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六朝禅代与符瑞

发布时间:2019-04-19 18:32
【摘要】:魏晋六朝王权的更迭,除蜀汉、东吴、十六国割据政权以及北魏是凭军事实力"征诛"建立之外,其他各朝基本上都是采用和平移交政权的禅代模式。这种模式,由于其"易姓而王"缺乏血缘效力的特质,因此王权政治的合法性亟需援据符瑞加以彰显与呈示。故而,魏晋六朝禅代夺权者,常常以"承天受命"自居,倡导、宣扬,乃至造作天命符瑞,为其争权服务,这是魏晋六朝禅代不可忽略的一个实际。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先唐符瑞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3BZW057) 教育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先唐符瑞文化与文学》(项目编号:10YJC751021)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南阳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资助项目阶段成果
【分类号】:K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重跃;五德终始说与历史正统观[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3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4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5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杨海帆;;宕昌的凤鸟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7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佟健华;;算学宗师赵爽的数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秦臻;;四川渠县新发现东汉石兽及相关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姚乐;;关于汉盐渎县的几个问题[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祥渝;;六朝暨丹阳地域山水文化浅析[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蒋重跃;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知水;关于“黄帝之言”的两个问题[J];管子学刊;2000年01期

3 刘家和;论历史理性在古代中国的发生[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4 杨向奎;五行说的起源及其演变(中国哲学史纲中之一章)[J];文史哲;1955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涛;罗璞;;论道家有无观影响下的魏晋六朝文艺理论[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2 严正道;;理想与现实的失衡——魏晋六朝游侠诗歌刍议[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3 宋雪梅;魏晋六朝形神论美学简论[J];大连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4 刘立策;《贲》卦与魏晋六朝审美理想的转变[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蒋方,张忠智;论楚辞文体在魏晋六朝的传播与接受[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6 赵树功;魏晋六朝“文义”考释[J];文学遗产;2005年06期

7 王玫;赵鹏云;;试论魏晋六朝文学中的同性之爱[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张国星;魏晋六朝文学的才学观[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9 刘卫英;;魏晋六朝侠的功业意识[J];文史知识;1997年02期

10 熊江梅;;魏晋六朝“文体”概念的语言维度阐释[J];云梦学刊;201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政 雨萌;旧书市场有黄金[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最新学术观点摘录[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永乐;先秦两汉魏晋六朝舞蹈文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千;魏晋六朝诫子书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2 毛平;魏晋六朝哀辞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秋凤;魏晋六朝饮食文化与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v涜,

本文编号:2461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61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7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