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与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3 19:44
【摘要】:明万历时期入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是大航海时代以来中西饮食文化交流史上的开拓者。利玛窦发回欧洲的个人回忆录及其所著中文书稿是中西食物知识交流的重要载体与文本证据。利玛窦有关中国食物原料、饮食习俗以及宴饮文化的信息传回欧洲后,引起了欧洲知识群体的讨论,激发了更多欧洲人进一步探索中国的欲望。利玛窦所著《天主实义》、《斋旨》和《畸人十篇》,以中文的方式在华传播了西方天主教斋素教义。利玛窦通过文化适应策略,顺利地使得西方宗教饮食知识纳入到中国知识历史的演变过程中。
[Abstract]:Matteo Ricci, a Jesuit from the Ming Dynasty, was a pioneer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 Matteo Ricci's personal memoirs and his Chinese manuscripts are important carriers and textual evidence for the exchange of food knowled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fter Matteo Ricci's information about Chinese food materials, food customs and banquet culture was sent back to Europe, it aroused the discussion among European knowledge groups and aroused the desire of more Europeans to further explore China. Matteo Ricci's "the Truth of God", "Zhai", and "the Ten terrors" spread the Western Catholic Zhai teachings in Chinese in China. Matteo Ricci brought the knowledge of western religion and diet int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knowledge through the strategy of accultur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历史系;浙江大学历史系;
【基金】: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项目(Y201328566)
【分类号】:K248;TS9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时鉴;;关于茶在北亚和西域的早期传播——兼说马可波罗未有记茶[J];历史研究;1993年01期

2 谭世宝;利玛窦《中国传教史》译本的几个问题[J];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04期

3 林金水;代国庆;;利玛窦研究三十年[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会娥;;原始社会饮食之次级加工技术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2 刘亚轩;;明清之际西方文献中的中国葡萄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3 汤开建;陈青松;;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播与西洋宗教画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梅晓娟;周晓光;;利玛窦传播西学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坤舆万国全图》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梅晓娟;周晓光;;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地理学汉文西书的天主教化倾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白念文;孟祥路;;以巴赫金狂欢理论观照中国古典喜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7 马志峰;丁俊;;唐宋时期中阿交往及其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4期

8 王志平;;利玛窦两次易服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贾庆军;;明清之际传教士东来之历史背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高寿仙;;“行业组织”抑或“服役名册”?——宋代“团行”和明代“铺行”的性质与功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芳;;指称外语的词语演变及其原因[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文德;;明与西域的玉石贸易[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3 周伟洲;;丝绸之路与古代民族[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义康;;中国发现东罗马金币波斯萨珊朝银币相关问题研究[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志刚;;草原饮品及其文化特征[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金国平;吴志良;;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7 罗福惠;;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研究简论[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8 马自毅;;简论近代中国主权意识的萌生和发展[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9 宋芝业;;关于徐光启、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的若干问题[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莹;民国江西茶叶地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段晓军;中国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5 郑周;清代江南水上游事活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管亚男;《律吕正义.续编》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长江;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空间伦理的继承[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开建;陈青松;;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播与西洋宗教画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孙尚扬;求索东西天地间——利玛窦论人性与道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3 赵世瑜;从利玛窦到马戛尔尼──写在英使首次访华200周年之际[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4 徐文堪;谈早期西方传教士与辞书编纂[J];辞书研究;2004年05期

5 苏新红;晚明士大夫党派分野与其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无关论[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1期

6 朱仁夫;儒学传播意大利[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陈可培;;利玛窦的《畸人十篇》与道家思想[J];东方论坛;2007年06期

8 邹振环;利玛窦《交友论》的译刊与传播[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吴莉苇;;从利玛窦和艾儒略的传教策略看晚明基督宗教与儒学对话机制的缺失[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汤开建;明清之际西洋音乐在中国内地传播考略[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振国;拒斥与吸纳:天主教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应对[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娟;明清时期西方键盘乐器在中国传播管窥[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严晓,

本文编号:2140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40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c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