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事迹及系年考
发布时间:2017-08-13 13:07
本文关键词:孔子周游列国事迹及系年考
【摘要】:孔子周游列国事迹及系年问题是学术界存有较大争议的问题之一,古今学者对此多有研究,至今尚无定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学者们皆据《史记·孔子世家》,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本身存在着相互矛盾之处,以及后世的辗转流传,文献难免会出现讹误。这就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了重重困难,在对文献剥丝抽茧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无法从中窥其真相。要解决这个历史谜团,我们必须对诸家之说进行检讨。 于是,对诸家关于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事迹的考证及其系年的断定,一一进行梳理,特别是胡仔、江永、狄子奇、崔述、钱穆、梁涛等学者的相关著作。笔者发现,诸家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分歧,观点悬殊很大,不敢苟同,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 1、孔子过匡、过蒲问题。狄子奇《孔子编年》把过蒲放在过匡之前;崔述《洙泗考信录》认为畏匡过宋似为一事: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则认为匡蒲之难实为一事,并且孔子畏匡事为后世误传;钟肇鹏《孔子研究》所附《孔子系年》只列过匡之事,未提及过蒲之事。笔者认为孔子仅有过匡之事,未曾过蒲。 2、孔子前后几次适陈及其居陈年岁问题。关于孔子前后几次适陈问题主要有两种说法:崔述、钱穆等皆认为孔子适陈只有一次,但有的学者认为有两次甚至三次;关于孔子居陈时间问题也主要有两种说法:江永、狄子奇、梁涛等皆主一年说;钱穆、张秉楠等皆主三年说。笔者认为孔子适陈只有一次,居陈时间实为三年。 3、陈蔡大夫兵围孔子及楚昭王兴师迎孔子之事。关于陈蔡大夫兵围孔子之事主要有两种观点:全祖望、崔述、钱穆等皆认为兵围之事不足信,胡仔、狄子奇等皆从《孔子世家》所记;关于楚昭王兵迎孔子之事,朱熹、崔述等认为不可信,但是缺乏相关力证。笔者认为陈蔡大夫兵围孔子之事乃是绝粮之事;城父之地望实在亳县东南,因而楚昭王兴师迎孔子之事不可尽信。 4、孔子离楚返卫时间问题。朱熹认为在哀公十年,狄子奇、钱穆皆认为在哀公六年,崔述认为在哀公六七年间。而笔者则认为在、哀公九年。 本论文从传世文献并结合出土文献所记的材料出发,结合前辈学者的研究观点对孔子离鲁、适卫、过曹、适宋、过郑、适陈、陈蔡之厄以及离楚适卫等等事件的时间和行迹问题进行研究,以求得出一个合乎历史真相的答案,还原孔子周游列国事迹的原貌。
【关键词】:孔子 周游列国 《孔子世家》 系年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2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前言6-7
- 一、孔子去鲁适卫考7-15
- 1、孔子去鲁考7-10
- (1) 孔子去鲁适卫原因考7-9
- (2) 孔子去鲁时间考9-10
- 2、孔子过蒲、过匡考10-15
- (1) 过蒲考10-12
- (2) 过匡考12-14
- (3) 孔子过匡时间考14-15
- 二、孔子适宋、适郑考15-18
- 1、过曹适宋考15-17
- 2、适郑考17-18
- 三、孔子适陈、适楚考18-29
- 1、适陈考18-22
- (1) 关于孔子前后几次至陈问题19-21
- (2) 孔子居陈时间问题21-22
- 2、陈蔡绝粮考22-27
- (1) 陈蔡大夫合谋兵围孔子之事24-25
- (2) 关于楚昭王兴师迎孔子之事25-27
- 3、孔子适楚考27-29
- (1) 负函之蔡考27-29
- (2) 居楚时间考29
- 四、孔子归鲁考29-32
- 1、孔子自楚返卫考29-32
- 2、孔子自卫返鲁考32
- 结语32-34
- 参考文献34-39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39-40
- 致谢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儒家者言》释文[J];文物;1981年08期
,本文编号:667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6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