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州”名实考
本文选题:元代散州 + 由来 ; 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02期
【摘要】:本文对元代文献中"散州"的含义进行澄清,认为元代"散州"为州之泛称,既是区别于宋金时按"节度体系"划分等第之州而言的,也是相对于元代路总管府而言的。并对元、清两代内涵一致的"散州",即元代"路或散府下辖不领县之属州"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江北、江南及西南之云南行省这三个区域散州由来的三种不同路径并分析其缘由;在此基础上复原出至顺元年散州的布局,最后得出元代散州的分布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国各地开发进程的不一和户口的悬殊。
[Abstract]: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meaning of "Sanzhou" in the literature of Yuan Dynasty, and holds that the "Sanzhou" in Yuan Dynasty is a general name of the state, which is not only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 state in the Song and Jin dynasties, but also relative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Yuan Dynasty. It also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Sanzhou" which has the same connotation in Yuan and Qing dynasties, that is, "the Road or the State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Sanfu not leading County" in Yuan Dynasty, and concludes the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three different paths of the three regions of Jiangnan and sou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ir causes are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he layout of the Sanzhou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restored.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of Sanzhou in Yuan Dynasty reflects to some extent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disparity of hukou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countr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分类号】:K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真水康树;雍正年间的直隶州政策[J];历史档案;1995年03期
2 余蔚;宋代的节度、防御、团练、刺史州[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铣;;元两都之战及其社会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汪青;;宋代池州永丰钱监监址考[J];安徽钱币;2008年02期
3 崔玉谦;;论北宋华池寨地望及其功能[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孔繁敏;;包拯的法治思想与断案特色[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汪国林;;试论欧阳修的颍州情结与颍州书写[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6 孙勐;;北京石景山出土金代吕嗣延墓志考释[J];北方文物;2009年03期
7 陈世松;;黄龙溪古镇的历史文化脉络[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景茂礼;;大禹治水 始于夏门[J];沧桑;2007年02期
9 朱隽嘉;;从文献看宋代广南花卉贸易[J];沧桑;2008年01期
10 任克宁;郑胜明;;北宋“东南六路”分合考释[J];沧桑;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凯;;汉魏之际“大冀州”考[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张学锋;;“齐梁故里”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兼论“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的地望[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霍有光;;陕西古代金矿开采简史[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1)[C];1991年
4 李相正;张剑光;;钱大昕研究两《唐书》的成就[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周运中;;杨吴、南唐政区地理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6 煍志PI;;从爵制的角度试释《津关令》之“鲁侯”现象[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丽娟;从《全唐诗》中看唐代桑蚕丝绸业的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文婷;试论西汉初期政论散文风格的形成与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飞娜;唐代祖孙父子同名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大伟;11世纪到14世纪泉州与印度洋的贸易和泉州区域社会的形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贾连港;宋代内禅政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韩迎迎;宋代药材产地、市场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鲍君惠;宋代郑州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任贵松;北宋黄河埽所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霍本科;《云溪友议》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会敏;北宋时期边境管理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25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2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