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板授制度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17 09:10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板授制度探析
【摘要】:板授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项重要任官制度,指地方军政长官等不经吏部正式任命、自行选用官员。它上承两汉时期中央政府授官以板的形式,下启北朝隋唐时期版授高年的养老政策。它的产生是地方势力坐大、中央集权衰弱的结果。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国的萌芽形成期、两晋的确定发展期、东晋末南朝的成熟顶峰期和北朝的衰落期。 自行任命官员是板授制度最本质的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其任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有太子、八公行板授的,也有将军、刺史、太守等行板授的,在诸类板授中,有板授将军、刺史、太守的,也有板授长史、司马、参军、行参军、谘议参军等的,在后期更是出现了板长史、板司马、板参军等冠以板字的板官。但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板授,所板之官都必须与府主的官职在同一系统之内,且都有一定的品级限制。 板官作为板授制度的产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特殊的任官群体。这些板官并不是国家正式官员,无俸禄、无印绶、也无一定的职事。此外,他们在社会地位、政治、经济待遇等许多方面都低于中央所任之官。但是,板官作为府主的私属吏,与府主的关系甚为密切,可为其日后之仕途提供方便。在后期,板官更是成为了国家的正式品官,为许多已仕官员的迁转累积官资,有些官员甚至直接由此入仕。此外,它也为那些因病、因丧等一度离职、去职后的官员提供了一个再仕的跳板。 板官由于可为仕人提供这样一条入仕或迁转途径,因此,在九品中正制度占主导地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南朝寒门政治的形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相对地缓解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为国家吸纳了大量的人才并有效地提高了军事效率,且相对地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与此同时,板授制度的泛滥实行也对国家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它的存在造成了地方上的混乱,并成为了造反者的工具,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统治秩序。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板授 板官 行参军 板参军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35;D69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2
- 1.1 学术史回顾9-11
- 1.2 选题意义11-12
- 2 板授制度的渊源及其流变12-30
- 2.1 两汉时期中央政府的授官以板与“诏板”——板授制度的渊源12-14
-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板授与板官——板授制度的主流14-26
- 2.2.1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萌芽形成期14-20
- 2.2.2 两晋时期——确定发展期20-22
- 2.2.3 东晋末南朝时期——成熟顶峰期22-25
- 2.2.4 北朝时期——衰落期25-26
- 2.3 版授高年——板授制度的余绪26-30
- 3 板主类别与板授范围30-37
- 3.1 板主的资格30-32
- 3.2 板主的类别32-33
- 3.3 板授的范围33-37
- 4 板官特点及其仕途37-51
- 4.1 板官的特点37-41
- 4.2 板官与王官的区别41-42
- 4.3 板官的仕途42-47
- 4.3.1 由板官直接入仕42-44
- 4.3.2 由板官迁转44-46
- 4.3.3 服阙后再仕的跳板46-47
- 4.4 板官的仕进途径47-51
- 5 板授制度盛行的原因及其影响51-64
- 5.1 板授盛行的原因51-53
- 5.2 板授制度与南朝的寒门武人政治53-57
- 5.3 板授制度的影响57-64
- 5.3.1 积极影响58-59
- 5.3.2 消极影响59-64
- 附表64-71
- 附表1:西晋时期所见板官64
- 附表2:东晋时期所见板官64-66
- 附表3:刘宋时期所见板官66-69
- 附表4:萧齐时期所见板官69-70
- 附表5:萧梁时期所见板官70
- 附表6:北魏时期所见板官70-71
- 参考文献71-74
- 个人简历74-75
- 致谢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阎步克;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吴斌;从《三国志》看魏晋幕僚机制[J];秘书之友;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琼英;魏晋南朝寒人仕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慧娟;刘宋王朝寒人的兴起[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88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8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