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致太平——略论秦汉之际的政治走向和文化选择

发布时间:2018-09-08 07:49
【摘要】:政治大统一是中国历史的第一前提,秦始皇统一天下,创造了人民生存发展的平台,但是,他在治国价值理念上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导致了剧烈的文化冲突。汉初选择黄老思想,提倡清静无为,促使社会度过了大乱之后百废待兴的短暂的特殊时期。当这个大一统的国家过渡到正常状态时,必然要寻找新的立国之魂,确立远大的治国指导思想,汉武帝担当了这个历史转型的艰巨任务。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主张"大一统"和"尊六经",与汉武帝达成高度共鸣,确立儒家经学为国家的最高意识形态。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对经学走上中国政治舞台开了先例。汉武帝的政策核心是"举贤良、明教化"和"尊儒",但是他也"尚法",所以,汉武帝时期的政治还算不上是"王道"政治,而被定位为"霸王道杂之",但历史已经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纵观秦汉之际,"秦皇"解决了"以武定天下"的问题,而"汉武"则解决了"以文致太平"的问题,后来中国历代的朝野都基本认同这个"文治武功""文韬武略"的大逻辑,成为高度的共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bstract]:Political unification is the first prerequisite in Chinese history. Qin Shihuang unified the world and created a platform for the people to survive and develop. However, he chose the Legalist thought on the concept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which led to violent cultural conflicts. In the early Han Dynasty, Huang Lao thought was chosen to advocate quiet and inaction, which prompted the society to pass the short special period after the chaos. When this unified country transitioned to a normal state, it was inevitable to look for a new soul of nation-building and to establish a broad guiding ideolo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Emperor Wu of the Han Dynasty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arduous task of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Dong Zhongshu's "three policies of Heaven and Man" advocated "unification" and "respecting the six Classics", which reached a high resonance with Emperor Wu of the Han Dynasty and established Confucian classics as the highest ideology of the country. Emperor Wu-Di of the Han Dynasty set a precedent for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on the Chinese political stage. The core of the policy of Emperor Wu of the Han Dynasty was "to promote virtue, to teach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o respect Confucianism", but he also "respected the law". Therefore, the politics of the period of Emperor Wu of the Han Dynasty was not a politics of the "king's way". But history has advanced a big step forward. Throughout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Qin Huang" solved the problem of "ruling the world with Wu", while "Han Wu" solved the problem of "bringing peace to peace with literature". A high degree of consensus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D691;K2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旭;;法、儒之间的政治抉择——李斯政治思想新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李耀建;;汉代刺史制度研究及其现实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汪春泓;;关于《史记·五宗世家》之“河间献王”事迹疏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杨晓芳;司马相如《封禅文》与汉武帝封禅[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5 李景明;;汉武帝与公羊学“大一统”新探[J];沧桑;2011年01期

6 武宏璞;;吕不韦的政治理想及其悲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汤太祥;;《易林》反战思想的历史渊源及当代价值[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赵雷;;张骞通西域与汉武帝的求仙动机[J];船山学刊;2008年01期

9 黄金明;;文章源于《五经》评析[J];东南学术;2005年06期

10 杨民;;认同与互动:秦灭巴蜀后巴蜀文化变迁的两层面相[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梁仲明;宫欣旺;;论危机处理中中央向地方授权的困境及其成因——基于汉、唐、清三代的比较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曹正汉;;市场环境中的公社制度:它的存在原因与变迁路径——广东省中山市崖口村个案(1981~2002年)[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四集)[C];2005年

3 谢保成;;还其本来面目——重读《甲申三百年祭》[A];郭沫若研究(第十二辑)[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孟龙;西汉侯国地理[D];复旦大学;2011年

5 徐栋梁;《春秋纬》与汉代春秋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瑞军;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赖恩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的现代社会转型[D];复旦大学;2005年

9 方卿;专制与秩序[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胡仁智;两汉郡县官吏司法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多旺;法家的功利价值取向与泰国的兴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伟奇;中国古代刑法亲属容隐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韩玉峰;秦汉时期儒生的命运与国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银清;汉魏书牍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任永亮;钱穆的中国史观[D];西北大学;2011年

7 韩永志;侯外庐土地国有论及其思想史意义[D];西北大学;2011年

8 葛瑞敏;气积文畅,,情深意挚[D];河南大学;2011年

9 兰青青;论司马迁笔下西汉前期功臣人物及其命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培培;西汉时期孔子遗说的整理与写定[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29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29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4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