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华北乡村“社首”初探——以山西泽州碑刻资料为中心
本文选题:清代 + 华北乡村 ; 参考:《清史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社首"是清代华北民间自治组织"社"的领导者,在清代山西泽州又被称为"维首"、"社领"、"社头"、"社长"等,是乡村社会的权威。从碑刻看,社首可以分为长期任职的执年社首和短期的督工社首,执年社首一般实行四人三年的轮换制度,由社众集体选举产生,个别村社采取家族轮值的方法。督工社首仅在村社出现大型公共设施修建时才被执年社首临时任命,人员依工程复杂程度而定,任期以工程完成情况而论。社首身份较为复杂,现有资料显示大约近十分之一的社首来源于下层士绅,其余多为普通社民。有清一代,社首在村落里主持春祈秋报、管理社费、维修庙宇、息讼止争、协调村际关系,权力几乎触及到华北乡村的全部生活。
[Abstract]:The social leader is the leader of the civil autonomy organization of North China in Qing Dynasty. In the Qing Dynasty, it is also called "Wei Shou", "social leader", "social head", "president" and so on, which is the authority of rural society. From the inscription, the head of the socie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chief of the long-term service and the head of the short-term supervision. The chief of the community generally implements the rotation system of four people for three years, elected by the community collectively, and the individual village community adopts the method of family rotation. The superintendent was appointed temporarily only when large public facilities were built in the village, depending 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ject, and the term of office was as far as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was concerned. The current data show that about 1/10 of the social leaders come from the lower gentry, while the rest are mostly ordinary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head of the society presided over the Spring Prayer and Autumn News in the village, managed the social expenses, maintained the temple, put an interest in litigation and stopped the dispute, and coordinated inter-village relations. The power touched almost all of the rural life in North China.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分类号】:K877.4;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段友文;卫才华;;乡村权力文化网络中的“社”组织研究——以晋南万荣通化村、荣河村和河津西王村为例[J];民俗研究;2005年04期
2 苑利;华北地区祈雨仪式中的男性社会组织[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3 车文明;;中国古代民间祭祀组织“社”与“会”初探[J];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里峰;;经济的“土改”与政治的“土改”——关于土地改革历史意义的再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2 罗朝晖;;近百年来富农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3 朱英;赵国壮;;试论四川沱江流域的糖品流动(1900-1949)[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4 翁有为;;法律、秩序和权势重建的努力:1927年后的民国乡村[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5 刘伟;谭春玲;;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6 侯宣杰;;清代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农户兼业行为论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7 曲延春;;集体化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验与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8 张健;;传统社会乡村精英身份建构与权威基础——以关中庙村为个案[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9 柳平生;;探求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的有机结合——由宋代经济史研究说开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马勇虎;;晚清徽州钱号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以咸同年间万隆、志成账簿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邢成举;;文化网络与乡村治理的世纪反思——从一起风水事件谈起[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陈文超;;外来新娘自身文化的解构与重构[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杨宇环;;农宅空间布局与建造技术变化初探及其解释——以川东和赣中地区两个案例展开[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祖文;;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6 周怡;;文本建构过程的竞争:行动者、关系和制度——转型经济中的“地方社会”模型(以温州“农民建镇”为例)[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7 南豪峰;;乡村病人的医治:神祗、社会资本与医学专家的共同参与[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周贤润;;屯堡族群通婚圈的社会人类学考察[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10 吴思红;;论村民自治制度下乡(镇)村关系与农村社会动员[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林斌;福建省邵武市集体林产权改革绩效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勇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效率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晓;需求导向下的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鑫洋;常宁市郊区村村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瑜;诗与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朱音;出口农产品质量、农户农药施用行为与种植规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施道清;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变迁与农业绩效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治花;明清时期赣东北的社会动乱与族群关系[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林萍;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萧放;社日与中国古代乡村社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王兆乾;安徽贵池的社祭祀圈[J];池州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3 彭德玉;“社”之浅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张二国;商周时期社神崇拜的宗教学考察[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傅晓静;唐代民间私社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J];理论学刊;2003年04期
6 麻国庆;“会”与中国传统村落社会[J];民俗研究;1998年02期
7 韦小明;壮族社神探赜[J];广西民族研究;1997年02期
8 杨琳;社神与树林之关系探秘[J];民族艺术;1999年03期
9 唐仲蔚;试论社神的起源、功用及其演变[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3期
10 晁福林;试论春秋时期的社神与社祭[J];齐鲁学刊;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为;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下的通使往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03期
2 王超;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杨琰;清季新疆屯田对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宝玉柱;清代蒙古社会转型研究——社会政治转型的客观原因:女真崛起[J];满族研究;2003年01期
5 刘敏;清代赫哲族在捍卫建设东北边疆中的贡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6 聂红萍;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的演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张世明;清代宗藩关系的历史法学多维透视分析[J];清史研究;2004年01期
8 杨伟兵;清代黔东南地区农林经济开发及其生态-生产结构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1期
9 饶伟新;清代山区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困境:以赣南为例[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02期
10 杨国安;;救生船局与清代两湖水上救生事业[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4 魏章柱;;清代台湾学校教育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一谋;清代对人瑞有奖励[N];人民政协报;2000年
2 陈易新;中医诊断学在清代的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朱玉宝;清代官员的任用制度(四)[N];中国人事报;2000年
4 钱振峰;乾隆与清代玉器[N];中国商报;2002年
5 杨红 刘鹏九;清代的卖地契约[N];中国档案报;2000年
6 王思治;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N];光明日报;2000年
7 黄开林;岚皋清代禁赌碑[N];陕西日报;2001年
8 马树康 夏维荣;清代喀什铸币小考[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0年
9 记者 杨守勇;清代曾绘世界地图 北京为本初子午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主持人 李国荣;严防严惩:清代打击科场夹带作弊[N];中国档案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4 毛晓阳;清代江西进士丛考[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雪华;清代吏胥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张磊;清代贵州女性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杨银权;清代甘肃士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邦君;乡土技术、经济与社会[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黄海云;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至184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赵树廷;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欣平;清代陕西关中市场探析[D];西北大学;2005年
2 秦兆祥;清代热河都统的设立与职能演化[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陈一容;清代官吏惩戒制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5 李楠;清代山西祈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之良;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谭小军;清代江西民间秘密教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慧;清代呼伦贝尔副都统衙署的设立及其职能[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张建民;清代杀虎口税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涂蕴漪;清代江西慈善组织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56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5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