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朝贡贸易体制下澳门的兴起及其与广州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5-26 13:30

  本文选题:广州 + 澳门 ; 参考:《热带地理》2013年06期


【摘要】:明中后期澳门的兴起既是历史选择的一次偶然,也是明代特殊海外贸易政策下的必然结果。文章从明代朝贡贸易和市舶司制度的兴衰入手,探讨澳门兴起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在澳门兴起过程中广州所起的作用以及两者的经济互动。同时,基于明代全国视角下的海外贸易与港口分布的总体格局,综合分析澳门、广州以及隆庆以后的月港这3个在明代后期开放的港口,探讨三者在功能、性质、贸易对象等方面的异同点,进一步论证澳门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明代朝贡贸易体制对海外贸易和港口发展的束缚。正是由于广州在明代后期对外通商的垄断性和不完整性,澳门才能以广州外港的性质互补,从而成为当时最大的东西方国际贸易体系之枢纽。
[Abstract]:The rise of Macao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is not only an accident of historical choice, but also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special overseas trade policy of Ming Dynasty. Starting with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ributary trade and the system of ship of ships in the Ming Dynast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dynamic mechanism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rise of Macao, especially the role played by Guangzhou and the econo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in the process of the rise of Macao.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overall pattern of overseas trade and port distribution under the national perspective of Ming Dynasty,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three ports of Macao, Guangzhou and Yuegang after Longqing, which were opened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discusses the functions and properties of the three port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e objects and other aspects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the rise of Macao benefited to a great extent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the tributary trade system on overseas trade and port development in the Ming Dynasty. It is because of the monopoly and incompleteness of Guangzhou's foreign trad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at Macao was able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with the nature of Guangzhou's foreign ports, thus becoming the largest hub of the East-West international trading system at that time.
【作者单位】: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6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09YJAZH10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1010002712)
【分类号】:F729;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元蒙;中西文明的最初碰撞——葡萄牙人入居澳门与明政府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2 白斌;王慕民;;明代浙江市舶司废止考[J];海交史研究;2008年01期

3 黄鸿钊;明清时期澳门海外贸易的盛衰[J];江海学刊;1999年06期

4 纪宗安;十六世纪以来澳门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网中的作用与地位[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5 吴志良;从澳门看中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J];开放时代;1997年02期

6 邓开颂;葡萄牙占领澳门的历史过程[J];历史研究;1999年06期

7 菲律乔治;薛澄清;;西班牙与漳州之初期通商[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7年04期

8 朱亚非;明代中葡关系与澳门之地位[J];史学集刊;1995年04期

9 廖大珂;廖大珂;;朱纨事件与东亚海上贸易体系的形成[J];文史哲;2009年02期

10 聂德宁;明末清初澳门的海外贸易[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志强;;明清时期坟茔的纷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邹振环;;《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陈勇;;晚清时期的茶税与徽州茶叶贸易[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魏霞,刘正刚;明清安徽与广东的贸易往来[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5 陈尚胜;;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6 刘亚轩;;明清之际西方文献中的中国葡萄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7 汤开建;陈青松;;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播与西洋宗教画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梅晓娟;周晓光;;利玛窦传播西学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坤舆万国全图》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梅晓娟;周晓光;;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地理学汉文西书的天主教化倾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白念文;孟祥路;;以巴赫金狂欢理论观照中国古典喜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高晓芳;;指称外语的词语演变及其原因[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文德;;明与西域的玉石贸易[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5 万明;;16—17世纪中叶澳门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6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7 刘凤鸣;;登州在唐代中日关系中的重要地位[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8 邱树森;;明武宗与明代回回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王雪萍;;论扬州盐商的儒贾性[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佳;;詹森派视野中的“利玛窦规矩”——以《耶稣会士的实用伦理学》第二卷为中心[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3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张星;明清时期岭南笔记医学史料的发掘收集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马高洁;明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3 石运瑞;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胡晨;明朝嘉靖时代的“海上王国”—汪直及其东亚海上贸易网络研究(1540-1560)[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聂莹;民国江西茶叶地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段晓军;中国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玉萍;日本古典园林的石景及其美学意义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

9 许作海;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刘锦;叶向高《四夷考·北虏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廷茂;;从汪柏与索萨议和看早期中葡关系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2 杨翰球;;十五至十七世纪中西航海贸易势力的兴衰[J];历史研究;1982年05期

3 颜广文;再论明政府允许葡人租借澳门的原因[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02期

4 张廷茂;明清澳门海上贸易史研究的回顾与设想[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12期

5 陈尚胜;明代浙江市舶司兴废问题考辨[J];浙江学刊;198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越;;略论明初朝贡贸易与郑和下西洋[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2 胡云生;论明代回回的朝贡贸易[J];回族研究;1997年02期

3 许飞飞;;试论朝贡贸易对明朝中外关系的影响[J];才智;2009年26期

4 杨欢;;浅析永乐朝发展朝贡贸易的措施及其弊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丁厚雷;;明代海禁政策下的中国海外贸易[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黄纯艳;;宋代朝贡贸易中的回赐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凌文峰;;明代朝贡贸易衰败的经济原因探析[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8 张英聘;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新成果——《明帝国与南海诸蕃国关系的演变》评价[J];史学集刊;1997年03期

9 万明;;郑和下西洋终止相关史实考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滨下武志 ,朱荫贵;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一些问题的再思考[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栾凡;;明代中朝朝贡刍议[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2 万明;;明初“贡市”新证——以《敬止录》引《皇明永乐志》佚文外国物品清单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3 田培栋;;明代前期至中期财政储存研究[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4 万明;;15世纪中国与东亚贸易关系的建构[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5 张文德;;明与西域的玉石贸易[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6 刘洋;;明代青花瓷外销分期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7 沈定平;;明代与中亚诸国的交往[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8 万明;;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社会变迁[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9 李木妙;;海上丝路与环球经济——以16至18世纪中国海外贸易为案例[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李庆新;;明前期市舶宦官与朝贡贸易管理[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N];学习时报;2004年

2 韩毓海;大历史视野下的科学发展[N];人民代表报;2010年

3 解玉;细说郑和 知古鉴今[N];人民日报;2005年

4 何瑜;为什么西方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N];学习时报;2004年

5 广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纪委书记、历史学博士 刘平;直挂云帆济沧海[N];上海金融报;2010年

6 刘光前;探渊涉海索骊珠[N];中国文化报;2004年

7 [美]李露晔著;当中国称霸海上[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8 南京大学教授 徐雁;一个新标志[N];光明日报;2009年

9 林甘泉;中国曾是世界经济中心吗[N];北京日报;2002年

10 田澍;明史研究的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时华;宋代香药业经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金星;明朝与蒙古的贸易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田渝;16至19世纪中叶亚洲贸易网络下的中暹双轨贸易[D];暨南大学;2007年

4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5 芦敏;宋丽海上贸易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冯正玉;17-19世纪朝鲜对清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晓堂;清朝对外贸易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荆晓燕;明清之际中日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曹志刚;当代中朝贸易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薛明;清代中前期的中日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春冉;康雍年间清鲜朝贡贸易中“揽头”及欠银问题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慧;论高丽与宋的朝贡贸易[D];延边大学;2002年

3 戚畅;海禁与朝贡:明朝官方海外贸易研究(1368-1567)[D];暨南大学;2012年

4 何瑞军;明代与日本足利幕府朝贡贸易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祝捷;试论九世纪东亚的海上通交[D];延边大学;2006年

6 田渝;清代中国与暹罗的贸易[D];暨南大学;2004年

7 尹晓盛;明代私人海上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李运通;明朝涉外法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乔毅;16世纪中日关系史述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安峰;明代海禁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37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37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6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