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11:43

  本文关键词: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曾国藩 道德 道德教育


【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修身、齐家、治军、为学、为官诸多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思考与借鉴的东西。他本人也被后世看成是近代史上以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成功者之一,识人和用人的高手,修身齐家治国的楷模,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优秀典范。本论文围绕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从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体系,总结了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提炼了其道德教育实施的方法,客观地评价了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进而总结了其道德教育思想对创新当代道德教育理论体系的现代价值。全文总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本文认为特定的社会背景是文化思想产生的基础,,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晚清时期特定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并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出发,阐述了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部分系统梳理了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论文着重从曾国藩遗留至今的家书、日记等著作中探究其以修身、齐家、治国为线索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养身、立志、养心为主的修身思想;以孝悌为本、耕读传家、寒士家风为主的齐家思想;以经世致用、清政廉洁、思想治军为主的治国思想。 第三部分主要归纳了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立志高远、主静慎独、持之以恒的修身之法;孝悌为本、勤俭持家、睦邻和家的齐家之术;整饬吏治、慎诚用人、赤胆忠心的治国之用。 第四部分对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作了客观的评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借鉴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为当今构建中国特色道德教育思想提供一定理论借鉴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曾国藩 道德 道德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92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导论11-18
  • 一、 研究的缘起11
  • 二、 研究的意义11-12
  • (一) 理论意义11-12
  • (二) 现实意义12
  • 三、 文献综述12-15
  • (一) 国内学者对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12-15
  • (二) 国外学者对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15
  • 四、 本文的基本观点15-16
  • 五、 研究方法16-17
  • (一) 文献研究法16
  • (二) 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16-17
  • 六、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17-18
  • (一) 研究的重点17
  • (二) 研究的难点17
  • (三) 本文的创新点17-18
  • 第一章 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18-27
  • 一、 政治条件18-21
  • (一) 晚期政府的政治现状18-19
  • (二) 西方列强的入侵19-20
  • (三) 国内农民战争的震撼20
  • (四) 中国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20-21
  • 二、 经济原因21-23
  • (一) 生产力的发展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21
  • (二) 西方商品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的严重冲击21-22
  • (三) 洋务运动的尴尬境地22-23
  • 三、 文化渊源23-27
  • (一) 儒学思想是其思想源泉23-24
  • (二) 湖湘文化是其思想之基24-25
  • (三) 传世曾氏家风提供理论借鉴25
  • (四) 良师益友的激励为其形成助力25-27
  • 第二章 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27-38
  • 一、 修身为先27-31
  • (一) 养身以修身27-29
  • (二) 立志以修身29
  • (三) 养心以修身29-31
  • 二、 齐家为要31-34
  • (一) 孝悌为本31-32
  • (二) 耕读传家32-33
  • (三) 寒士家风33-34
  • 三、 治国为纲34-38
  • (一) 为政以德,经世致用35
  • (二) 清政廉洁,为官之道35-36
  • (三) 思想治军,武装军队36-38
  • 第三章 曾国藩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38-52
  • 一、 修身之法38-43
  • (一) 立志高远,筑修身之基39-40
  • (二) 主静慎独,求内心自律40-41
  • (三) 持之以恒,成修身之道41-43
  • 二、 齐家之术43-47
  • (一) 孝悌为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43-45
  • (二) 勤俭持家,勤俭节约习劳养廉45-46
  • (三) 睦邻和家,与邻为善以和为贵46-47
  • 三、 治国之用47-52
  • (一) 整饬吏治,严惩贪劣47-48
  • (二) 德才兼备,慎诚用人48-50
  • (三) 赤胆忠心,体恤民情50-52
  • 第四章 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启示52-60
  • 一、 对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评价52-55
  • (一) 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中的积极方面52-54
  • (二) 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中的消极因素54-55
  • 二、 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55-60
  • (一) 道德教育重在培育个体的道德自律意识55-56
  • (二)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和谐的价值理念56-57
  • (三) 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家庭57-58
  • (四) 道德教育的至高追求是廉洁从政58-60
  • 结束语60-61
  • 参考文献61-6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5-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正发;;曾国藩教育思想及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船山学刊;2010年01期

2 许丽英;;论曾国藩的家教思想[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3 戴素芳;曾国藩家庭德教理念及其现代审视[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佚名;;曾国藩的人才培养之道[J];中国人才;2011年09期

5 刘兴邦;曾国藩与湖湘文化传统[J];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6 刘兴邦;论曾国藩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朱汉民;吴国荣;;曾国藩的人格理念及其思想文化意义[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沈艳;理学经世路线与曾国藩的理学经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9 李文珊;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历史评析[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曾长秋;湖湘文化与近现代中国革命[J];湖湘论坛;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1083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083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1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