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之德育美学观嬗变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8-09-12 14:17
【摘要】:德育美学观这一现代德育范式在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中也有所体现,并随之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本文试图梳理、分析并阐释理学德育美学观两大流派的各自本质和区别,并从中得出对当代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
[Abstract]:The modern moral education paradigm of moral aesthetics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Ming's Neo-Confucianism, and has undergone certain changes. This paper tries to sort out,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essence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chools of the aesthetic view of moral education of Neo-Confucianism, and draw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of contemporary China.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B244;K2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蒲松龄痴狂意象论[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鲍金;休谟问题及休谟的解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江海;从四无说看王阳明的四句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翟奎凤;;致良知与致中和——王阳明中和论思想发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杨国荣;;心学的意义之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尉利工;;论王畿与钱德洪对王阳明“四句教”的不同诠释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业进;莫志宏;;论社会科学的事实[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周翻翻;;浅析平坝第一进士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文化渊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凌斌;;经济运行的法律影响:科斯框架的一个理论澄清[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陈其荣;;唯科学主义:基本特征、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戴兆国;;朱子《大学章句》与王阳明《大学古本旁释》比较研究[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欧阳恩钱;钭晓东;;论海洋灾害的适应:从环境保护与灾害应对法制统筹展开[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10 王晓昕;;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献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光灿;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野下的人本管理理论重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学贵;明代文人与庐山关系考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卫方方;亚当·斯密交换伦理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魏奇;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教育[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建国;沈阳市国有资产退出模式选择[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俊;洛学向心学的转化——论王苹、张九成思想走向[J];哲学研究;2001年01期

2 郭学信;时代迁易与宋代士大夫的观念转变[J];文史哲;2000年03期

3 魏向东;魏晋南北朝时期节俗的嬗变[J];史林;2002年04期

4 赵伟;;研究明代宗教思想要关注心学[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常新;;晚明士人审美意识嬗变的历史考察[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陈旭;海瑞:陆、王心学的实践者[J];阴山学刊;2005年04期

7 魏登云;;“阳明心学”产生综合原因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张弘;战国秦汉时期重商与轻商观念的嬗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张艳丽;;论明代史学家王世贞对管仲的评价[J];管子学刊;2010年04期

10 杨绪敏;安超;;明清学风嬗变之大势及对学术的影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东海;;南宋江西陆子学派的形成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张显清;;晚明心学的没落与实学思潮的兴起[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3 朱贤杰;朱贤才;;朱熹与衢州[A];朱熹与武夷山学术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4 何巧云;;论明朝休宁儒学之兴盛[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毕诚;;明清之际实学教育思潮对理学教育的改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吕景琳;;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7 张金岭;;济王之死与晚宋政局[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桂林;;许衡教育思想探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沙似雪;;略论宋濂的理学思想和文学主张[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10 刘文鹏;;从《四友斋丛说》看何良俊的经世思想[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佐良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清初三孺与理学重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汪学群;清前期的学术思想论争[N];光明日报;2000年

3 王路平;贵州划时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孙应鳌[N];贵州政协报;2008年

4 田斌峰;游酢墓得到专家认定[N];巢湖日报;2006年

5 中南民族大学 余和祥;明清实学的学术转型及其意义[N];光明日报;2007年

6 刘湘凌 湖南省永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一朵永不凋谢的莲花[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7 余增福;尚余墨迹香千里 先贤过化入人深[N];闽东日报;2005年

8 李细珠;传统学术资源与嘉道经世思潮勃兴[N];光明日报;2006年

9 魏宗禹;傅山的学行与儒学[N];太原日报;2007年

10 伍晓蔓;沉潜七年的精心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赵英华;唐前期东宫官研究(公元618年-713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侯步云;北宋《春秋》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吴铮强;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D];浙江大学;2006年

5 孙洪军;清代按察使历史角色及其嬗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赖玉芹;博学鸿儒与清初学术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成积春;走向盛世的政治思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林存阳;清初三礼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威;陈傅良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郭晖;薛tD教育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廖峰;陈白沙的历史世界[D];贵州大学;2007年

4 宋宜林;孙奇逢研究:历史地位、理学思想、学术史建树[D];山西大学;2005年

5 弋杨;宋代江西书院及其发展的社会环境[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枫林;孙奇逢《理学宗传》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王蕊;陈献章退隐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郄军红;刁包思想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燕;张伯行的理学传播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定安;以同述异与因异求同[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39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39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1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