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周时期的“南国”
本文选题:西周王朝 切入点:南国 出处:《历史研究》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周时期周人所称"南国"的性质是西周政治地理与民族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时人观念中,"南国"与"南土"二者有别。"南土"是周王国南方的国土,在其南部边域地区设有"侯"之类具有军事防卫职能的长官。"南国"则更在其南,大致在今淮水流域、南阳盆地南部与汉淮间平原一带。西周早期,周人曾力图掌控与经营南国西部区域中的汉淮间地区,但以昭王南征荆楚失败而告终。南国的东部区域为淮水流域,即淮夷各邦的聚居区,是周王朝以军事强制手段搜刮其重要经济资源与人力资源之所在,整个西周中晚期,周王朝为控制这块区域多次与淮夷发生战争,但终西周之世,周人亦并未能实现对该地常规化的、有效的行政管理。"南国"不宜被理解为周人之国土,它大体上可以认为是西周王国的附属区。
[Abstract]:The nature of the "Southern State" called by the Zhou people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study of the political geography and the history of 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In the concept of the people of the time, the "Southern State" and the "Southern Land" are different. "Nantu" is the land of the Southern Kingdom of Zhou Dynasty. There are officers with military defense functions such as "Hou" in the southern border region. The "southern state" is even more in its south, roughly in the present Huaihe River Bas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Nanyang Basin and the Hanhuai Plain. Early Western Zhou, The Zhou people tried to control and manage the Hanhuai region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southern country, but ended up with the defeat of Zhao Wang's struggle for Jingchu.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outhern country was the Huai River basin, that is, the inhabited area of the Huai Yi states. It was the Zhou Dynasty that used military coercive means to search for its important economic and human resources. Throughout the middle and late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 Zhou Dynasty fought many times with Huai Yi in order to control this area, but the end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was the end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 Zhou people also failed to realize the regular and effective administration of the area. "Southern country" should not be understood as the territory of the Zhou people, it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subordinate region of the Western Zhou Kingdom in general.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分类号】:K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学勤;;文v栌胫苄踔行薣J];文博;2008年02期
2 徐天进;;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J];文物;1998年05期
3 朱凤瀚;;柞伯鼎与周公南征[J];文物;2006年05期
4 黄盛璋;;关于柞伯鼎关键问题质疑解难[J];中原文物;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师霞;;《诗经·载驰》诗意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商原李刚;;“道治文化”说[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尚永亮;;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弃子逐臣之作——《小弁》作者及本事平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田志勇;叶少飞;;“西楚霸王”名号考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王启敏;;论《新序》、《说苑》材料加工的特点——以引《诗》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刘继刚;;先秦旱灾概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8 王飚;“人”的觉醒对传统文学原则的挑战——论龚自珍文学思想的近代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李岩;;历史上对大禹形象的认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郭铁娜;;楚文化河伯与古希腊文化狄奥尼索斯的相似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宋娟;木斋;;从记录功能和叙事手法看《诗经》的散文性[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鄂启科;;生命的共感——布依族情歌赋、比、兴探微[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3 陈培湛;;新时期中国电影民俗意象描写的启示[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黄海烈;;试论顾颉刚“古史层累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黄海烈;;中国近代考古学兴起的历史动因与学术渊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6 邓程;;新诗与传统和语言的复杂关系——兼对郑敏先生的回应[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7 杨晔;张帆;曲业华;范新;;浅析青铜纹饰对现代设计的影响[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6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郭国权;清代金文研究}湂諿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晓丹;方玉润《诗经原始》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骥;上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定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倩影;春秋战国时期的中下层妇女地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太成;试论《管子》农家思想的文学表述[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巩文斌;云南古代传统楼阁建筑特色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盛璋;;保卣铭的时代与史实[J];考古学报;1957年03期
2 唐兰;;用青铜器铭文来研究西周史——综论宝鸡市近年发现的一批青铜器的重要历史价值[J];文物;1976年06期
3 王龙正;姜涛;袁俊杰;;新发现的柞伯簋及其铭文考释[J];文物;199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兴苗;王福利;;从《诗经·小雅》看西周至春秋时期礼乐文化的衰落[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陈抗行;;“共和行政”后的阴谋角力[J];小康;2009年04期
3 欧阳勤;;论二雅中南方战争诗与西周王朝的对南开拓[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刘庆涛;左玉莲;;试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向文斌;;西周宣王时期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探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王志慧;;从《穆天子传》看周穆王的档案意识[J];兰台世界;2010年23期
7 张应桥;;重评周厉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黄盛璋;;(犭严)狁新考[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2期
9 赵俊;;西周时期的洛邑建都[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钟文荣;西周王朝对人事文书的管理[J];人才w,
本文编号:1579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7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