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太湖地区菱的种植
本文选题:菱种植史 切入点:水生作物栽培 出处:《中国农史》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栽培兴盛,苏州府、常州府、湖州府、嘉兴府等都形成了菱的著名产地和优良品种,菱的传统栽培技术和加工利用方法也趋于完善。这一时期太湖地区菱角等水生作物生产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其直接原因是菱的种植可以增加菱农收入,还可代粮充饥,对维持水乡农民的生计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菱种植的扩展与当地的水环境变化和市镇经济繁荣有密切关系。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cultivation of Taihu Lake region flourished, Suzhou, Changzhou, Huzhou and Jiaxing all formed the famous producing areas and fine varieties of Ling.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methods of Rhomboside have also tended to be perfected. During this period, the development of aquatic crops such as water chestnut in Taihu Lake area was promoted by many factors, the direct reason being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Rhomb coul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rhombus farmers, and also substitute grain for hunger. In addition, the expansion of rhombus cultiv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in local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prosperity of the town economy.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2014年江苏省社会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阶段成果
【分类号】:K248;S64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叶静渊;;我国水生蔬菜栽培史略[J];古今农业;1992年01期
2 罗桂环;茨菇等几种水生作物栽培史考[J];古今农业;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颖;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生蔬菜栽培与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群,曾晓丽;从古农书中透视中国传统农业施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2 薛荣;贾兵强;;先秦中原农耕文化的内涵与再生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3 高东海;;先秦农业生态观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4 鲁静芳;左停;徐筑燕;;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反思[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5 刘伟;王乐;;《l>胜之书》中关中作物播种期的古今对比[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8期
6 刘兴林;;河南内黄三杨庄农田遗迹与两汉铁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李亚光;西周时期的自然灾害及特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侯扶江,常生华,于应文;我国鹿况简介[J];草业科学;2003年11期
9 许庆方,韩建国,董宽虎;我国草业发展简要回顾[J];草业科学;2005年04期
10 郭正刚,张自和,高淑兰;河西绿洲区草畜间粗蛋白质和能量供求关系及其调控措施[J];草业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崇根;;佤族与台湾泰雅族文化比较研究——以猎头、陆稻种植和连名制为例[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玉升;;构建创新技术体系 实施循环农业战略[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张存信;王家武;;发挥气候优势繁育良种进行专业化生产[A];论中国种子工程——全国种子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杨宗广;;论发扬我国农学优良传统发展豆科作物生产[A];经济科技研究论集[C];2010年
5 王宝卿;;我国粮食产量变化及其原因分析[A];2013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杨坚;;《齐民要术》中的鱼类加工技术研析[A];饮食文化研究(2008年第2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广雷;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潘艳;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保宁;气候、市场与国家:山东耕作制度变迁研究(1560-1960)[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乌再荣;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苏州古代城市空间研究[D];南京大学;2009年
6 李燕;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胡明;民国苏南蚕业生产改进研究(1912-1937)[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胡茂胜;晚清至抗战前士绅与江苏农业近代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阚国坤;苏北地区农业旱改水的历史研究(1953-1983)[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熊帝兵;中国古代农家文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丹;现代农庄的开发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昊;《齐民要术》所见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社会食事生活[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黄福铭;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亮;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辉;《山居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程先强;三才论视域下《农政全书》哲学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谭芳芳;清代曹州府社会经济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桑京京;渭河下游历史时期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谭亚菲;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农业科技继承与利用[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覃新清;中越农业词汇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路,倪学明;低湖田生态系统特点及开发利用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2 刘义满;;水芹史考[J];长江蔬菜;2010年14期
3 叶静渊;;我国水生蔬菜栽培史略[J];古今农业;1992年01期
4 游修龄;;说菱[J];古今农业;1993年04期
5 罗桂环;茨菇等几种水生作物栽培史考[J];古今农业;2005年01期
6 丁炳扬,胡仁勇,史美中,郑朝宗;菱属植物传粉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7 谷本忠芳,黎晔;日本慈菇栽培与菜肴历史变迁[J];农业考古;1999年01期
8 邢湘臣;莼菜史话[J];农业考古;2003年03期
9 曹萃禾;;水生维管束植物在太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生态学杂志;1987年01期
10 何光岳;蒋国考——兼谈蒋菰(茭白)的栽培和利用[J];史学月刊;198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霞;丛伟;任承钢;盛婧;朱普平;郑建初;严少华;;太湖人工种养凤眼莲的光合生产力及其碳汇潜力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1年03期
2 陆扣萍;闵炬;施卫明;王海龙;;填闲作物甜玉米对太湖地区设施菜地土壤硝态氮残留及淋失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3年02期
3 闵炬;施卫明;;不同施氮量对太湖地区大棚蔬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年01期
4 ;杨梅与太湖[J];农家致富;2013年22期
5 ;苏州的枇杷、杨梅与桃[J];农家致富;2013年21期
6 汪吉东;曹云;常志州;张永春;马洪波;;沼液配施化肥对太湖地区水蜜桃品质及土壤氮素累积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年02期
7 杨雪梅;徐溟;胡素珍;赵小娟;王若莺;;香青菜新品种——黑杂一号[J];长江蔬菜;2008年17期
8 ;[J];;年期
,本文编号:1578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78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