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押新罗渤海两蕃使对山东地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26 11:24

  本文关键词:押新罗渤海两蕃使对山东地区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贸易发展 人员交流 文化融合


【摘要】:唐末五代时期,驻青州的押新罗渤海两蕃使被中央朝廷授命管理与东亚诸国的部分外交事务,,山东半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唐朝以及五代中原王朝与东亚诸国往来的重要通道和进行贸易活动、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对押新罗渤海两蕃使的研究,学者们侧重于对这一官职的职责的探讨和其对古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的研究。笔者认为,由平卢淄青节度使兼任的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作为设置在山东地区的一个具有外交性质的官职,必然也会对山东地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押新罗渤海两蕃使对山东地区的影响,也是押新罗渤海两蕃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姜清波先生所论述的押新罗渤海两蕃使所负有的三个基本的职责(负责唐朝与诸蕃国陆路或海路运输贸易、给由平卢、淄青入唐境者发放过所和负责一定的外交和有关属国事务的管理)和押新罗渤海两蕃使由平卢淄青节度使兼任这一特殊性为基点论证押新罗渤海两蕃使对山东地区的影响。以押新罗渤海两蕃使的三个基本职责为基点,论述其对山东地区与东亚诸国贸易发展、人员交流以及文化融合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文章重点论述的部分;以押新罗渤海两蕃使由平卢淄青节度使兼任这一特殊性作为基点,论述其对山东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及由于平卢淄青节度使政治野心的膨胀给山东地区所带来战乱等消极负面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未单独安排章节,只是在相关章节部分和文章结尾加以论述。在论文的结语中,笔者认为无论贸易的发展还是人员的交流都必然会带来文化上相互交流,因此,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作为朝廷任命的外交性质的官职,不仅仅是执行了贸易管理和对来华人员放行的职责,更为重要的是使得以贸易和人员为载体的各国文化传入并且在山东地区得到了很好地融合和发展,其中以赤山法华院中各国文化的融合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在对押新罗渤海两蕃使研究时要注意到,设置在山东地区的押新罗渤海两蕃使对山东地区与东亚诸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人员交流和文化融合的促进作用是相互的,其中以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为根本。
【关键词】:贸易发展 人员交流 文化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押新罗渤海两蕃使9-11
  • 1.2 研究押新罗渤海两蕃使对山东地区影响的意义11-12
  • 1.3 近年来押新罗渤海两蕃使研究的成就12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点12-15
  • 第二章 海上贸易的繁盛15-24
  • 2.1 李氏家族开拓海外贸易15-16
  • 2.2 张保皋与海上贸易的繁荣16-19
  • 2.3 五代时期贸易的活跃19-24
  • 第三章 人员交流的加强24-32
  • 3.1 薛平制止“诱掠新罗良口”24-26
  • 3.2 来华人员的增多26-28
  • 3.3 热情接待来华僧侣28-32
  • 第四章 文化融合的加快32-40
  • 4.1 来华留学生—文化融合的重要媒介32-34
  • 4.2 不同宗教习俗的融合34-35
  • 4.3 仲秋节—文化融合的典型事例35-40
  • 第五章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祁山;;张保皋、郑年“小将”释义[J];当代韩国;2008年03期

2 陈尚胜;论唐代山东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J];东岳论丛;2001年06期

3 王赛时;唐代的淄青镇[J];东岳论丛;1994年02期

4 姜清波;试论唐代的押新罗渤海两蕃使[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刘德增;中秋节源自新罗考[J];文史哲;2003年06期

6 刘凤鸣;;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王慧;曲金良;;唐代]嵛山无染院碑及相关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576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76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4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