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抑或利用:唐代德政碑刻立的政治意图

发布时间:2018-12-17 06:47
【摘要】:唐代德政碑的刻立,里面夹杂着各种复杂动机。对于申奏刻碑的百姓而言,他们有的是发自内心为良吏奏立德政碑,有的则是受地方官员驱使。由于朝廷重视基层百姓对地方官的评价,因此,耆老、百姓等记录官员治绩的"状",以及耆老对地方官的评价也就成为申奏刻碑的重要依据,这成为他们被地方官利用的价值所在。对属下官吏而言,他们为州刺史、县令或藩镇主帅立碑,带有巴结逢迎的目的,因为地方长官手中握有辟署权、荐举权等,双方之间有着一定的利益关系;有的属下官员则借助德政碑来表达对碑主的知遇之恩;此外,在为长官申奏刻立德政碑的同时,碑阴题名也能间接为他们自身带来政治声誉。对碑主而言,德政碑可以为他们带来良好的政治声誉,从而为考课带来好处。中晚唐时期的节度使还可以借朝廷的德政碑,获取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对唐朝天子而言,刻立德政碑,可以为天下官员树立良吏典范,从而达到巩固政权、维护秩序的目的;当中央势弱之时,天子又借助德政碑来笼络强藩。可见,唐代德政碑刻立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动机,而不仅仅是出于表彰美政或善政这样简单的理由。
[Abstract]:In the Tang Dynasty, the inscription of the Monument of Virtue was mixed with a variety of complicated motives. For the people who engrave the inscription, some of them are from the heart to set up the monument for the good officials, and some are driven by the local officials. Because the cour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valuation of local officials by the grassroots people, the "state" of the officials' achievements recorded by the aged and the common people, as well as their evaluation of the local officials, became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inscription of the tablet. This became the value of their exploitation by local officials. For the officials under them, they set up steles for the history of state thorns, county orders or town managers, with the purpose of flattering, because the local governors have the power to set up offices in their hands, the right to recommend them, and so on, and there is a certain interes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Some officials use the monument to express their gratitude to the owners. In addition, while setting up the inscription for the governor, the inscription of the inscription can also indirectly bring their own political reputation. For the tablet owners, it can bring them a good political reputation and thus bring benefits to the examination clas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the legitimacy of power can be obtained by virtue of the monumental monument of the court. For the emperor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inscription of a monument of virtue and administration can set a good example for officials in the world, thus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consolidating political power and maintaining order; when the power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weak, the emperor uses the monument of virtue to win over the strong and vassal. It can be seen that behind the inscriptions of the Tang Dynasty, there are complicated political motives, not just simple reasons of commending American government or good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继民;;唐何进滔德政碑侧部分题名释录[J];唐史论丛;2007年0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郭淑新;董秀丽;;中华民族的自信意识与忧患意识辩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张金铣;赵翼论新、旧《五代史》的文献价值与史学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胡耀飞;;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刘浦江;;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5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6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7 白茹冰;;唐代长安城牡丹的引种与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朱艳艳;慈波;;岑毓英奏折所反映的越南社会景象[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9 朱燕秋;;中西方悼亡诗的美学比较[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冯金忠;;唐代河朔藩镇武职僚佐的迁转流动——以与中央朝官间的流动为中心[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欣;《契丹国志》史源疏证举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83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83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4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