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回疆伯克制度浅析
[Abstract]:The Burke system of returning to Xinjiang in the Qing Dynasty complied with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overning because of vulgarity" in Qing Dynasty, an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half soil and half stream", it consolidated and stabilized the national policy of "separation of state and religion". Thus wrote a heavy strok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分类号】:K249;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娟娟;;关于清政府对回疆伯克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2 王东平;清代回疆地区法律典章的研究与注释[J];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02期
3 李丕祺;回疆法文化与大清法文化的冲突整合[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白京兰;;关于《钦定回疆则例》研究的几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2 刘俊;;清代回疆社会生活中的民事习惯法研究——以婚姻习惯法的理论研究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3年03期
3 白京兰;略论清政府辖制新疆的法律——《钦定回疆则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梁海峡;;清至民国新疆婚姻法制浅谈[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何永明;;清代新疆多元“法”文化初探[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田澍;邢蕾;;清代回疆司法控制研究综述[J];西域研究;2012年02期
7 刘希;;明清时期的民族法制概述[J];云南电大学报;2007年03期
8 王欣;《回疆则例》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03期
9 白京兰;清代回疆立法——《钦定回疆则例》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吾斯曼江·亚库甫;;清代边疆历史学家视野中的清代边疆民族政策——以沙依然米的《伊米德史》为例[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俊;;清朝对新疆的社会控制举措——从权力的视域进行解读[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金兰;法律移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路伟东;清代陕甘人口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王力;清代治理回疆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田庆锋;清代西部宗教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白京兰;一体与多元:清代新疆法律研究(1759-1911年)[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闫宗淼;清朝回疆民族政策—伯克制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2 李奋;《回疆则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3 马晓娟;清代法制在吐鲁番地区的实施[D];新疆大学;2008年
4 裴杰生;清代的西北边政方略[D];新疆大学;2008年
5 朱红娜;杨增新时期的新疆乡约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张茹茹;清代新疆地区民族立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7 吴秀菊;以《回疆则例》为中心看清代新疆民族宗教政策[D];石河子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作翔;从文化概念到法律文化概念——“法律文化”:一个新文化概念的取得及其“合法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徐晓光;清朝民族立法原则初探[J];民族研究;1992年01期
3 马玉祥;伊斯兰法文化与中国法文化的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海桢;;试论清王朝对维吾尔族伯克制度的改革[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王东平;关于清代回疆伯克制度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3 白京兰;略论清政府辖制新疆的法律——《钦定回疆则例》[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王东平;清代回疆的司法制度[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04期
5 尚衍斌;清代新疆法制史研究的力作——《清代回疆法律制度研究》评介[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03期
6 甘桂琴;;清代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始置时间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段自成;;清代北方推广乡约的社会原因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何永明;;清代新疆多元“法”文化初探[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张永江;论清代的藩部与行省[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02期
10 杨强;关志国;;论清代对蒙古族“因俗而治”的立法原则及其意义[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4 魏章柱;;清代台湾学校教育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苏德毕力格;;清朝对蒙政策的转变——筹划设省[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6 刘桂林;;乾隆与宝月楼[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7 贾鸿恩;;北朝大辽国京都与城镇的营建在北方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乌力吉陶格套;;清朝对蒙古的立法概述[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9 张国庆;;辽代社会史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10 刘俊;;清朝对新疆的社会控制举措——从权力的视域进行解读[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一谋;清代对人瑞有奖励[N];人民政协报;2000年
2 苏然;乾隆因俗而治稳定南疆[N];西部时报;2011年
3 陈易新;中医诊断学在清代的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钱振峰;乾隆与清代玉器[N];中国商报;2002年
5 杨红 刘鹏九;清代的卖地契约[N];中国档案报;2000年
6 朱玉宝;清代官员的任用制度(四)[N];中国人事报;2000年
7 西北大学法学院 刘雁冰 吴小鹏;清代新疆法律制度述略[N];光明日报;2010年
8 王思治;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N];光明日报;2000年
9 黄开林;岚皋清代禁赌碑[N];陕西日报;2001年
10 马树康 夏维荣;清代喀什铸币小考[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力;清代治理回疆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田庆锋;清代西部宗教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5 毛晓阳;清代江西进士丛考[D];浙江大学;2006年
6 王雪华;清代吏胥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张磊;清代贵州女性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杨银权;清代甘肃士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海云;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至184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吴轶群;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杰生;清代的西北边政方略[D];新疆大学;2008年
2 闫宗淼;清朝回疆民族政策—伯克制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3 汤江灏;“因俗而治”—《钦定回疆则例》评析[D];新疆大学;2004年
4 康欣平;清代陕西关中市场探析[D];西北大学;2005年
5 秦兆祥;清代热河都统的设立与职能演化[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马文娟;清代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一容;清代官吏惩戒制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9 李楠;清代山西祈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之良;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84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8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