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福山“历史终结论”批判

发布时间:2017-10-17 17:49

  本文关键词:福山“历史终结论”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终结论 马克思主义 中国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遭遇重创,马克思主义受到严峻挑战。共产主义陷入了低潮,而西方工业国家凭借着自由民主制度魅力,外加上先进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正悄然改变着世界格局,形成一股波涛汹涌的全球化浪潮,一些知识分子探索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福山在这个时刻发表他的“历史终结论”,注定要引起争论:支持褒奖有之,抨击批判的也不乏其人,后者无疑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精神遗产继承发扬的信心和力量,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正能量的传递!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欧洲失败了,这是事实,但这是否必然意味着资本主义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获全胜了呢?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阐述了自由民主制度作为一个政体在全世界涌现出来的合法性,认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或许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终点,人类政治历史的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书中还混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甚至将共产主义与极权主义以及法西斯主义相提并论;重新审视福山的思想,他认为科学发展不可逆转,否定了极权独裁等有积极意义。虽然福山也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充满担忧,但他对这种制度的认可远远超过他对其的忧虑。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上,新自由主义主导全球经济30多年来,金融危机暴发,贫富差距拉大,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状态依旧存在。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没有改变资本贪婪的本性,金钱民主依然主导着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成为掩饰社会危机与矛盾的幌子。虽然存在这诸多挑战,福山仍坚持自由民主的多元表现形式,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内在无法克服的矛盾。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有义务回应和批判福山关于社会主义历史终结的谬论,弘扬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中国模式受到国际社会推崇不是偶然,它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唯物史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和精髓凝练,并成为对福山历史终结论最有力的现实批判。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直接挑战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有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创新宣传内容,,扩大中国模式影响。 本文分四大章,第一章主要是针对福山“历史终结论”思想基础基本观点进行分析批判,他认为自由民主作为一种合法性的政治体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赞同。他坚信自由民主制度实际上可能是解决人类问题的最佳方案。福山在这本书中究竟有哪些观点,哪些是符合事实的,哪些是纯粹荒谬的,这是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的问题。第二章是具体针对“历史终结论”的主要观点也就是具体观点进行分析批判,其中的七个方面是在理论上对第一章思想基础内容的具体剖析,有助于更清晰地得出文章脉络。第三章是从现实上寻找福山所面临的困境,从自由民主政治外交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两方面纵向批判,目的在于切合理论批判,更有力地证明福山关于“历史终结,自由民主全球化”的言论。第四章从中国发展的角度深入证明福山“历史终结论”中存在着谬误,并在探讨马克思的“历史终结”以及社会历史观的真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历史的、有条件的、具体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内涵。
【关键词】:历史终结论 马克思主义 中国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3
  • (一) 选题意义10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三) 主要特色11
  • (四) 研究方法11-13
  • 一、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思想基础批判13-21
  • (一) 存在一部人类“普遍史”13-15
  • (二) 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为获得认可而斗争15-17
  • (三) 历史终结于自由民主制度17-18
  • (四) 自由主义经济取得最后胜利18-21
  • 二、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主要观点批判21-29
  • (一) 苏东剧变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21-22
  • (二) 西方中心论试图以一元对抗多元22-23
  • (三) 回到黑格尔的唯心史观:历史哲学的倒退23-24
  • (四) 过分夸大自然科学作用24-25
  • (五) 混淆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界限25-26
  • (六) 把市场经济内化为资本主义固有特征26-27
  • (七) 僵化的“未来之人”无法超越马克思的“自由之人”27-29
  • 三、 福山“历史终结论”遭遇的现实困境29-35
  • (一)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停滞倒退29-32
  • (二) 自由民主政治外交陷入僵局32-35
  • 四、 福山“历史终结论”关于中国模式的观点批判35-41
  • (一) 中国模式标志着西方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终点35-37
  • (二) 探索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37-39
  • (三) 回归马克思:直面世界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种种诘难39-41
  • 结束语41-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47-48
  • 致谢48-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生平;福山的后历史世界理论评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弗朗西斯·福山,顾海燕;社会主义会卷土重来吗?[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6期

3 张晓慧;“历史终结”论[J];国际资料信息;2002年07期

4 游斌;历史终结论的新解释及其批判[J];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03期

5 刘仁营;裘白莲;;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J];红旗文稿;2009年18期

6 郭树永;;后冷战时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几种主要错误思潮及其驳论[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7 楚惊鸿;面对“历史的终结”之神话:从《马克思的幽灵》到《回到马克思》[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全球化、当代世界和中国模式——俞可平与福山的对话[J];民主;2011年04期

9 禄德安;;从“占领华尔街运动”看当代资本主义危机[J];经济导刊;2011年11期

10 倪娜;;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困境解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1050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050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d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