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罪恶论》与马一浮早期思想
本文关键词:《政治罪恶论》与马一浮早期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政治罪恶论》 西方政治 西学 中学 早期思想
【摘要】:作为"浙学"近现代代表人物之一的马一浮,其学术生命展现出独特性。《政治罪恶论》一书贯穿了他早期思想转变的整个过程。该书译稿的重新发现,补充了马一浮早期思想研究的材料。通过对《政治罪恶论》的讨论,可以回溯其在1903年至1912年间的主要思想历程。1903年马一浮将翻译这部书视为研究西方政治学的一个途径,但其间复杂的心态促使他由西学转向中学。1907年他借为该书写序的机会,表达了以西学辅中学的主张,展现出对中西学术关系的全新认识。而在1912年对《政治罪恶论》的重提,使马一浮最终完成了对西学的彻底疏离和对中学的全面回归。在此基础上,马一浮开启了此后延续数十年作为一代儒宗的思想历程。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政治罪恶论》 西方政治 西学 中学 早期思想
【分类号】:D091
【正文快照】: 作者于文博,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北京100871)被梁漱溟称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的马一浮是浙江上虞人,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西子湖畔度过。他与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等,皆可以归为近代“浙学”的主要人物。正如吴光教授所提到的那样,“在经历几千年的学术磨合过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晓;马一浮教育思想精粹及其意义[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李剑书;王琳彬;;试论马一浮儒学教育思想[J];华章;2012年05期
3 刘乐恒;;简易视阈中的朱陆之辨——论马一浮对宋明理学两大系的融通与判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王毓;;马一浮儒学思想体系的王学特质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罗义俊;;文景之治与儒家思想[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D];苏州大学;2011年
2 高迎刚;马一浮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赵万峰;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5年
4 刘炜;马一浮的六艺论与诗学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芷烨;现代新儒家对传统佛学的诠释与借鉴[D];湘潭大学;2008年
6 李淑敏;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的中国哲学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健胜;《论语》与现代中国[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永亮;马一浮儒佛会通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钟小明;朱熹仁学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光;论浙江的人文精神传统及其在现代化中的作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言论[J];领导文萃;2012年06期
2 孙郁;;我看马一浮[J];前线;2012年03期
3 楼达人;;千年国粹 一代儒宗——记爱国学人马一浮[J];群言;1987年10期
4 蒋国保;;论马一浮《宜山会语》之主旨及其展开理路与意义[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干春松;;独白与多元——马一浮国学观检讨[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6 龙坪;;吾儒[J];南风窗;2008年21期
7 张宏敏;;马一浮与道家哲学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8 蒋国保;;马一浮楷定“国学是六艺之学”的现代意义[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9 罗义俊;;马一浮“新《六艺》论”论稿[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4期
10 李林达;;尊贤重士见真诚——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J];今日浙江;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迎刚;马龙潜;;马一浮对传统儒家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政府市长 叶时金;马一浮的学术思想与成就[N];光明日报;2008年
2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王宇;新世纪马一浮研究成果的全新展示[N];光明日报;2008年
3 尹华;国学大师马一浮的“乐山羁旅”之叹(上)[N];乐山日报;2010年
4 阎树军;马一浮献联[N];人民政协报;2002年
5 散木;马一浮的“笑”和“哭”[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研究员 滕复;马一浮早年杭州隐居和治学点滴[N];光明日报;2008年
7 吴光;《马一浮全集》与《马一浮书法集》[N];中华读书报;2013年
8 浙江大学讲师 李杭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阳明学系列研究”负责人、浙江大学教授 吴光;今天,我们缘何纪念马一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宋亚娟;国学大师马一浮和乐山复性书院[N];乐山日报;2005年
10 楼达人;马一浮与刘师培[N];团结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党辉;马一浮之心学理学融合论[D];复旦大学;2006年
2 刘炜;马一浮的六艺论与诗学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斌;民国《论语》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敏;马一浮与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彦堂;马一浮艺术哲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张艳艳;马一浮儒学教育思想和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周丽莎;论马一浮的易之三义思想[D];湘潭大学;2013年
5 彭战果;马一浮“正名在于正心”命题分析[D];兰州大学;2006年
6 郭泗昌;马一浮的六艺论及其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姚yN;马一浮心学思想述评[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郑晓伟;马一浮“六艺论”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孙文文;马一浮对中国传统思想的阐释[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邱明涛;马一浮“六艺论”考论:以普遍主义问题为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2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102949.html