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教育衔接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高中地理教育衔接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地理学科对社会的贡献逐渐增加,影响力也逐渐增大。从能源问题的空间调配,到‘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无不体现着地理学科的重要作用。地理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公民具备基本的地理素养。但由于地理教育的阶段性、复杂性,在纷繁扰乱的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地理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各阶段‘衔接’的问题,其中初高中地理教学成为‘衔接’问题的主要体现者。本次研究笔者想通过自身初中教学经验,分析产生‘衔接’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求减缓乃至最后消除‘衔接’问题。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整合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分析研究;力求整合初高中地理可‘衔接’知识点,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已达到笔者研究目的。文章第一部分对研究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的著作、论文进行了阅读和整理,明确了研究意义与目的,设计了研究路线图。第二部分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明确了‘衔接’的概念。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地理教学论、系统论、最优化教学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第三部分是问卷调查与分析,问卷的设计整体面向地理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涵盖了初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力求以客观的地理教学现状来作为文章分析论证的有力支撑。第四、五部分为本文的核心章节,以笔者大量教学经验,教学设计作为实例,有效的分析了产生地理‘衔接’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将初中教学参与者的分身作为切入点,分别从‘教’与‘学’的方面展开论述。特别是应对策略的撰写,笔者将初中所有章节的知识点一一进行分析,力求在每一章节中寻找到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衔接’之处,对初中教材进行增减取舍;同时针对‘学’和其他影响‘衔接’问题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达到缓解‘衔接’问题扩大化的现状第六部分是文章的总结,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并希望笔者能够对‘衔接’问题继续研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 衔接原因 衔接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5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8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内外衔接教育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外初高中地理衔接教育研究现状13
- 1.2.3 国内初高中地理衔接教育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的思路15-18
- 1.3.1 研究目标15
- 1.3.2 研究内容15
- 1.3.3 拟解决的关键目标15-16
- 1.3.4 研究方法16-17
- 1.3.5 研究技术路线17-18
- 2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的理论基础18-23
- 2.1 相关概念18-19
- 2.1.1 衔接概念18
- 2.1.2 地理衔接的概念18
- 2.1.3 初高中地理衔接的概念18-19
- 2.2 地理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19-23
- 2.2.1 系统论19-20
- 2.2.2 最优化教学理论20-21
- 2.2.3 建构主义理论21-22
- 2.2.4 有效教学理论22-23
- 3 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现状的调查研究23-30
- 3.1 调查目的和对象23
- 3.1.1 调查对象23
- 3.1.2 调查目的23
- 3.2 调查背景与内容23-24
- 3.2.1 调查背景23-24
- 3.2.2 调查内容24
- 3.3 调查过程24-25
- 3.4 调查结果分析25-30
- 4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30-49
- 4.1 衔接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制度制约30-31
- 4.2 衔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初高中课程标准衔接度不够31-38
- 4.3 衔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教’‘学’深入度的差异38-49
- 4.3.1 教法差异——初中地理教法局限39-46
- 4.3.2 学法差异——初中地理学习困境46-49
- 5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对策49-67
- 5.1 初中地理‘教’与‘学’的有效衔接49-65
- 5.1.1 初中地理‘教’的有效衔接49-64
- 5.1.2 初中地理‘学’的有效衔接64-65
- 5.2 教育制度等客观因素的配合65-67
- 6 结论与展望67-69
- 6.1 基本结论67-68
- 6.2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68-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附录173-75
- 附录275-77
- 附录3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宇文高峰;试论高等地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梁明英,宁奉菊;论地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泰安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3 秦国才;知识经济时代下地理教育的思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杜晓初;国外地理教育发展比较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胡良民;论21世纪高师地理教育教学发展趋势[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田建文,刘春玲,赵旭阳,张素珍;石家庄县域地理教育状况探析[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7 何永彬;谈地理教育及公众地理教育途径[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年S1期
8 许民;对地理教育的再认识[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张玲;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初探[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10 顾娟;地理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探讨[J];绥化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培基;赵生龙;;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教育体系[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史培军;王民;;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汪光和;;浅谈地理教育思想的现代意识[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陈尔寿;;百年来,学校地理教育历程的回顾[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柳宝元;;在地理教育中树立人文的教育理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6 俞立中;张超;段玉山;;信息时代地理教育改革的思考[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陈富美;;地理教育[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黄朝恩;;价值教学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刘丰;;信息时代的地理教育与全民素质的提高[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陈尔寿;;在地理教育中,树立“以地为生、协调人地关系、持续发展”的理念[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桃江县修山镇中心学校 钟菊开;关于可持续发展与地理教育的思考[N];益阳日报;2008年
2 陕西省千阳县红山中学 郑岁强;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N];学知报;2011年
3 见习记者 朱尧利;地理教育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N];广东科技报;2003年
4 宕昌县一中教师 马兔娃;用兴趣法处理地理教学重难点[N];陇南日报;2008年
5 河南鄢陵一高 周振华;可持续发展:21世纪地理教育的内容框架[N];学知报;2011年
6 郸城县实验中学 王友志;浅谈地理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N];周口日报;2008年
7 张兰生;地理教育:21世纪公民素质的要求[N];中国财经报;2003年
8 记者李大庆;构建中国地理教育新体系[N];科技日报;2002年
9 江苏省邳州市新城中学 宋硕林;试论地理图形在教学中的作用[N];学知报;2010年
10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刘耀林 何建华;地理国情监测框架体系构想[N];中国测绘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静;从近十年中学地理教育研究透视我国基础地理教育改革[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罗立红;生活地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吕润美;美国地理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钱和玉;初中双语学生地理识图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探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5 韩乐乐;地理教育云平台的探索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雷U,
本文编号:823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82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