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西安陆港国际中转枢纽功能的路径探析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西安陆港国际中转枢纽功能的路径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一带一路 西安陆港 国际中转枢纽港 物流集成场理论 功能提升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严重,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就在于国际物流枢纽功能欠发达。西安国际陆港作为中国最大的陆地港口,其发展建设对于广大中西部内陆地区来说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在阐述西安陆港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提升西安陆港国际中转枢纽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扩大枢纽陆港集聚范围、吸引货源等方面提出了可供内陆地区参考的路径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西安陆港 国际中转枢纽港 物流集成场理论 功能提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271278) 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E08001) 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A08046)
【分类号】:F512.7;F259.27
【正文快照】: 0引言国际陆港是地处内陆无水地区,与沿海港口、沿海口岸或空港之间有便利的运输通道,具有报关、报检等口岸功能的物流节点,是沿海港口或沿海口岸功能在内陆的延伸地[1]。国际陆港集聚了海关、商检、卫检和动植物检验等职能,周边吸引和集聚了制造、商业、物流等众多企业,形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琼;蔡玉凤;;无水港与沿海港口联动发展模式初探[J];港口经济;2009年09期
2 孙家庆;孙倩雯;齐云蔚;;保税港区与内陆港互动发展策略[J];集装箱化;2012年08期
3 李云华;董千里;;中国陆港空间布局演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7期
4 刘皓;亢巨龙;;提升西安内陆港功能 建立新型内陆运输体系[J];中国铁路;2014年04期
5 文华;;港口多式联运体系的发展经验与发展趋势[J];综合运输;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娅;陈睿;郝之颖;;港口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区发展模式研究——以宁波镇海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9期
2 刘国军;殷文伟;;区域港口资源联动经营的可行性分析与评价[J];港口经济;2011年07期
3 黄志勇;李京文;;充分发挥无水港在区域联动开放中的重要作用[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4 郑佳音;王凤山;郭敏;;以“N+1”促进海铁联运“五定”班列常态化运营——基于江西上饶无水港的调查[J];当代经济;2013年08期
5 张雁行;李振福;姚丽丽;史砚磊;;无水港建设发展的金融需求分析及对策[J];港口经济;2013年09期
6 梁红波;;无水港虚拟一体化联动发展模式研究[J];港口经济;2014年04期
7 梁红波;;无水港虚拟一体化联动发展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年05期
8 王凤山;冀春贤;;宁波港与上饶无水港协同发展探析[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2年05期
9 孙家庆;孙倩雯;齐云蔚;;保税港区与内陆港互动发展策略[J];集装箱化;2012年08期
10 孙家庆;唐丽敏;孙倩雯;刘敬彬;齐云蔚;;沿海港口企业对所属内陆港的集中管理[J];集装箱化;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晓菲;大连港—东北腹地系统空间作用及联动发展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树新;无水港选址与内部功能区布局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培华;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信息采集与预警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俊;天津港集疏运承载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王小慧;基于保税港区的内陆港选择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商凌云;重庆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5 蔡静;保税港区与内陆港互动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刘先星;宁波港域集装箱腹地拓展策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鞠美晨;基于无水港的集装箱配备与空箱调运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8 吴惠玲;青岛港与西安无水港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郑琳;宁波—舟山港发展海河直达联运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4年
10 郑启宇;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建设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怀岳;;保税区创新转型研究——青岛保税区向保税港区转型分析[J];财经界;2008年01期
2 詹小燕;沈凤;徐剑华;;关于亚洲港口热衷中转运输的思考[J];港口经济;2009年01期
3 王刚;;内陆无水港建设与发展模式探索[J];港口经济;2009年03期
4 刘琼;蔡玉凤;;无水港与沿海港口联动发展模式初探[J];港口经济;2009年09期
5 黄志勇;李京文;;充分发挥无水港在区域联动开放中的重要作用[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6 刘晓雷;;发挥内陆无水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发展观察;2014年07期
7 杨晓东;;新加坡港的通航管理及启示[J];航海技术;2007年05期
8 朱长征;;国际陆港发展现状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9 孙家庆;孙倩雯;齐云蔚;;保税港区与内陆港互动发展策略[J];集装箱化;2012年08期
10 陆光亚;;国际港务区:西安打造中国第一“无水港”[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商业中心建设息息相关[J];中国商贸;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与聂耳同行 品生态之城[N];经济参考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许怡平;迅速壮大物流产业[N];安庆日报;2010年
3 周勇刚;能源“十一五”重点建设五大基地[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4 陈钢 李华;丝绸之路物流“黄金干线”加快形成[N];中国信息报;2013年
5 ;罗湖区四个张姓村同期改造[N];深圳商报;2012年
6 常宝;常州隆起塑化物流高地[N];江苏经济报;2007年
7 记者 黄本军;研究交通环境变化 科学谋划宜昌发展[N];三峡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641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64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