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应对南北藩镇反叛之策略差异及缘由
本文选题:唐史 + 唐肃宗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以唐肃宗为首的中央对发生在江淮地区的兵变和与中央对抗的军事行动以及发生在北方的兵变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略,一方面是因为江淮地区是唐王朝的大后方,提供了大量的财富,一方面是因为南方的叛军势力较弱;而北方地处平定安史之乱的前线,发生兵变的军队又是唐中央赖以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力军。
[Abstract]:The central authorities headed by Tang Suzong adopted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the mutiny in the Jianghuai region, the military action agains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mutiny in the north, on the one hand, because the Jianghuai region was the rear area of the Tang Dynasty. It provided a great deal of wealth, partly because the rebels in the south were weak, while the north was on the front line of the pacification of Anshi, and the mutineering army was the main force on which the Tang Central Committee relied to calm down the Anshi Rebelli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4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振;;唐永王t樖录急鎇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贾二强;唐永王李t樒鸨路⑽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3 黄寿成;唐肃宗时河东朔方兵变事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赵睿才;;发掘自己的灵魂——长吉诗理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崔文彬;;试论苏轼的排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方胜;罗芳芳;;“九华四俊”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方胜;;晚唐诗人曹松生平事迹考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霍宏伟;;隋唐洛阳东城形制布局的演变[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6 赵立新;;梁代的聚书风尚——以梁元帝为中心的考察[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蓝岭;姚乐音;;盘王碧渡海漂失传说辨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8 冯培红;;论晚唐五代的沙州(归义军)与凉州(河西)节度使——以“河西”观念为中心的考察[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9 徐日辉;;以渤海国申遗为契机强势牡丹江旅游经济[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章管炜;;《左传》杜注“既葬释服,谅暻终制”论及其成因解析[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煜;民愤在量刑中的定位[D];湘潭大学;2010年
9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朱亚兰;王安石咏史诗与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寇养厚;;永王东巡与《永王东巡歌》[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2 贾二强;唐永王李t樒鸨路⑽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文玉;;汉唐史研究的新贡献——读《唐都学刊·汉唐研究》(史学卷)[J];唐都学刊;2009年02期
2 李伟;;初唐史官对“文儒”的认识[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温翠芳;;“中国唐史学会第十届年会第二次会议暨唐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01期
4 温翠芳;;中国唐史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唐史国际学术研讨会[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2期
5 涂小丽;;宋人笔记中论唐史之风[J];北方论丛;2012年03期
6 吴丽娱;;对唐史的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J];博览群书;2012年07期
7 崇山;;全国唐史研究会第一届年会在古城扬州举行[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8 商慧明;中唐史馆探微[J];人文杂志;1986年03期
9 卓生;唐史研究的新座标——《唐史探赜》评介[J];社联通讯;1988年03期
10 ;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说明[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2 杨际平;陈明光;;中国唐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3 张重艳;孙继民;刘宏安;;新发现唐史弘泉墓志铭试释[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4 夏炎;;从刺史的地位看唐代内外官的轻重[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正建;走在唐史研究的前列[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潘家铮;我的求学“荒唐史”[N];中华读书报;2012年
3 李磊;社会与国家:汉唐史研究的新视野[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杨晓芳;历史文化解读热点向唐代转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王曾瑜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汉唐史专家张泽咸的学术成就与不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张燕;敦煌考古再获突破 唐史研究又添新证[N];中国矿业报;2002年
7 历史所 黄正建;唐史研究发展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张国刚;历史既可研读,亦需讲说[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记者 吴娜邋邢宇皓;孟宪实:历史不应为研究者所独享[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文东;《贞观之治》:全新方式讲述贞观历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潇一;初唐史家文学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76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7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