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内府刻书机构探析

发布时间:2018-11-06 14:33
【摘要】:明代的内府刻书是明代官府刻书的杰出代表,以往学者大多以为司礼监经厂就是内府刻书的唯一机构,偶有持论不同者,亦语焉不详,没有对内府刻书的具体承刻机构进行系统考究。根据《明实录》及内府刻本等一手资料考察,明代内府刻书除了司礼监经厂之外,在中央,尚有工部、礼部、秘书监、内官监等机构,在地方,则有寺庙和地方书坊。据此提出,明代内府刻书是皇家的刻书,受皇帝敕命刊刻是这一版本类型的本质特征。
[Abstract]:In the Ming Dynasty, the inscription of the Inner House wa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official inscriptions of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past, most scholars thought that the Secretary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Economic Affairs was the only organization for the engraving of the Neifu, and occasionally held different views and was vague in his remarks. There is no specific engraving mechanism of the internal government engraving book for systematic study. According to the "Ming Shi Lu" and the inscriptions of the inner government, in addition to the department responsible for supervising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there were also agencies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uch as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the Superintendent of Secretaries, the Superintendent of Internal officials, and so on. In the local areas, there were temples and local bookshops. Based on thi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scrip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is the imperial engraved book, and the nature of this edition type is to be printed under the command of the emperor.
【作者单位】: 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院;
【基金】:国家图书馆2014年馆级课题《国家图书馆藏明代内府本研究》(NLC-KY-2014-19)
【分类号】:G239.29;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文年;;清代中前期的民间刻书及其文化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王建辉;曾国藩与近代中国出版[J];编辑学刊;1995年05期

3 王锷;《藏书纪事诗》跋[J];图书与情报;1999年03期

4 王锷;二十世纪中国古籍目录研究与实践综述[J];图书与情报;2001年04期

5 张冲;试析“互著”与“别裁”[J];图书与情报;2005年02期

6 冯婵;;左思《蜀都赋》的创作观及资料来源初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倪延年;;论中国古代新闻法制起源于“颛顼时期”[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周昌梅;何晏《论语集解》版本考辨[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01期

9 孟雪梅;;佛经文献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1期

10 陆光华;;书院:唐宋时期正宗的藏书机构演变及与地方学校合流特征[J];贵图学刊;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炳应;;西夏人对活字印刷术的杰出贡献[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清慧;明代藩府刻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马理;传媒的双刃[D];四川大学;2006年

4 陈超;明代女性碑传文与品官命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忠;民国时期成都出版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胡国祥;近代传教士出版研究(1807-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鹏;晚明士人生活中的书法世界[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韩春平;传统与变迁: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缪小云;建阳本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丽;元前小说观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长生;四堡刻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官文娟;明代建阳书坊的科考用书[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汤佰会;《续修四库全书·经部·孟子》提要[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叶蕾;谢枋得《文章轨范》综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吴坤艳;民国目录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徐建红;胡文焕《群音类选》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赫;《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肖书铭;明清时期福建官府刻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尼志强;宋浙刻本对唐欧体书法的传承与变异[D];河南大学;2006年

10 李琦;晚清藏书家耿文光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晔;浅析《肖邦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几个不同版本——兼论个性理解与艺术的再创作[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徐汉明;辛弃疾诗词版本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郑筱筠;贝叶经与傣族《召树屯》故事不同版本之关系[J];民族文学研究;2001年03期

4 张雁;《绝妙好词》版本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04期

5 任超荣;以议佐记 历久弥新——曾巩《墨池记》校析[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赵红娟;“两拍”版本考述[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刘冬萌;从《圣经》的不同版本看中文《圣经》翻译[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2年02期

8 张志和;再论《三国演义》作者不是罗贯中——答杜贵晨先生[J];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9 许兵;浅谈巴赫半音阶幻想赋格曲[J];音乐探索;2002年03期

10 金宏宇;《创业史》:修改意向和版本本性[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二强;;清顺治朝的御制御注书与内府刻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2 谢宗万;邬家林;;《天宝本草》著者及版本内容比较评述[A];2002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2年

3 曹晖;刘玉萍;;《本草品汇精要》版本考察补遗[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瑞升;;《徐霞客游记》明清八序概览——《游记》版本散记之四[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5 朱正;;初版本的特别价值[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6 张灿s,

本文编号:2314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14560.html

上一篇:熙丰诏狱与北宋政治  
下一篇:吴越史新探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3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