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对越垦朝鲜人政策流变及成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17 22:11

  本文选题:朝贡体系 切入点:越垦朝鲜人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政府对越垦朝鲜人的政策具有阶段性。从封禁政策到移民实边,再到归化入籍,清政府对越垦朝鲜人政策的变化,与朝贡体系的瓦解和崩溃有着密切的关联。中朝两国关系由传统东亚地区朝贡体系内的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转变为现代平等国家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两国逐步转化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各自的国家利益逐步明晰,这是清政府对越垦朝鲜人政策逐步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Abstract]:The policy of the Qing government towards the Korean people who overcame the reclamation was phased. From the policy of blocking the ban to the actual border of 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the change of the policy of the Qing government towards the Korean people of the overland reclamation was ma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North Korea has changed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vereign state and the subordinate state in the traditional tributary system in East Asia to the modern equal state relationship in the process of the disintegration and collapse of the tributary system. The gradu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two countries into countries in the modern sense and the gradual clarity of their respective national interests are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the gradual changes in the policy of the Qing government towards the Korean people.
【作者单位】: 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朴昌昱;1937年以前在俄国沿海州的朝鲜人[J];东疆学刊;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尚胜;;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2 赵兴元;“间岛”问题的由来及演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赵兴元;清政府对越境朝民的政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刘静;;从《燕行录》看18世纪中国北方市集——兼论中朝文化交流与文化差异[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5 王雪梅;清末民初的珲春城[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李泽昊;;徐世昌与中日“间岛”交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7 黄伟;;论马嘉理案与中英《烟台条约》[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2期

8 黄世坤;明治前夕日本国家发展观的转变[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朱凌;;论1909年以前延珲地区越垦朝鲜流民入籍问题[J];东北史地;2004年09期

10 魏志江;;关于清朝与朝鲜宗藩关系研究的几个问题——兼与韩国全海宗教授商榷[J];东北史地;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刘艳;安成日;;试论中日甲午战争与东亚宗藩朝贡体系的解体[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3 陈慧;;李重夏之“土门”认识考辨[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4 陈学霖;;明太祖致高丽国王的白话圣旨[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5 李洪锡;;日本在延边地区的情报活动与所谓“间岛问题”出笼[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6 侯中军;;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7 陈慧;;穆克登碑性质新考[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远;上海公共租界特区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3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建美;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7 牟邵义;明代东北亚地区陆路信息传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沈明春;北宋时期东亚区域体系的转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冯正玉;17-19世纪朝鲜对清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红;日本国家主义与东亚“华夷秩序”的碰撞与冲突[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丽敏;李氏朝鲜官制及其所受中国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小军;晚清(1884-1898)上海室内陈设[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童f 皓;试析中法战争之“乘胜即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李贵英;关于圣宗朝辽朝与高丽关系的几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娇瑾;清代中朝图们江互市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7 张文文;康熙朝清鲜封贡关系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8 陈飞宇;中日修约之比较[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梅花;美国东亚战略的演变与中国的策略[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崇斯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的远东政策[D];安徽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飞;;士绅、地域与国家:明万历年间治淮活动中的利益冲突[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3期

2 袁飞;马彩霞;朱光耀;;中央和地方的利益与冲突——以万历年间治淮活动为中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刘军;;地缘政治视野下的隋唐征高句丽之战[J];黑龙江史志;2009年02期

4 潘宝明;;赵母可敬[J];父母必读;1982年02期

5 林翠茹;;制度与调适——郑和下西洋和朝贡体系下的东南亚华侨[J];南方文物;2005年04期

6 南炳文;关于15—16世纪世界性大航海的几点浅见——纪念郑和远航开始600周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7 孙力舟;;西汉时期东亚国际体系的两极格局分析——基于汉朝与匈奴两大政治行为体的考察[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8期

8 朱美禄;;朝贡戏《四海升平》研究[J];兰台世界;2011年08期

9 萧武;;从朝贡体系到主权国家体系——以准噶尔部为例[J];绿叶;2011年06期

10 但兴悟;;从马嘎尔尼使华看国际体系之争[J];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力舟;;西汉时期东亚国际体系的两极格局分析——基于汉朝与匈奴两大政治行为体的考察[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2 万明;;15世纪中国与东亚贸易关系的建构[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3 刘洋;;明代青花瓷外销分期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4 吴长庚;;试论费宏政治生活二三事[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魏志江;;一部研究清朝与朝鲜边界问题的力作——评李花子近著《朝清国境问题研究》[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6 郑洁西;;16世纪末明朝的征讨日本战略及其变迁——以万历朝鲜之役的诏令资料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7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8 万明;;明代外交模式及其特征考论——兼论外交特征形成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庄从勇;;试论郑和船队对海洋的控制运用[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金春;;论丽元和平外交关系建立的历史意义[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雪珥;王直之死[N];中国经营报;2010年

2 林翠如;华侨史视野下的郑和下西洋[N];光明日报;2005年

3 王广生;光武帝重才中兴[N];山西政协报;2005年

4 程亚文 曾为军事科学院研究人员;慨叹当年海上行[N];经济观察报;2011年

5 刘熙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从宋朝看富国与强军的统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于大清;周亚夫谋国不谋身[N];解放军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英;中国学者推翻日本“遣唐留学生”结论[N];南方周末;2010年

8 杨海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唐将书帖》揭开明朝东征记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冬青;明朝朝贡体系与十六世纪西人入华策略[D];复旦大学;2005年

2 石少颖;仁祖时代朝鲜对后金(清)交涉史研究(1623-1649)[D];山东大学;2008年

3 李辉;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D];复旦大学;2005年

4 沈明春;北宋时期东亚区域体系的转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威;明朝建立朝贡体系的动机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2 李璜;明代女真朝贡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盛雪雁;十七、十八世纪中日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真源;嘉靖隆庆时期明蒙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曹秀丽;朝贡制度与清前期的中荷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谦;清代的中央接待馆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7 王燕杰;朝鲜光海君时期对明、后金“两端外交”政策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占峰;高丽与辽、北宋朝贡路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9 李大洋;19世纪中前期清与浩罕关系探析[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张雅婧;形式与本质:康乾时期中西礼仪之争中的文化冲突与权势较量[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26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26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1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