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多籍宗族的形成与赋役承担——以福建晋江沿海地区为例
本文选题:明代 + 多籍宗族 ; 参考:《史学月刊》2014年11期
【摘要】:明初以来,福建晋江沿海地区灶户编佥、军户登记及垛集、抽籍等都未设定明确的地理范围,使得当地出现灶户、军户和民户杂居共处,甚至一家多籍的现象。与之相应,当地明代所建宗族普遍拥有灶、军、民等户籍。多籍宗族往往形成多个赋役团体以应对各类赋役,赋役的具体承担方式则与户籍的构成情况相关。一般而言,由独立登记户籍的各支派构建的宗族,赋役归各派独自承担;由同时登记了军、民、灶等户籍的人群构成的宗族,赋役由族人通过多种协议共同应对;户籍若由不属于同一宗族的群体构成,户下多个宗族或势力必须共担赋役。户籍登记与赋役负担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因势豪将赋役摊给弱小群体而改变。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Ming Dynasty, no clear geographical range has been set in the area of Jinjiang coastal area in Fujian Province, such as the registration of military households and the collection of military households, and the collection of local residents, which makes the local families, military households and civilian households live side by side, and even have a multi-nationality phenomenon. Accordingly, the local Ming Dynasty established clans generally owned cooker, army, people and othe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Multiple clans often form several groups to deal with all kinds of servitude, and the specific way of undertaking duty is related to the constitution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families constructed by the tribes of the independently registered hukou, and the clans composed of the people who have registered the army, the people, the stoves and so on, shall be taken care of by the clansmen through a variety of agreements. I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is made up of groups that do not belong to the same clan, multiple families or forces under the household must share the du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nd the burden of duty may also be changed by Poe Ho's share of the tax service to the weak group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东南沿海灶户民间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12BZS083)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中心资助项目(YWHZ13-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LZUJBWZY01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锦花;;明代灶户宗族生计变革与祖先故事演变——以石狮铺锦黄氏为例[J];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文;;边疆族群·国家认同·文化创造——以一个O捅易宓谋淝ㄎ齕J];求索;2006年09期
2 胡铁球;刘文香;;“赋役完欠”的政绩考核标准与方志“文化名宦”形象的塑造——以两个完全不同形象的“莫大勋”为例[J];人文杂志;2010年01期
3 焦颖慧;;屈家山李氏宗祠建筑与文化探微[J];四川建筑;2011年02期
4 纪军;;从《牡丹亭》看明代丧葬习俗[J];四川戏剧;2011年02期
5 张文仁;;浅谈古代祠堂建筑的现代功能[J];丝绸之路;2012年02期
6 谢乾丰;;明代银矿冶业政策及其生产经营方式简析[J];兰台世界;2009年12期
7 祁建民;;民国以来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宗族问题[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9年00期
8 乔素玲;黄国信;;中国宗族研究:从社会人类学到社会历史学的转向[J];社会学研究;2009年04期
9 曹树基;;“瓦屑坝”移民:传说还是史实[J];学术界;2011年09期
10 高寿仙;;改革开放以来的明史研究[J];史学月刊;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申斌;;明朝嘉靖隆庆期山东均徭经费初探:基于《山东经会录》的分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大学;;朝代更替、社会记忆与明末清初的江南海塘工程[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友庭;晋藩屏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大学;明清江南海塘的建设与环境[D];复旦大学;2007年
5 余丰;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厦门湾的历史变迁[D];厦门大学;2007年
6 李文睿;试论中国古代海洋管理[D];厦门大学;2007年
7 宋长琨;家庭背景与明代徽州双籍进士的地位升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陶双宾;再置的生命:1946-1976,辽西北村落中的国家、社会与农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高志超;明清时期伶仃洋区域海洋社会经济变迁[D];暨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国信;温春来;;新安程氏统宗谱重构祖先谱系现象考[J];史学月刊;2006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蓉蓉;;当前沿海地区设计创新的语境研究[J];大众文艺;2010年11期
2 许自策;蔡人群;;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十年若干问题的讨论和建议[J];人文地理;1989年04期
3 俞德华;;古代桂东南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探索;1991年02期
4 金凌霞;苗卫钟;;河北省全力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 面朝大海谋跨越[J];河北画报;2013年10期
5 舒运国;;公元初——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东非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J];历史教学问题;1988年03期
6 舒运国;阿拉伯人在东非沿海地区的活动自公元前至19世纪60年代初[J];阿拉伯世界;1988年01期
7 张文奎;;香港的发展模式对开发沿海地区的启迪[J];国外人文地理;1988年02期
8 谭建光;试析沿海人的主体意识发展[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9年03期
9 张禄滨;;港台歌曲各具特色[J];北方音乐;1992年04期
10 黄建明;沿海地区宗教对社会稳定的影响[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刘邦凡;;以着力改善两个环境为契机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快速发展[A];学习“十八大”精神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高庆华;;开展沿海地区综合减灾工作[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高建国;;我国沿海地区灾害带及减灾重点地区[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肖嗣荣;;河北沿海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及其群发性趋势初探[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6 ;国电集团公司召开沿海地区项目前期工作座谈会[A];《电站信息》2013年第06期[C];2013年
7 陈文贵;张剑明;于少鹏;;我国沿海地区的火灾与对策[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8 周民良;;工业化、生态健康与沿海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A];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首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4年
9 郭振英;游宏炳;;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与减灾[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10 郭增建;秦保燕;杨国军;刘武英;陈家超;;我国沿海地区地震问题的讨论[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八大区域实力大比拼[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记者 赵建;抓住机遇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开发开放[N];河北日报;2011年
3 张吉祥 王选云;砚山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见成效[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计友;我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出台 多项支持政策鼎助沿海地区先行先试[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5 王晓东;山东销售沿海地区全力防洪保库站安全[N];中国石油报;2007年
6 记者 韩晓 通讯员 张霄;维护东营沿海地区和谐稳定[N];东营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可 高洪艳 实习记者 宋菲;沿海地区并不会“产业空心”[N];中国贸易报;2008年
8 记者 燕永清 通讯员 张晓;确保沿海地区持续和谐稳定[N];东营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论 李赤日;十个专项 规划先行[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丘新梅 顾仁华;苏中崛起 苏北振兴[N];中国贸易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慧媛;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方向与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桂春;海洋对沿海地区可持续发的贡献、作用机制与相关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史雪艳;河南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3 王红;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适应与发展调查[D];烟台大学;2014年
4 刘鑫;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效应及升级路径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董启锦;沿海地区农户分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张辉;沿海地区农户分化的宏观调控[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于晓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沿海地区FDI吸收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畅;浅谈滨水沿海地区生态、可持续性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王婧;河北沿海地区循环产业集群评价[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10 乌云高娃;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发展的政治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75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7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