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23 21:13

  本文关键词: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布哈林 平衡论 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摘要】:作为布尔什维克党、苏联和共产国际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和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布哈林博学多才,对众多学科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广泛涉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并都颇有建树。列宁曾称赞他是“党的最可贵和最大的理论家”,列宁逝世后,布哈林是为数不多真正完整准确把握和理解列宁主义并将其引向深入、进一步发展的苏联领导人之一。只是思想的深刻敌不过权力的逻辑,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未能付诸实践,徒留诸多遗憾与猜想。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角度来说,布哈林是继列宁之后的又一座高峰,故而珍视并深入研究布哈林的理论遗产大有裨益。尽管布哈林的大部分理论著述是有关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书却充分显示了布哈林在哲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深厚理论造诣,一举奠定了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而平衡论则是贯穿《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书的内核和主线。因此,平衡论在布哈林的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准确把握布哈林理论体系的突破口和基石。作为一种方法论,布哈林运用平衡论及其相关理论对俄国的具体国情和新形势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主义民族类型”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理论与“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理论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也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案。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人们更多地把布哈林看作是一位政治经济学家,故对他思想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经济和政治思想方面,而对作为布哈林理论体系基石的平衡论明显关注不够,研究得不透彻,不深入,时至今日还没有一部关于布哈林平衡论的专著。可见,对于布哈林平衡论的研究现状与平衡论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极不相称。本论文主要围绕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当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背景以及独特的俄国国情,分析了平衡论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然后把平衡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分为萌芽、初步形成、成熟和继续发展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勾勒和概括出平衡论的内涵、三种基本形式,即稳定的平衡、带正号的动的平衡和带负号的动的平衡以及平衡论思想的本质,接着分析了其哲学基础;作为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在对布哈林平衡论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经济平衡层面,包括保持再生产的动态平衡、社会生产与社会分工的平衡、积累与消费的平衡、计划与市场的平衡、二元经济结构与工业化中的平衡以及增长速度与有效增长的平衡;二是社会平衡层面,包括经济与政治的平衡、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中的平衡、无产阶级专政与工人民主制中的平衡、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的平衡以及落后的社会主义与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中的平衡;论文最后全面厘清平衡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方位与影响,指出它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尽管本论文所选择的主题并不新颖,已有多人从不同角度有所揭示,但本文与之前诸多研究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并阐释布哈林的平衡论的,即首次将其界定为一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和认识论,并把它视作布哈林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以历史为经,以内容为纬,纵横结合,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布哈林平衡论的形成、内涵与主要内容,并客观评估了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来解析布哈林的平衡论。由于本人不懂俄语,所用材料都系中文和英文翻译而来的二手或三手资料,难保其中没有误读的成分;并且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在他的诸多理论著作中都有所体现,将散佚在卷帙浩繁的作品中的平衡论思想进行既全面又准确的归纳和总结绝非易事,故从这个角度来说,本论文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对布哈林思想的研究还远未结束,有待后续的持续关注与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布哈林 平衡论 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9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一、研究意义10
  • (一)理论意义10
  • (二)现实意义10
  • 二、研究综述10-15
  • (一)国内研究10-13
  • (二)国外研究13-15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5-16
  • (一)研究思路15
  • (二)研究方法15-16
  • 四、研究的创新和不足16-17
  • (一)创新16
  • (二)不足16-17
  • 第二章 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的形成17-26
  • 一、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理论来源17-20
  • (一)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背景17
  • (二)独特的俄国国情17-18
  • (三)主观条件18-19
  • (四)理论来源19-20
  • 二、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0-26
  • (一)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的萌芽20-22
  • (二)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的初步形成22-23
  • (三)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的成熟23-25
  • (四)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的继续发展25-26
  • 第三章 布哈林平衡论的基本内涵与哲学基础26-33
  • 一、布哈林平衡论的基本内涵26-28
  • (一)何谓平衡26-27
  • (二)平衡的三种基本形式27-28
  • (三)平衡论的本质28
  • 二、辩证法与平衡论28-30
  •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平衡论30-33
  • 第四章 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的主要内容33-50
  • 一、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33-41
  • (一)保持再生产的动态平衡33-35
  • (二)社会生产与社会分工35-36
  • (三)积累与消费36-38
  • (四)计划与市场38-39
  • (五)二元经济结构与工业化39-40
  • (六)增长速度与有效增长40-41
  • 二、社会发展中的平衡41-50
  • (一)社会矛盾与社会平衡41-42
  • (二)自然与社会的平衡42-44
  • (三)经济与政治的平衡44-45
  • (四)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45-46
  • (五)无产阶级专政与工人民主制46-48
  • (六)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48
  • (七)落后的社会主义与和平长入社会主义48-50
  • 第五章 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的历史影响50-57
  • 一、布哈林平衡论与苏联的兴衰50-53
  • (一)平衡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0-51
  • (二)平衡论与新经济政策51-52
  • (三)平衡论与斯大林模式52-53
  • 二、布哈林平衡论的历史地位53-55
  • 三、布哈林平衡论的当代价值55-57
  • 参考文献57-64
  • 致谢64-65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65-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恺民;;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和布哈林关于过渡时期经济规律的争论[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1年02期

2 董荣卿;;布哈林论国家的两篇文章的有关文献[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2年04期

3 曹志斌;布哈林市场经济思想初探[J];发展研究;2000年08期

4 曾天雄;布哈林平衡论的唯物史观思想述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张镇强;布哈林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J];世界历史;1981年06期

6 王彪;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贡献的再评价[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6期

7 刘凤岐;关于布哈林的几个经济理论观点[J];宁夏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8 蒋伏心;布哈林与新经济政策——兼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9 刘清;;平衡论——布哈林对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贡献[J];理论月刊;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保和;布哈林帝国主义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慧娟;关于布哈林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85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085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2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