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殉难事迹的叙事演化与“诛十族”说考

发布时间:2018-05-28 20:01

  本文选题:方孝孺 + 殉难事迹 ; 参考:《史学月刊》2014年05期


【摘要】:方孝孺是明代著名的儒臣,在靖难之役中为建文帝殉难,被后世视为忠义的楷模。其殉难事迹的叙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由简入繁的演化过程,随着文禁的解除与历代的平反,许多信息被添入,尤以"诛十族"说流传最广,其惨烈尽忠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梳理记叙方孝孺殉难事迹的主要历史文献和明代主要的法律、制度文献后发现:方孝孺殉难事迹的演化过程是由诸多历史、文化因素综合而成的,"诛十族"说的出现、流传且被史实化也有其复杂的历史内情,值得思考与玩味。但是,"诛十族"仅是一个传说,不能视作历史事实。
[Abstract]:Fang Xiaolu, a famous Confucian minister in Ming Dynasty, was martyred for Emperor Jianwen in the battle of Jing Nian, and was regarded as a model of loyalty and righteousness in later generations. The narrative of his martyrdom story has gone through a long process of evolution 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 With the lifting of the ban and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st dynasties, many information has been added, 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the death of ten people", which is the most widely spread. His fierce and faithful image left a deep impression. After combing the main historical documents about the martyrdom deeds of Fang Xiao-ru and the main laws and laws of the Ming Dynasty, it is found that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martyrdom deeds of Fang Xiao-ru is composed of man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Spread and historical facts also have its complex historical situation, worth thinking and fun. However, the "death of ten people" is only a legend, can not be regarded as a historical fact.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德义;;《姜氏秘史》考辨及其史料价值[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0年03期

2 张建国;夷三族解析[J];法学研究;1998年06期

3 水间大辅;;汉初三族刑的变迁[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明选,李勇;程演生《天启黄山大狱记》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戴卫东;略论明代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的弊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健;;朱元璋与淮西集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李玉栓;;明代文人结社兴盛的政治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王平;;明代文人叶权三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张利;;嘉靖年间明朝对安南危机的处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张国勇;明代大同镇述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李新成;;明代辽东名将李如松[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褚殷超;;“空城计”考略[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王红银;;明代贵州民屯刍议[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白斌;王慕民;;明代朱纨海禁政策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5 贾建飞;;浅谈清人视野中的西域[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7 徐卫东;;明代皇位继承中的监国[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8 曹永年;;阿勒坦汗和丰州川的再度半农半牧化——阿勒坦汗研究之一[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9 乌云毕力格;;论东土默特蒙古[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10 谭徐明;;屯堡文化背景下的贵州鲍屯古代乡村水利工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建萍;蔡清及其易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肖满省;明代福建易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友庭;晋藩屏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影;明代南京都察院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叶辉;《明史·职官志一》笺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琳琳;明代《辽东志》与《全辽志》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要琦;李东阳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8 林惠;明朝对海盗的打击及其相关法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惠玲;张雨及其《全陕边政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许作海;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彭年;秦汉族刑、收孥、相坐诸法渊源考释[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2 贾丽英;;秦汉时期族刑论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吕丽;汉“谋反”、“大逆”、“大逆不道”辨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广平;明初方孝孺宗法思想初探[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2 张群;;方孝孺后人之谜[J];学问;2003年06期

3 赵映林;;方孝孺精神与历史转折的拐点[J];文史杂志;2010年06期

4 史式;;请不要误解了方孝孺[J];同舟共进;2002年08期

5 简究岸;;读书种子,被诛十族——明初燕王朱棣屠杀宁海方孝孺案[J];观察与思考;2001年02期

6 资中筠;;方孝孺和布鲁诺之死[J];新一代;2009年09期

7 刘孔伏;潘良炽;;读《明史·循吏·方克勤传》——兼考明初空印案发生年代[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8 薛家栓;;方孝孺之女殉节于宁海淮河[J];文史杂志;2010年06期

9 资中筠;;方孝孺和布鲁诺之死[J];国学;2009年08期

10 张常明;;浙东名儒方孝孺先生及其《逊志斋集》版本[J];图书与情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2 商传;;元末明初的学风[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3 商传;;论解缙[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4 商传;;试论“靖难之役”的性质[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5 陈宝良;;从君子小人之辨看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传玺;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N];江淮时报;2006年

2 北林;古代“讳言理财”思想的批判[N];财会信报;2005年

3 乐承耀;明清浙东学者的政治思想及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4 李传玺;孙暴不如邢宽[N];江淮时报;2006年

5 国风;宋代的乡约和元代的社制[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陈洪标 通讯员 袁信禄 报道组 周武军;徐霞客开游地的若干猜想[N];浙江日报;2010年

7 向敬之(书评人);永乐皇帝:操弄权力、阴谋和无赖行径的高手[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8 周钰雯 魏文静;“明建文帝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N];中国文物报;2010年

9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王雪华;明代建文叙事“复活”的文化意蕴[N];光明日报;2011年

10 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商传;刘基与元末明初学风[N];温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伟;明前期士大夫主体意识研究(1368-1457)[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廖峰;陈白沙的历史世界[D];贵州大学;2007年

2 索洁;“靖难”事件与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张利;明代联宗与联宗组织[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召海;宋濂社会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戴园园;略论明朝士大夫的气节[D];南昌大学;2013年

6 姜佳曦;黄宗羲“君臣观”的时代文化语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群;论明代儒生与皇权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47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47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3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