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西夏法制的影响
本文选题:西夏 切入点:儒家思想 出处:《比较法研究》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夏党项人深受中原儒家思想的影响,统治者期望借鉴和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法律制度作为强国之策。儒家思想在西夏广泛传播并深入社会生活,成为西夏法律的思想基础。与此同时,"以孝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也对西夏社会风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儒家"尊君孝亲"、"慎刑德政"思想在西夏法制中都有深刻体现。
[Abstract]:Due to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in the Central Plains, the rulers expected to learn from and emulate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system of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as a strategy for a strong country. Confucianism was widely spread in the Western Xia Dynasty and went deep into social lif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fucian thought of "filial piety as the core" also has a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the social custom of Xixia. Therefore, the Confucian thought of "respecting the emperor and filial piety" and "careful punishment and moral administration" all have profound embodiment in the Xixia legal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的法制与秩序:一统与自治相结合的民族秩序”(课题批准号:10JJD820002)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K246.3;B222;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海;;西夏孝观念研究——以《圣立义海》为中心[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陈旭;儒家的“礼”与西夏《天盛律令》[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李鸣;西夏司法制度述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6期
4 陈炳应;;西夏人对活字印刷术的杰出贡献[J];西夏学;2006年0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娟;王宏涛;;试论“党项”名称之由来[J];黑龙江史志;2009年12期
2 魏清华;;党项族史料概述[J];黑龙江史志;2010年21期
3 刘华;;西夏西寿保泰监军司遗址考述[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孙伯君;;西夏番姓译正[J];民族研究;2009年05期
5 杨志高;2002年西夏学研究概述[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孙昌盛;论宋、夏在河东路麟、府、丰州的争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陆宁;;唐兀人察罕家族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金勇强;;论地形地貌对宋夏战事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王晓玉;;西夏节日风俗刍议[J];兰台世界;2012年22期
10 陈旭;;吸收与融合——元代西夏遗民社会地位及其民族融合的历史考察[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游志能;民族习惯法的经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吴超;13至19世纪宁夏平原农牧业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邵方;西夏法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方文霖;民事习惯司法运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清华;党项族史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王爽;论西夏刑事法律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周明;西夏刑事法律制度的儒家化[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马云;浅谈西夏后裔高智耀和察罕家族的汉化及原因[D];山东大学;2011年
5 石坤;斯坦因喀拉浩特遗址所发掘诸废墟及其出土文物对应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王文利;党项经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金勇强;宋夏战争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爱峰;西夏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9 高霞;北宋河东驻军与当地社会经济[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郭迎春;论宁夏平原在西原历史上的地位[D];河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韩小忙;《天盛律令》与西夏丧葬习俗[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张邦炜;辽、宋、西夏、金时期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 王静如;;西夏文木活字版佛经与铜牌[J];文物;1972年11期
4 刘云;林碧霞;;翟氏泥活字制造工艺研究及泥活字印刷术模拟实验[J];文物;1990年11期
5 陈炳应;;西夏的丝路贸易与钱币法[J];中国钱币;1991年03期
6 高聪明;“两宋纸币研讨会”纪要[J];中国钱币;2005年01期
7 韩小忙;试论西夏妇女的社会地位[J];中国史研究;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乃平;浅谈西夏分立的政治地理背景[J];人文地理;1999年02期
2 杜建录;西夏水利法初探[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杨志高;2000年西夏学研究综述[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冯小琴;西夏对宋斗争策略刍议[J];社科纵横;2001年02期
5 聂鸿音;西夏佛教术语的来源[J];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6 鲁人勇;西夏安州考[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7 魏淑霞,杨燕;2002~2003年我国西夏学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8 夏宇旭;;略述金代契丹人对西夏的求援[J];兰台世界;2009年15期
9 杨树娜;杨彦彬;;西夏童蒙教育刍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8期
10 刘建丽;西夏时期河西走廊佛教的兴盛[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光;;儒家思想在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中的作用[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赵轶峰;;儒家思想与十七世纪中国北方下层社会的家庭伦理实践[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3 陈利华;杨家林;;康熙崇理、学理、用理方略浅析[A];朱熹与武夷山学术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4 黄新宪;;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探略[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马植杰;;试论东汉的士风[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6 韦祖辉;;朱舜水思想剖析[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7 刘桂林;;许衡教育思想探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马作武;;孔子杀少正卯考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徐晓望;;儒学与宋代福建的地方官[A];朱熹与武夷山学术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10 叶树荣;范汝森;;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董仲舒[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卫;西夏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2 史金波;百年西夏学[N];光明日报;2001年
3 顾钧;明清之际传教士的“格义儒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王坤;元丰年间的“钱荒”[N];金融时报;2002年
5 才芳 林康 相云;“东方金字塔”西夏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6 金宝山;乔家大院的真实故事[N];中国档案报;2006年
7 喻大华;清朝的“士不知耻”[N];光明日报;2007年
8 李华瑞;愤吊世故 警宪邦国[N];光明日报;2007年
9 崔凡芝;司马光与《资治通鉴》[N];山西政协报;2006年
10 西北师大文学院 田澍;行为国栋 德足世仪[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冬;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蕤;西夏地理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杨浣;辽夏关系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邵方;西夏法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陈晨捷;论儒家思想对西汉社会风尚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7 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李桂民;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D];西北大学;2006年
9 杨昕;“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单晓娜;理念与行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广勇;陆贾《新语》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永;东晋南朝时期的五行思想和儒家观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程刚;琅邪王氏家族思想信仰之演变[D];四川大学;2007年
4 王新刚;先秦儒家消费观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邵思;清代学者对西夏史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王昆;宋与辽夏金间的走私贸易[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超;佛教在西夏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胡正娟;汉代儒家女教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姚雯雯;论元代汉族士人在监察体系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陈爱峰;西夏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29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29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