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罗马尼亚语言教育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3 10:32
本文关键词:当代罗马尼亚语言教育政策研究
【摘要】:语言政策相关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虽然这门学科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因其具备较为突出的跨学科联系性和丰富的实践意义,在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语言教育政策”属于语言政策的一个分支,它将教育作为研究核心,主要关注在学校范围内发生的语言规划活动及其社会影响。这不仅为语言学家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从宏观上讲,语言政策体现了一个国家语言规划的整体框架,相对直接并且客观地反映了民族意识形态。从微观上看,教育是语言政策实施的必要于段,与语言的兴衰紧密相关。因此研究对象国的语言教育政策,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了解该国对某种语言及其文化内涵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分析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际往来愈加密切。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段,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全面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有助于破除文化壁垒、促进友好往来、加强国际合作。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中罗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发展获得了新契机。在这一背景下,对罗马尼亚语言教育政策进行深度剖析是十分有必要的。罗马尼亚民族构成复杂,政府为了协调各民族利益,在语言规划和语言教育方面一直投入颇多。1989年以后,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发展经济,官方还推翻了原有的教育体制,对学制、课程、教材、教育机构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而语言教育在新时代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本文共分七章,旨在对当代罗马尼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发展加以研究,从母语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和外语教育三个层面,按照从低到高的教育阶段,分别对语言教育现状、语言教育政策内容和具体的实施推广情况进行总结归纳。第一章介绍研究对象,说明语言教育政策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概述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成果,阐明研究目的与意义。指出并阐述论文中采用的研究方法、资料搜集渠道和基本研究思路。第二章是罗马尼亚教育政策概况。语言教育包含在教育学的大框架内,由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手段,所以国家或文化强势者往往利用这一手段实现重要目的。因此,语言教育和语言政策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本章首先对罗马尼亚教育政策的制定进行讨论,研究政策出台的具体过程以及其中影响决策的因素。其次,本章第三节将以《教育法》和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罗马尼亚当代语言教育状况和语言教育机构进行简述。接下来的三至五章是本文的重点。按照惯例,语言教育政策的研究对象包括官方语言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和外语教育三个部分。第三到第五章分别从以上三部分入手,介绍了罗马尼亚语言教育的现状,语言政策演变过程(其中包括政策制定原则、特点和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推广情况。第六章列举了当前罗马尼亚社会以及学界反映的语言教育热点问题,结合前面章节中政策研究的内容,提出对罗马尼亚语言教育的思考。最后一个章节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这一章将归纳罗马尼亚语言教育政策的总体特点,指出“全球化”对其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和比较法两种。文献法在论文中通篇均有体现,通过阅读理论专著、对象国法律法规以及官方统计报告等文献,选取其中重要的论述或数据,为本论文提供有力论据。比较法主要出现在第四章,本文尝试将当代罗马尼亚的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热点问题与其他欧洲国家进行比较,得出一些思考和启示。相较前人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系统性:本文的研究内容涉及对象国教育的全部阶段,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了使逻辑更加清晰,我们按罗马尼亚的官方语言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以及外语教育将论文分为三个章节,分别对相关政策以及实施推广情况进行介绍,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和一定的系统性。2.研究角度新颖:正如前文所述,语言政策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门历史相对较短的学科。国内外学界对罗马尼亚问题的关注也是近二、三十年来才兴起的。因此综合类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专著数量十分有限。从语言政策学角度出发,将范围缩小到教育领域的研究,便于深入剖析。而从教育学角度讲,把政策作为切入点研究罗马尼亚语言教育问题,目前并不多见。
【关键词】:罗马尼亚 语言政策 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002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7
- 摘要7-10
- 目录10-12
- 正文12-69
- 参考文献69-71
本文编号:536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5365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