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祥瑞文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隋唐祥瑞文化研究
【摘要】: 祥瑞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文化现象,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祥瑞意识发端于原始先民的自然崇拜意识,两汉时期祥瑞思想系统化并成为一种理论体系,魏晋以后的隋唐乃至宋元明清时期,祥瑞观念仍然作用于当时的政治,且祥瑞的名目也不断发展。然而,不管它如何发展延伸,祥瑞家诠释瑞象的原理却始终如一,隋唐时期的政治家在对祥瑞的认识上,就仍然围绕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诠释,或者有所进步,出现了一些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的代表人物,对祥瑞作出了不同以往的解释。正因为如此,少数政治家对瑞象开始有了不同的解释甚至截然相反的认识。从中反映了不同帝王执政下各具特色的统治思想,最后也折射了隋唐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政治风格、官场作风及当时的思想意识。概之,隋唐时期的祥瑞观念不仅对民间艺术文化、文学、服装艺术、审美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那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思想意识形态,有着积极或消极的意义。它不是主流的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个侧面。但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祥瑞降临的企盼以及天降祥瑞对于稳定政权的意义。
【关键词】:隋唐祥瑞 儒家思想 天人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导论7-16
- 第一节 研究隋唐祥瑞的原因和意义7-8
- 第二节 文献综述8-15
- 第三节 写作方法与思路15-16
- 第一章 隋唐祥瑞观念的历史及文化背景16-27
- 第一节 祥瑞观念的古老渊源16-18
- 第二节 祥瑞观念的理论来源——儒家思想的影响18-20
- 第三节 祥瑞观念的延伸——宗教中的祥瑞观念20-24
- 第四节 祥瑞观念在民间的泛化——民间信仰中反映的祥瑞观念24-27
- 第二章 隋唐祥瑞的分类27-43
- 第一节 天象祥瑞27-31
- 第二节 物象祥瑞31-39
- 第三节 人事祥瑞39-43
- 第三章 隋唐祥瑞观念反映的政治思想43-60
- 第一节 祥瑞(政治)家诠释瑞象的思想原理43-46
- 第二节 祥瑞(政治)家对瑞象的各种诠释46-55
- 第三节 由祥瑞文化反映出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55-60
- 第四章 隋唐祥瑞观念的影响60-67
- 第一节 社会影响60-63
- 第二节 政治思想影响63-67
- 结语67-69
- 参考文献69-72
- 后记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文凡;彭飞;;隋唐东北边塞诗创作述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彭丽;;略论隋唐时期代州总管府[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冯敏;;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管理政策析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许云丽;;隋唐时期壁画漫谈[J];考试(教研);2011年08期
5 赵向青;廖永民;;巩县窑早期白瓷综述[J];中原文物;2011年04期
6 汪继红;;隋唐时期的舞蹈教育[J];兰台世界;2011年14期
7 刘雅萍;;中国古代民间神灵的兴衰更替——以南京蒋子文祠为例[J];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4期
8 马晓玲;;从摆脱世俗的潇洒风度向现实生活意趣的转变——以北朝—唐墓室发现的屏风式“树下老人”图为中心的考古学观察[J];考古与文物;2011年03期
9 ;《留住文明—陕西“十一五”基本建设考古重要发现(2006-2010)》简介[J];考古与文物;2011年03期
10 廖靖宇;王萌;;南北朝至隋唐政治与佛学关系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文玉;;隋唐时期西北地缘政治的变化及其特点[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2 邓可卉;;古希腊与中国隋唐时期太阳运动理论的比较[A];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杜晓黎;;隋唐时期呼和浩特地区草原丝路贸易与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4 文芳;;论隋唐时期草原丝绸之路贸易及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5 朱顺金;;浅谈隋唐时期龟兹白氏政权之始末[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蕻;;慧海大珠性圆明[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7 胡阿祥;;《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前言[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姚佳音;叶进;;隋唐时期仲景方在脾胃病证中的运用[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邢富华;;略论隋唐时期太原、洛阳的祆教[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栾贵川;;论隋唐时期相州的历史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爱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华民族雏形形成于隋唐时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李燕锋 实习生 夏子晴;“一城”荟萃800文物满眼尽是隋唐盛景[N];洛阳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玉平 实习生 袁和泉;隋唐时期白种人曾来过固原[N];华兴时报;2009年
4 田晓光;隋唐时期的茶酒故事[N];中国档案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柳文华;小山口古墓群:延续年代3500年[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6 武健;隋唐时期山东制瓷业[N];中国文物报;2010年
7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乜小红;简议隋唐时期的反贪措施[N];光明日报;2010年
8 陈旭照;说说新区的街道名[N];洛阳日报;2008年
9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李凭;张九龄的文学与仕途[N];韶关日报;2008年
10 房道国 仝艳峰 李春华 赵春暖;济南发掘按察司街遗址喜获丰收[N];中国文物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祥娟;隋唐京兆韦氏家族文学论考[D];吉林大学;2010年
2 徐燕;隋唐故事考论[D];扬州大学;2010年
3 鲁统彦;隋唐时期僧尼角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天琪;隋唐墓志盖题铭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5 梁瑞;唐代流贬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卫丽;唐代工部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唐明贵;《论语》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D];南开大学;2004年
9 岳齐琼;汉唐期间道教修炼方式与道教女性观之变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冯智;吐蕃东向发展与融合——赤祖德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玉莲;隋唐祥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孔品屏;隋唐印风的成因、特征及其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义;隋唐间谍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逸之;阴阳五行与隋唐术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邵京彩;三燕至隋唐时期朝阳城市地理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传成;隋唐除名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学林;北朝至隋唐时期穆氏家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董树代;隋唐大族婚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平平;隋唐时期音乐科技史料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卜祥伟;隋唐时期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66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6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