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五贡与地方社会

发布时间:2020-10-28 15:16
   清代的五贡,指的是恩、拔、副、岁、优贡五种贡生,即所谓的正途贡生。本文是从《清代殊卷集成》所收录的1500余份贡卷入手,旨在从制度史和社会史两个层面对清代有关五贡的问题加以考察。本文试图从五贡这些特别的功名认定方式中揭示清廷有关五贡制度设计的理念、目的及其实际运行情况,并从贡举制与科举制的内在关系出发,来探讨五贡在清代社会的实际影响及历史作用。文章主体部分有三: 第一章,清代的举贡制度概述。本章主要追溯举贡制度的历史渊源,详述清代举贡制度的概况,包括清代五贡的数量与种类、五贡的选拔与入监肄业等情况。 第二章,五贡与社会流动。本章主要探讨五贡通过直接除授仕进、由科途而仕途的上升流动途径,进而分析五贡的入仕几率、科贡关系,以及仕进无门的五贡的职业流向。 第三章,五贡与清代地方社会。本章主要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五贡在清代地方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及其在地方社会诸领域的活动和所扮演的角色。以清代徽州地区的五贡为考察对象,将五贡这一历史群体放在特定地域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下进行研究。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K249;D69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基本资料与写作思路
第一章 清代的举贡制度概述
    第一节 举贡制度的历史嬗递
    第二节 清代五贡的数量与种类
    第三节 五贡的考取与入监
第二章 五贡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五贡的上升社会流动(一):五贡的仕进
    第二节 五贡的上升社会流动(二):科、贡关系
    第三节 五贡的职业流向
第三章 五贡与清代地方社会
    第一节 五贡的社会地位
    第二节 五贡的社会活动
    第三节 五贡、宗族与地域社会:以微州为中心的考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超睿;清代科举家族桐城方氏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吴婷;清代桐城科举家族姚氏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0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60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0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