、提高区域金融支持效率,扩大金融支持规模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区域经济 金融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5.4;F83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7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2-14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23
- 1.2.1 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综述14-18
- 1.2.2 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综述18-21
- 1.2.3“一带一路”建设综述21-22
- 1.2.4 总体评价22-23
- 1.3 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23-24
- 1.3.1 技术路线23
- 1.3.2 研究方法23-24
- 1.4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24-25
- 1.4.1 研究内容24
- 1.4.2 结构安排24-25
-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25-27
- 第2章 “一带一路”战略概述27-34
- 2.1“一带一路”战略简介27-28
- 2.2“一带一路”中国区域建设28-32
- 2.2.1“丝绸之路”重点建设区域29-30
- 2.2.2“海上丝绸之路”起点30-31
- 2.2.3 非“一带一路”主体建设省份31-32
- 小结32-34
- 第3章 “一带一路”中国金融支持的机理分析34-41
- 3.1“一带一路”战略中国金融支持的涵义界定34-36
- 3.1.1“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学涵义34-35
- 3.1.2 金融支持35
- 3.1.3 中国金融支持35-36
- 3.2“一带一路”战略金融支持的理论分析36-40
- 3.2.1 基于AK模型的金融支持理论分析36-37
- 3.2.2 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机理分析37-39
- 3.2.3 金融市场细分39-40
- 小结40-41
- 第4章 “一带一路”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现状分析41-56
- 4.1“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现状41-45
- 4.1.1 经济发展总量41-43
- 4.1.2 经济发展水平43-44
- 4.1.3 经济结构44-45
- 4.2“一带一路”区域金融发展现状45-50
- 4.2.1 间接融资市场发展现状45-48
- 4.2.2 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现状48-49
- 4.2.3 保险市场发展现状49-50
- 4.3“一带一路”省份经济的空间聚集情况分析50-54
- 4.3.1 morans’I基本原理50-51
- 4.3.2 人均GDP的空间滞后效应分析51-54
- 小结54-56
- 第5章 “一带一路”战略中国金融支持的实证分析56-63
- 5.1 模型与变量56-58
- 5.1.1 模型的构建56-57
- 5.1.2 变量的选取57-58
- 5.2 基于全国省域数据的分析58-59
- 5.3 基于三大区域数据的分析59-60
- 5.4 结果分析60-62
- 小结62-63
- 第6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63-69
- 6.1 完善多层次金融体系,合理优化金融结构63-65
- 6.1.1 制定区域金融发展规划,保障各区域协调发展64
- 6.1.2 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结构64-65
- 6.1.3 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区域资本市场法制体系65
- 6.2 开拓区域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支持规模65-67
- 6.2.1 加速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开发银行建设65-66
- 6.2.2 加强创新金融建设,丰富金融品类66
- 6.2.3 合理布局,打造我国中西部金融中心66-67
- 6.3 打破金融投资壁垒,提升金融支持效率67-69
- 6.3.1 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实现区域“互联互通”67
- 6.3.2 倡导“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建设67-68
- 6.3.3 提升人民币“软实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68-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井文;网络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J];南方经济;2000年02期
2 ;区域经济发展要以“民富当先”[J];内蒙古宣传;2000年03期
3 唐松成;以特种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J];学习导报;2000年07期
4 章安友;区域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5 阳国亮,唐志良;试论小城镇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意义[J];改革与战略;2001年02期
6 吴向鹏;区域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必由之路[J];福州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7 严安;将推进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核心[J];延边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8 ;狠抓科教兴区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甘肃科技;2002年12期
9 齐建中;开拓创新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J];理论前沿;2002年17期
10 唐定;努力构筑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J];学习导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碚;;关于中国区域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区域经济合作——探索与发展——“2012·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区域经济学会专场综述[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3 王铮;李宪振;;2007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及调控对策[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丁谦;曾庆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基本形势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世红;王跃德;;粤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淑芳;林宝志;;论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施均显;;广西地方志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李荔;;品牌资本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述山西品牌的没落和缺失[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沈洪;;商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金融支持研究[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10 蒋正华;;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加快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工商联纺织商会会长、中国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经纬;民营企业应积极投身区域经济合作[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记者 刘国华 狄文君;区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大连开讲[N];辽宁日报;2009年
3 龙超领;区域经济发展之影响因素论析[N];贵州民族报;2010年
4 广西检验检疫局 黄涛;发挥质检职能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合作[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5 记者 薛志伟;2011年 西部百县镇领跑区域经济发展[N];经济日报;2012年
6 ;区域经济强县的新跨越[N];日喀则报(汉);2012年
7 本报区县部记者 编辑整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区域经济发展[N];太原日报;2012年
8 记者 武永召;邯郸市政协强力助推区域经济提升[N];人民政协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唐元贵;厚街 两调整两提升 培育创新型区域经济[N];东莞日报;2012年
10 记者 任红芳;找准突破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N];阿克苏日报(汉);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3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4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周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坤;发展中国家参与南北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2 尤丽亚;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燕竹;基于GIS的我国区域经济板块差异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汤e
本文编号:386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38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