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封国方国及其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6 15:40
【摘要】: 商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早期国家,这个阶段各种制度均已粗具雏形。当时有无分封 制度?这种分封制的具体情况如何?封国、方国的地理分布及政治疆域又是怎样?这是本文 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甲骨文、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分析,我们看到:殷商时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 分封制度,,商王通过称册、奠置和作邑等环节分封了众多的同姓和异姓诸侯,也有一些诸侯 是慑于军事压力转化而来。诸侯的爵称有:侯、伯、子、田、男、任、亚、妇八种,其中亚 为诸侯在朝为官者,爵称间尚无明显的高下等级之分。与分封制相适应,在商王畿和诸侯国 内初步建立了一个行政区划系统:以大邑商为中心,其外是单再外是野,卜辞中称为鄙或 奠,在鄙和奠的边境地区叫戈,而在这些区划中,邑是最基本的区划单位。诸侯国也仿效商 王朝建立了与中央一致的行政区划。 商代封国方国与商王朝的关系表现出较多的一致性。它们在朝做官、朝觐、勤王、纳 贡、助王祭祀、共祀一个至上神等,从而表现出与商王朝是一种臣属关系;同时,封国方国 都拥有自己的军队和经济,因而又都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但与封国相比,方国的这一特征 表现更为明显。研究还表明,商代贞人并不是写史之官,而是封国方国领袖在朝为官者。 商王朝与封国方国间还形成了朝聘、盟誓和监察制度。卜辞的“聘”;“来”、 “至”、“合”、“会”、“(合辶)”、“盟”等表明那时诸侯来朝、互相遣使聘问、定期会 盟和战前誓师的出现。商王设立“监”官,对外出巡守时的祭祀进行监督;在封国方国内建 立“史”官和总领四方的“四方之史”及临时派遣的使者,掌握了对地方军队的统率监控; 王还通过出“省”诸侯,出“循”方国的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古代早存的巡守制度。总之,商 代确已建立了封建制度,从而为西周的统治者提供了政治上的借鉴,西周典型的分封制度是 对商代分封制的进一步完善。 封国方国历史地理方面。据有关的研究成果统计,商代封国多达285个,方国也有85 个,合计有370多个之多。封国方国主要分布在四土、四方和王畿的周边地区,且呈现出如 下三个分布特点:其一,封国方国呈密集性的块状分布,商王都的西北和东南地区封国方国 为数众多。其二,封国基本上位于方国的内侧。西北地区这一特征尤为明显,外侧即今山西 省北部和陕西省东部这里分部着(工口)方、马方、羌方、龙方、井方、巴方、基方、土方、前 方等;内侧即今山西省中南部和晋、陕、豫三省交界一带分布有仓侯、犬侯、伯(?)、贮侯、 垂侯、(?)侯、微伯、伯木、亚(弓弓)、亚启、亚般、亚戈、亚

本文编号:2447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47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5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