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价值预设与历史决定论的困境——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理论反思

发布时间:2017-08-22 18:03

  本文关键词:价值预设与历史决定论的困境——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理论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古史分期 社会形态理论 历史决定论 价值信念


【摘要】:近年来,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逐渐从人们的学术视野中淡出,许多学者刻意回避甚至否定这一问题。回避或否定并不等于超越,只要隐含在古史分期问题背后那些深层次的原因、那些问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揭示,就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对这一问题的超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信念-观念结构,在这种信念-观念结构中,历史可以证明、决定未来及其价值取向,同样,未来及其价值取向可以回溯、还原历史,历史与未来、历史与价值完全是同一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过是这一信念-观念结构的表达形式。正是这样一种信念-观念结构及其表达形式,长期支配和影响了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
【关键词】古史分期 社会形态理论 历史决定论 价值信念
【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06Z52)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框架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分期而产生的古史分期问题(包括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分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是一个扰攘史学界以至整个社会科学界且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先后经历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龙燕;;试析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李颖;陈独秀大革命时期错误定性表述问题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姜文举;读《诗经·周颂·噫嘻》篇[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张伟良;列宁关于“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与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确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杨河;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倾向及其转变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瞿林东;;前提和路径——关于中国史学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郑师渠;;欧战后国人的“对西方求解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黄志高;;1921-1925年中国共产党对凯末尔革命的观察与反应[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艾虹;;陈炯明一度成为苏俄在华合作者的原因探析[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10 张磊;;蔡和森对农民问题的理论探索[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越;;《十批判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刍议[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张越;;对《十批判书》的评价与争议之回顾与认识[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3 陈昌福;;辛亥革命时期社会政治思潮与洪门致公堂的“改堂为党”——陈炯明、孙中山与中国致公党的建立[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4 王杰;杨新新;;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学术回眸[A];“辛亥革命与民族振兴”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

5 孙欲声;;国共两党对民众的态度的比较研究[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赵崇华;;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建党前后对未来国家政权的探索[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7 苗伟东;;毛泽东的党内民主思想论析[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8 李永春;;毛泽东对罗素长沙讲演的评论及其原因[A];毛泽东研究2010年卷[C];2011年

9 李永春;;蔡和森对创建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贡献[A];毛泽东研究2011年卷[C];2011年

10 周锦涛;;早期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与中国国情的探索[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建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史研究(1899-1940)[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园园;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耀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王立端;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争论研究 (1949-1999)[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志军;历史丛林中的路标[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邢和明;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薛学共;湖湘文化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婷;党的创立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919.5—1923.6)[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洁;论毛泽东法律思想[D];江南大学;2010年

3 孙张辉;《觉悟》、《建设》和唯物史观的传播[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谭欢;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阶级阶层理论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苏维碧;两周金文书法浅探[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沈韬;论清末民初的墨学研究(1895-1925)[D];西北大学;2011年

7 罗春梅;国民党左派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程涵;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豆勇超;拉法格对唯物史观的阐释及其缺陷豆勇超[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孔海棠;《向导》与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源;历史发展的决定论和选择论[J];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05期

2 陈朝宗;实践是发现真理的唯一途径──邓小平理论的认识论基础[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8年10期

3 沈耕;历史决定论与选择论讨论会概述[J];哲学动态;1988年09期

4 姚军毅;历史决定论革命变革的枢机[J];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5 郑小风;评对历史决定论挑战的几种观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6 程美东;历史决定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J];人文杂志;1999年06期

7 闫德平,李云爱;马克思在历史决定论领域的创新性发展[J];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8 陈树林;历史决定论的缺陷及其超越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叶险明;历史决定论与历史活动的选择性[J];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05期

10 匡克;《历史决定论与中国现代化》出版座谈会纪要[J];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松义;史长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剑平;;郭沫若古史分期的研究方法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3 林耀华;程德祺;;再论原始社会早期的分期问题[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4 李绪蔼;;改革——重塑社会主义幼年形态[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牛晋芳;;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确立[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6 傅海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条件分析[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7 佟健华;崔建勤;李靖敏;;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史分期问题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特里·伊格尔顿;袁新;;甜蜜的暴力:悲剧的理念[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9 周忠瑜;;中国实业之振兴,必在社会主义之实行——学习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的部分论述[A];在党的旗帜下——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文集(上)[C];1991年

10 刘凤翔;;“三个代表”是面向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宣言[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明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中国问题和经验的哲学把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俞吾金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形态理论有多重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张宝库;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一点认识[N];光明日报;2008年

4 符超 江西记者站 李少豪;庐山发表“和谐宣言”[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穆土;构建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理论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语言所 程荣;和谐语言与和谐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王利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N];大连日报;2005年

8 杨学先 作者系大理州民政局副局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民政工作要在“六个着力”上下功夫[N];大理日报(汉);2005年

9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荆福生;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福建日报;2005年

10 杨汝洪;开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速[N];贵州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存刚;全球化与两大制度演进[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立勇;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琦;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朗生;寻求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5 秦正为;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婷婷;效用主义的争论与现状[D];浙江大学;2008年

7 王保彦;主体意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袁聚录;试析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李冬青;从历史规律到历史趋势[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黄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与中国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庭亚;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昕;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D];安徽大学;2003年

3 袁宝刚;马克思主义辩证历史决定论探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王俊峰;波普尔历史决定论批判的批判[D];郑州大学;2012年

5 许彬彬;唯物史观视野下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董新强;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当代命运反思及价值[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蓉辉;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宋瑾瑾;论社会主义德治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燕;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赶超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白立群;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20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20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6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