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中贤良与文学思想主张之差异
本文选题:《盐铁论》 + 汉代 ; 参考:《阴山学刊》2006年02期
【摘要】:《盐铁论》中记载了西汉中期盐铁会议上贤良与文学对诸多社会问题的看法。二者同处辨论一方,但贤良与文学在义利、法治与德治、农业与工商业、奢侈、匈奴等问题上的思想主张并不尽相同,分析其差异对于研究中国思想史具有一定意义。
[Abstract]:The theory of salt and iron recorded the views of Xianliang and literature on many social problems at the conference of salt and iron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y are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argument, but the ideas of virtuous and good and literature on such issues as justice and profit, rule by law and rule of virtue,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and commerce, luxury, Xiongnu and so on are not identical, so it is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ir differe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燕;;汉代夫妻合葬习俗的思想史解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王焕然;;汉代通西域对文学的影响[J];南都学坛;2010年06期
3 晋文;;西汉盐铁会议若干问题再评议[J];江海学刊;2010年02期
4 高福顺;;论盐铁会议对汉武帝内外政策的批判[J];长白学刊;2005年06期
5 赖华明;汉代察举制的内容及其功过[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1期
6 赖华明;汉代察举制概论[J];天府新论;2003年06期
7 王子今;;汉代“得民和”政治理念的思想史分析[J];人文杂志;2007年05期
8 王启才;;汉代奏议研究引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6期
9 蒋文燕;;从比附颂德到托物抒情——试论汉代咏物赋的意义转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2期
10 杨海文;孟子与汉代思想史的散点透视[J];齐鲁学刊;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裳裳;;论文学的日常性品格[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唐建清;;冷战后时期的文学与“文明的冲突”[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向成国;;文学的当下困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周晓风;;新时期文学的未完成性[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明堂;;瞿秋白的文学视角与文艺观[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6 吕力平;;文学与美术创作思维共同性的探讨——关于文学是想像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辨析[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王铁仙;;在政治与文学之间——左联时期的瞿秋白[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吕斌;;“大眼”苍蝇所看到的——试析新感觉派文学的奠基之作《苍蝇》[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9 陈锡良;;徐霞客岂容诽谤——评狭邪诲淫的伪文学《口干舌燥》[A];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王伟柳;赵建;;《盐铁论》与儒家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温儒敏;思想史能否取替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梁枢 □:葛兆光;思想史的视野[N];光明日报;2002年
3 薛刚 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真实”,或者思想“世界”?[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郑任钊;朱鸿林:明代思想史的空间与进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泰山学院教师 张鹏;《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6 叶隽;寻找位置:常态的获得与构建[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武汉大学博士后 张宝明;从文学史到思想史[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葛兆光;系谱,还是历史[N];文汇报;2004年
9 刘宝才;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的典范[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王晓渔;20世纪思想的“魔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伟;“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1930-1936)[D];复旦大学;2005年
2 潘殊闲;叶梦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裴登峰;战国七十年文学编年[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4 周春玲;九十年代文学与当代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强;庆历士风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袁盛勇;宿命的召唤[D];复旦大学;2004年
7 马汉钦;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坤;文学中的“疯狂”女性: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田耕宇;元和到元(礻右)文学的创新与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解文超;先秦兵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杰;《盐铁论》中贤良与文学思想主张之差异[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金山;萨特的“文学介入说”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t,
本文编号:2033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3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