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古代关系的性质与特征
本文关键词:中日两国古代关系的性质与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中日关系 古代东亚文明 华夷体系 朝贡体制 国家利益 政策选择
【摘要】:两千年的中日古代关系错综复杂,可谓"剪不断,理还乱",无法用"友好"、"对立"抑或其他定性词句一语概括。文明发展程度及实力对比是约束国家间关系的基础,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关系的本质,但国家统治者的政治判断和政策选择往往决定了事物并非一定按照直线发展。在古代中日关系的政策选择上,两国统治者都有过"误判"并在遭受挫折后进行了"纠错",因此中日古代关系研究的意义并不在于证明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还是别的什么,而在于阐明不同历史环境下双方的政策选择推进还是倒退了两国关系,以资借鉴。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古代东亚文明 华夷体系 朝贡体制 国家利益 政策选择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及其行动选择研究》(06JZD0023)
【分类号】:K207;K313
【正文快照】: 截至鸦片战争爆发,在漫长的古代东亚国际关系史上,中华文明的高度发展和长盛不衰,使中国成为周边国家和民族竞相靠拢、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以此为基础,中国历代皇朝建立的以王道思想为基础、朝贡册封为形式的华夷秩序,成为主导古代东亚文明中心与边缘关系的体系性建构。这一体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鲜三国关系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2 范金民;;16至19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生丝、丝绸贸易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3 岳程楠;;隋唐时期旅日华侨探究[J];八桂侨刊;2009年04期
4 张明国;中日技术发明创造模式与社会文化比较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陈杰;;宋元时期东北亚海上交流的考古学观察[J];北方文物;2008年01期
6 王惠宇;;上古至隋唐时期辽宁与日本的文化交流[J];北方文物;2010年04期
7 王国强,邹桂香;西学汉籍东传日本述略[J];图书与情报;2004年05期
8 叶妙婷;;日本传统建筑文化探析[J];才智;2011年29期
9 黄仁生;论汉籍东传日本及其回流[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魏华仙;略论隋炀帝时中日外交关系的空前发展[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帅;;比较新罗与日本的遣唐留学生教育活动[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邱岭;;《水浒传》人物设定比较谈——与《南总里见八犬传》相较[A];2005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暨大丰市施耐庵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专辑[C];2005年
3 王金林;;唐代的文化开放政策及其对日本奈良文化的影响[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4 孙泓;;东北亚海上交通道路的形成和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5 衷尔钜;;第十三章 陈元峗的实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6 徐翠红;;明末清初郑氏三代与日本贸易[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余丰;;从明末清初郑氏的海上经营看中国古代的海权维护[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金明;;明代福建的海外移民与海洋文化[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希义;;唐代宾贡进士考[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10 郭万平;;赴日宋僧与忽必烈征日战争[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少东;日美冲绳问题起源研究(1942-1952)[D];南开大学;2010年
4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5 万鲁建;近代天津日本侨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戴向东;中日传统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师敏;圆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杨佴e,
本文编号:914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1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