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正进士考
本文选题:唐代 切入点:宗子 出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唐代部分宗室子弟可以通过宗正寺试而获得解状,去参加礼部省试。这类宗子在宗正寺选拔考试合格和礼部省试及第后,一般可称"宗正进士"和"前宗正进士"。他们属于比较疏远的宗室子弟,在天宝年间朝廷扩大宗正属籍并且将所有宗室子弟升入五等以后,才有资格满足通过这种渠道去参与科举考试的条件。父祖和官资不足以使其通过更加便捷的途径轻易步入仕途——很可能是这类宗子选择这条渠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省试中这类举子并不能享受特殊的制度性优遇,才学是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要条件。
[Abstract]:In the Tang Dynasty, some of the children of the clan could get a solution through the Zongzheng Temple test to take part in the provincial test of the Ministry of Rites. Such zongzi passed the examination of selection and examination in the Zongzheng Temple, and after the examin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Rites, They belong to the more estranged clan children. After the reign of Tienbao expanded the true membership of the zong, and promoted all the clan children to the fifth class, they were also known as "Zong Zhengshi" and "the former Zheng Zhengshi" ("Zong Zhengshi"). To be eligib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hrough this channel. Father and father and government assets are not enough to make it easier to enter the official career-which is probably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is kind of clan son to choose this channel... Such cases do not enjoy special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in provincial tests, Talent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m to stand out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242;D6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生泉;;《李骞墓志》跋[J];东方艺术;2008年04期
2 祖慧;;南宋宗室科举制度探析[J];历史研究;2011年02期
3 陈铁民,李亮伟;关于守选制与唐诗人登第后的释褐时间[J];文学遗产;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世英;“中庸”的社会影响与文学效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盛险峰;;论五代中央职官的“失职”与“君主专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贾名党;;柳宗元与刘禹锡接受屈赋管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张汉东;秦始皇个性心理试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王轶;;古代史传“虚构”说辨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葛成飞;;山川樊笼里,凄怆幽寒梦——柳宗元《囚山赋》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曾礼红;;试论柳宗元的女性观——以女性墓志铭为中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8 王易华;;论姚鼐诗学中的以文论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汪政;;刘禹锡、柳宗元散文题材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10 汪永华;;试论唐三大传奇对士族婚姻制度的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赖瑞和;;论唐代的检校郎官[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2 尚民杰;;唐李承乾碑文相关问题探讨[A];唐史论丛(第十五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范明静;大历、贞元文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晓东;明清民居与文人园林中花文化的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沙梅真;敦煌本《类林》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毛德胜;苏洵古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黎文丽;唐代校书郎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立功;《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彭建伟;古典园林的生态美学意韵及其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惠;唐诗柳意象审美文化价值新探[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方明智;贾谊《新书》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伟伟;《鬼谷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贝利;董仲舒的经权伦理思想探微[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远鑫;朱子诗歌之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田甘;苏轼记体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龚延明,何平曼;宋代“殿试不黜落”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良玉;;唐代科举与历史教育[J];史学史研究;2006年04期
2 傅璇琮;《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序[J];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03期
3 刘琴丽;;试论唐代落第举子的出路选择[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黄荣煌;;唐代科举考试中的僧人[J];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02期
5 都兴智;有关辽代科举的几个问题[J];北方文物;1991年02期
6 段曹钢;;唐代的典籍生成与流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孙丽丽;;论唐代选人守选制度[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6期
8 赵大莹;;2005年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7年01期
9 杨向奎;;唐代守选起始时间考[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10 刘太祥;;论唐代荐举制度[J];许昌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志伟;;宗法、户籍与宗族——以大埔茶阳《饶氏族谱》为中心的讨论[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井上_,
本文编号:1578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7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