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翰林学士院与史学关系之演变及其影响
本文选题:金代 切入点:翰林学士院 出处:《史学史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金朝中后期,翰林学士院频繁且长时间地承担纂修史书的任务,翰林官员逐渐成为修史的的主要承担者,至金朝末年,翰林官员兼史职已经形成了惯例。同时,由于统治者的有意排斥,金朝后期翰林学士院的政治地位和重要性日趋下降,与中枢政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越来越多地承担修史任务则是其疏远政治的具体表现。元初建立的翰林国史院,从制度、机构和职能上将翰林学士院和国史院合二为一,完成了金朝中后期以来翰林学士院的这一发展趋势,翰林机构转变成为一个以修史和草词为主要职务的普通文翰机构。
[Abstract]: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the Jin Dynasty, the Imperial College of Hanlin took on the task of compiling history books frequently and for a long time. The officials of the Han Lin gradually became the main bearer of the history, and by the end of the Jin Dynasty, the official and historical post of the Hanlin had become a routine.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deliberate rejection of the rulers, the political status and importance of the Academy of Hanlin in the late Jin Dynasty declined day by day. The distance between Hanlin and central politics is growing further and further. And more and more undertaking the task of reconstructing history i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its alienated politics. The Hanlin National History Institute, established in the early Yuan Dynasty, combines the academically, institutional and functional academies of Hanlin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isto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anlin Bachelor's College since the middle and late Jin Dynasty was completed, and the Hanlin institution was transformed into an ordinary Wen-Han institution with the main functions of writing history and cursive ci.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46.4;D6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莲;金源文化阶段性发展述论[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2 李淑岩;;完颜雍《本朝乐曲》的复旧情结[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3 李淑岩;李英姿;;金源女真淡化“华夷之辨”的成功举措[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5期
4 夏宇旭;;金朝初期对辽战争中降金契丹将士的军事活动及作用[J];北方文物;2011年04期
5 唐春生;;宋代翰林学士的宿直制度[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唐春生;孟颖;;宋代翰林学士与契丹(辽)及金的交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孙文政;;金东北路界壕边堡建筑时间考[J];东北史地;2008年03期
8 张韵;;论明代翰林院在高级官员培养中的作用及其得失——以宪宗朝为例[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王耘;;金熙宗文治措施述略[J];黑龙江史志;2008年13期
10 刘浦江;;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的金代契丹小字墓志残石考释[J];考古;199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红;宋代帖子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解丹;金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及其空间规划布局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王昕;赵秉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徐洁;金代祭礼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孙孝伟;金朝宰相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宋立恒;金代社会等级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王定勇;金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8 王化雨;宋朝君主的信息渠道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9 杨世利;北宋官员政治型贬降与叙复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宋靖;唐宋中书舍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运刚;论金朝的括地政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淼芳;北宋前期的翰林学士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靳静;辽金殿前都点检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宫超;隋唐时期中书舍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敏;明代翰林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邵宪振;嘉隆万时期内阁政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久宇;论金世宗的女真为本政策及其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维维;试论金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D];吉林大学;2008年
9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范建民;北宋前期流内铨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凤霞;金代女真学的兴衰及其历史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2 王德朋;;金代汉族士人经济来源辨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3期
3 陈志英;;金代东北地区转运司建制考[J];兰州学刊;2008年05期
4 夏宇旭;;初探金代契丹人猛安谋克组织[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王雷;;金代吏员集团的内部分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6 兰婷;;金代私学教育[J];史学集刊;2010年03期
7 景爱;论金代官印的学术价值[J];北方文物;1992年03期
8 姜宏宇;;金代雕塑之社会生活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9 周峰;;金代的造船与水战[J];博物馆研究;2008年01期
10 王耘;;金末士人群体与文化认同——以《归潜志》为中心的历史考察[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凤霞;;金代直臣路铎[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乔幼梅;;金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4 刘森;;金代纸币的二等制研究[A];辽、金、西夏、元货币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2年
5 彭占杰;;论金东北路长城及金长城线出土之官印[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6 王岗;;宣南地区的辽金寺庙与碑刻[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7 默书民;;金元时期冀州社会管窥[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8 叶真铭;;元代的昏钞处置制度[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9 吴凤霞;;史例不取宋子京——金代王若虚对《新唐书》的批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张宁;;试论元大都城的历史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丛明宇;“半拉城子”出土完整“金代青砖”[N];哈尔滨日报;2006年
2 ;金源文化 千年文脉余韵长[N];哈尔滨日报;2006年
3 马洪;中书门下之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程岩 本报记者 唐小清;打击盗掘文物刻不容缓[N];黑龙江日报;2006年
5 吴树国;金代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N];光明日报;2006年
6 景爱;北京的前身——金中都[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殷宪;大同进士杂谈[N];大同日报;2010年
8 赵世强、李圣哲、高志顺;唐县都亭考古取得重要发现[N];河北日报;2006年
9 张志良 杨玉清;齐齐哈尔建城880年考证[N];齐齐哈尔日报;2006年
10 扬晋生 周炜;壁画精绝岩山寺[N];山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金代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徐洁;金代祭礼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刘晓飞;金代汉族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李玉君;金代宗室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贾淑荣;金代武将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雷;金代吏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宋立恒;金代社会等级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夏宇旭;金代契丹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兰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耘;走向共同文明[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晔;金代修史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王对萍;金代女性政治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猛;金代水利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裴铁军;金代交钞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李潇;金代市场探析[D];河北大学;2009年
6 冯娟娟;金代西京文化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7 张鑫;金代女真进士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8 孙昌伟;从“天下一体”到“中华一体”[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荣荣;金代官吏奖惩制度[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旭东;中国境内金代上京路古城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01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0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